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奇思妙想“塑精品”
——记眉县青年雕塑能手刘克
    刘克精心打磨新作品

  本报记者马庆昆
  八岁萌生绘画梦想
  今年35岁的刘克出生在眉县一个农民家庭。刘克上小学二年级时与艺术结缘,那年他才8岁。一天,他用毛笔在一张纸上涂鸦一阵,贴到了教室的墙上。老师看到刘克的画构图合理,像模像样,大加赞赏:“小小年纪,就能画到这个程度,是个当画家的料。”
  此后,刘克在学校画,在家中画;白天画,夜里画。寒暑假里,同学可以尽情玩耍,而他要去十多里外的县城参加美术培训班。从素描开始,速写、国画、书法,他都拼命钻研学习,并且在书画比赛中频频获奖,老师和同学都称他为“小艺术家”。
  一年一年过去了,在对绘画艺术的不懈追求中,刘克迎来了高考。
  2006年初,在西安,当丝绸之路群雕、长安名人雕塑和无数城市景观雕塑映入刘克的眼帘,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他觉得,雕塑能从多维度塑造物体,刻画的不仅是一个城市的气质和灵魂,更是一个民族的文明史,是最具张力的艺术形式。于是,他产生了一个想法:放弃国画,报考雕塑。
  方向已定,勇往直前!200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录取,从而进入梦想中的艺术学府。遇恩师青海展宏图
  在西安美术学院读书的四年中,刘克醉心于雕塑,得到多位教授悉心指导。他多次到乾陵、茂陵、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敦煌等地进行考察观摩,研习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魅力。
  2011年,刘克大学毕业,在西安一家雕塑公司参与泥塑放大工作。次年1月,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来到这家雕塑公司,得知刘克在毕业作品展上获过奖,便问刘克愿意不愿意去青海,说那儿是年轻人施展才华、大显身手的地方。公司负责人介绍,老人是大名鼎鼎的雕塑家孙书咏,在上世纪50年代从上海响应祖国号召,扎根青海几十年,时任青海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几天后,刘克坐上了西行的列车。在青海西宁,他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参与完成了青海湖雕塑群的设计创作;在玉树地震三年重建中,为康巴风情商业街、玉树赛马场等地设计完成了系列铸铜雕塑。特别是由他主持创作的9米高的“彩云腾飞”铜雕作品,多次被国家级、省市级媒体报道,给灾后重建中的玉树人民立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精神堡垒”。
  青海的历练和创作,不但让刘克真正感受到了艺术带给人的精神力量和心灵慰藉,也让他的艺术风格逐渐成熟。返乡创业铸就辉煌
  2014年,刘克返乡创业,用眉县人社部门支持的10万元无息贷款,注册成立了陕西周秦雕塑工程有限公司。刘克说,他要深植周秦文化沃土,定型自己的艺术创作方向。由于刘克为人厚道,在创作上构思新颖,精益求精,他的业务很快遍及周边省市,并获得了良好口碑。
  十多年来,刘克创作了数百件雕塑作品,分别落户于陕西、甘肃、青海、云南等地,其中有古今人物、民俗风情、山川动物等,它们以不同的形态、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材质,或上墙、或腾空、或矗立地上,坐落于风景区、文化广场、工厂等。特别是在福银高速公路陕西旬邑出口处附近的大型红砂岩浮雕,长达60米,是他历时一年多设计制作的。嘉陵江源头景区大型浮雕作品也于近期完成。这些融入周秦文化基因的雕塑作品,大气磅礴,充满生活情趣,以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成为当地的文化景观。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牟运道在欣赏了刘克的作品后,给予高度赞扬:刘克已开始对传统雕塑艺术和民族艺术有了广泛的文化自觉,创作灵感多源于对青铜器的感知和日常生活的积累,这使他的作品少了程式和思维定式,而那种随心所欲的个性张扬彰显了磅礴厚重的艺术境界。
  采访结束时,刘克对记者说:“雕塑筑起我的人生梦想,我要创作更多更好的雕塑作品,弘扬民族文化!”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