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凤翔区陈村镇西槐村——
一座蕴含古老文化的关中村落
本报记者张晓燕 毛丽娜
    西槐村村民表演激昂雄劲的槐原战鼓

    表演战鼓前正在上妆

    表演中的槐原战鼓

    色彩斑斓的槐原排灯

  
  “激昂雄劲的槐原战鼓,让睡着的人听了能立即醒来、坐着的人听了能立即站起来、站着的人听了能立即踮起脚伸长脖子看……”凤翔区陈村镇西槐村84岁的退休教师、鼓乐艺人闫春典对记者如是说,其言辞当中充满了对槐原战鼓的热爱之情。麦收时节,记者来到西槐村,在滚滚麦浪中感受这座村落的文化气息。
  西槐村是一个行政村,关于村庄得名,闫春典老人说,相传凤翔因“凤鸣于岐,翔于雍”而得名;槐原,是一个地名,因“凤闻槐香,栖于槐原”而得名。谈起村子里的故事,村民们纷纷指向了槐原以北山上的方向。83岁的闫钊说,槐原是一个古老的村落,从老一辈口中一直流传着“始皇一统六国战鼓”、炎帝母亲女登曾在此养蜂酿蜜、炎帝孝顺母亲的动人故事。
  槐原战鼓:擂响新农村发展的鼓点
  “锵锵、咚咚、锵锵锵、咚咚咚……”当天,在村委会的大舞台上,随着总指挥闫春典双手一挥,鼓槌在队员们手中即刻上下翻飞,鼓声密集如滂沱大雨,气势恢宏、鼓点激昂,令人振奋不已。
  “我们槐原锣鼓队现在有队员200人,67名固定队员,年龄最大的84岁、最小的22岁。祖祖辈辈打着这一种鼓,主要演奏《十样锦》《风搅雪》《秦皇一统战国鼓》等鼓乐曲。”闫春典说,只要是西槐村的人,任谁都会打几槌儿。就连这里的妇女、小孩都能打得有模有样!正说着,村民王周桂便敲起鼓点向记者展示起来。
  西槐村党支部副书记闫智峰介绍,据村上一辈一辈的老年人口口相传,槐原战鼓大约起源于秦统一六国时期,为作战而衍生,以鼓为表演道具,鼓声如同马蹄声,突出表现古代战士驰骋疆场的壮观景象。《曹刿论战》中写道:“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就说明了战鼓的作用。而战鼓流传到此地并传承数千年后,就由鼓舞士气演变成了一种击鼓方式,并逐渐成为村子里娱乐活动的一种,村民称之为“槐原战鼓”。闫智峰说,目前“槐原战鼓”是市级非遗,正在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大家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不计报酬,放弃个人休息时间甚至是挣钱的机会,前来参与一年几十次的外出表演。打战鼓,使村民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减少了邻里纠纷,增加了大家的凝聚力。
  今年4月底,村委会接到通知,槐原战鼓要代表凤翔区参加5月13日在岐山举办的“鼓韵奏华章喜迎二十大”全市民间锣鼓大赛,这是第十一届宝鸡市文化旅游节的重头戏之一。虽然时间非常紧,但是由于平时训练有素,闫智峰很快就筹备起了80余人的表演队伍。村民们参赛的积极性非常高,就连在外面打工的王让会,听到消息后也急匆匆坐出租车赶回来,“我已经给饭店老板请了假,专门回来就为参加锣鼓大赛。”
  锣鼓大赛如期在岐山开赛,14支锣鼓队伍龙争虎斗,“槐原战鼓”这支由86个农民组成的锣鼓队,鼓声时而雄浑跌宕,时而清脆悦耳,时而又急如迅雷,激荡起秦人纵横驰骋、气吞山河的千年雄风。
  如今日子富了,就天天想“敲锣打鼓”,每逢十里八乡有重大活动,槐原鼓乐都会受邀表演。闫智峰说,现在村子的面貌变了,人心齐了,对外的形象也更好了。“槐原战鼓”的表演也更有成绩了:1999年,他们应邀参加宝鸡解放50周年庆典,还受邀参加过第四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庆阳油田元宵盛会、杨凌农博会开幕、宝鸡民间锣鼓大赛、宝鸡市农民丰收节等的表演。
  西槐村人对“槐原战鼓”的喜爱,传递的是西槐村人团结、奋进、友善的精神风貌,传播的是和谐文明的正能量。“槐原战鼓”已成为西槐村在乡村振兴建设中一张对外的文化名片。
  槐原排灯:传承母慈子孝的传统文化
  “去槐原看排灯,看完排灯,看车灯……”每年正月,去槐原看排灯、做直播的人非常多,很多短视频平台上都能看到槐原排灯的视频。
  据村民王欢浪讲,槐原排灯源自于炎帝孝顺其母女登的故事。而炎帝孝母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更是关中人一种朴素的乡村孝文化。
  据西晋医学家皇甫谧所著《帝王世纪》记载,女登是有蟜氏之女,为炎帝之母。王欢浪说,相传在远古时期,炎帝的母亲女登在渭河南岸逐花养蜂,寻找百草丰茂、花香四溢的地方。炎帝以焚山打猎为生,山林的大火对养蜂很不利。一天,女登率部离开炎帝跨过渭河,一路从贾村至凤翔槐原,发现这里水草丰美、槐花飘香,非常适合养蜂采蜜,就定居下来。炎帝得知是由于自己焚山引起的大火逼走母亲后,非常难过,便四处寻找。
  临近年关,炎帝思母心切,跋山涉水、披荆斩棘寻找母亲,直到正月二十五晚才在今天的凤翔槐原找见母亲,母子相见格外高兴,炎帝表示再也不烧山,让母亲在山上盛开的鲜花中养蜂。部落成员都从住地前来祝贺,无数点亮的火把从四面八方聚来,从远处看犹如一条条火龙在夜空中游动,这就是现在槐原排灯的由来。
  如今,每年正月二十五晚上,槐原家家户户挑着像火把似的排灯,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每年正月二十六,过排灯会,村民会自发组织游演排灯,祈求自家出孝子贤孙。
  闫智峰说:“不盼过年盼过排灯会,是每个槐原人从小就有的认知。”炎帝孝母的传说,教育槐原人百善孝为先。西槐村每年都会举办孝亲文化评选活动,弘扬“孝”文化,村党支部把“敬老”文化融入主题党日活动中,促邻里和睦相处、家家母慈子孝。
  每年正月的排灯会,不管是在县城打工的村民,还是外地工作的人,都要赶回来为家里举灯。而很多在外务工的槐原青年,大都要等排灯会结束才肯出门打工。据闫智峰介绍,2018年和2019年,正月二十五、二十六晚上有三千余盏排灯精彩亮相,夜空中无人机飞来飞去,排灯会现场超过5万人,站在塬上向下望,只见数条“火龙”从各村出发,一眼望不到边。四处赶来看排灯的人很多都是驾车前来,汽车从千河桥三个石墩那里一直堵到了村口,电信、移动两台信号车作保障,省内外20多家媒体、数百名摄影爱好者进行了跟踪报道。
  村里至今还保留着每家每户制作排灯的传统,83岁的村民苟巧凤就是众多制作排灯手艺人中的一位,她制作的排灯工艺精美、流光溢彩。苟巧凤说,自她记事时起,家里人都做排灯,她从十三四岁也学会了做排灯,糊灯、剪纸、彩绘,全凭个人思维创新。
  槐原正月二十六古会已是市级“非遗”,目前正在申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槐原排灯会已成为关中西部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