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专题
第03版:要 闻
第04版:政法专刊
第05版:教育周刊
第06版:本市新闻
第07版:文 化
第08版:副刊
标题导航
|
强化责任担当加快项目建设
神舟十四号飞赴苍穹
凝心聚力促发展 尽智出力稳增长
融入大局主动作为助推宝鸡经济发展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念好“三字诀” 打好“组合拳”
县区(园区)一周工作亮点扫描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念好“三字诀” 打好“组合拳”
——渭滨区多措并举援企稳岗促就业工作纪实
庞文渊 李荣忠 张雪艳
近日,家住渭滨区石鼓镇石咀头村的秦明刚高兴地逢人就夸:“多亏区人社局帮忙,让我在秦川机床集团宝鸡仪表有限公司找到了工作,全家人的饭碗保住了。”这是渭滨区保就业、保民生的一个实例。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近年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不利影响,渭滨区委、区政府把援企稳岗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要举措,围绕“六稳六保”工作,聚焦“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主线,充分发挥主城区“市场主体众多、人力资源聚集、就业创业充分”优势,念好稳、拓、增“三字诀”,打好保就业“组合拳”,走出了援企稳岗激活市场主体的新路子。
“稳”字当头:降缓返补稳就业
稳就业,关键是稳市场主体。渭滨区认真落实“降、缓、返、补、贷”政策,通过阶段性减免三项社会保险费、缓缴社会保险费、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给予吸纳补贴和见习补贴等政策举措,稳住市场主体,保就业存量。
为了将援企稳岗政策落实到位,区上推进“一线工作法”,持续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解难题“三送一解”活动,查堵点、解痛点、破难点,把力量下沉到市场主体,“保姆式”纾困解难,把政策汇编送到企业,逐户排查资金返补情况,确保应享尽享、不漏一户,先后走访调研企业1336户,解决各类问题532个,用真情服务给企业吃下“定心丸”。
人民商场是宝鸡市老字号的商贸企业,现有职工400余人。过去,该企业只能享受社保减半征收的政策,区人社局工作人员在走访时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其营业额进行核实,最终将人民商场从大型企业调整为中小微企业,使其社保费全额免征,为企业节省资金228万余元。(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为了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创建活动,区上发挥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的法律职能,走进企业宣传法律,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开展根治欠薪百日行动、万名失业人员再就业攻坚行动,全力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帮助企业强信心、鼓干劲、促发展。
据区人社局负责人介绍,近三年来,全区先后减免848家企业工伤保险费590多万元,减免568家企业失业保险费300多万元,为688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2545万元,引导300多户民营企业保留重点岗位1600多个。
“拓”字发力:搭建平台拓就业
为了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岗位就业率,区上搭平台、抓培训、提技能,让大中专学生、技能型人才、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充分就业,牢牢端稳“饭碗”。
区人社局“走出去”搭建校企平台,先后与宝鸡文理学院、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等17所高等院校、技工学校密切协作,开设电子信息、网络工程等12个特色专业,搭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就业平台,聚焦企业运营机制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聚力研判企业岗位需求与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打通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肠梗阻”,实现了无缝对接、高效就业。三年来,累计向各类企业输送大中专学生3015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为了让技能型人才施展才华有平台,区上创新思维,按照“线上+线下”“集中+分散”的方法,发挥辖区44家人力资源机构的中介作用,先后组织举办就业重点群体专场招聘会、姜谭工业园区人岗对接洽谈会、直播带岗网络招聘会、稳岗增收助振兴专场招聘会等21场人岗对接专项活动,累计推送699户企业1.1万余个岗位,2231人达成就业意向,成功创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2家。
抓培训、练内功、强素质。为了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有岗位,区上针对赤松茸、玫瑰、蒲公英等9个特色产业,抓住乡村振兴机遇,制定《渭滨区产业就业技能提升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等,把培训办在“田间地头”,让“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开展“手把手”教学,培训重点群体6000余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708人,实现职业农民培训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围绕全区“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首位产业,聚焦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激活辖区社会力量,培养高新技能人才,与辖区内30多家高科技企业对接,开展“产学研金服用”一条龙培训,储备了一批高新技术人才。围绕群众和市场的不同需求,打造养老护理和母婴照护劳务品牌,先后培训养老照护员、育婴员、母婴护理师等800余人,对口输出到省会、一线城市,月工资达到万元以上,拓展了高质量就业渠道。
“增”字施策:激活潜能增岗位
渭滨区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坚持深入开展“看谋划、比落地,看进度、比位次,看增量、比贡献,看亩均、比效益”的“四看四比”项目提升年活动,实行政府投资和重点建设项目带动就业联动机制,在确定重点建设项目时,将增加就业岗位作为评价项目的重要指标,区人社局对项目吸纳就业能力进行评估并提供就业服务。今年以来,全区共实施重点项目348个,累计新增就业岗位5800余个,带动7000余人就地就近就业。
为了扶持自主创业,激发就业潜力,区上组织开展创业创新大赛,运用“秦创原”平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赋能拓展“‘渭’您服务”新内涵,不断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巩固提升1个区级和7个镇街标准化创业中心建设水平,吸纳创业企业448户,增加就业岗位3171个。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创业扶持力度,为146户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贷款2.2亿元,新增就业2175人。鼓励能人返乡创业,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32.5万元,带动65名退役军人、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创业。
在新增就业岗位中,区上聚焦新兴产业,全面推行“亩均论英雄”改革,用新思维解决新问题,增强经济活力,增加就业岗位。投资10.2亿元,建成一期西部传感器产业园,引进力敏、光敏、磁敏、气敏等30户具有领先技术、核心科技的新型传感器企业和微电子企业,新增就业岗位750余个。
区上“腾笼换鸟”“筑巢引凤”,盘活闲置土地资源,用“空间”换“发展”,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实施“立起来的开发区”战略,强力打造“互联网+电商”楼宇经济新业态,全面改造宝鸡国贸大厦,建成西部食品文化产业总部园直播基地,走出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以西凤酒为代表的30多家品牌企业入驻基地,并开通直播,带动1000余人就业。利用陕西航天导航设备有限公司老厂区闲置厂房,全力打造航天航空超精密装备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1.38亿元,全部达产后,实现年工业产值20亿元以上,解决就业1000人以上,纳税8000万元以上,带动超精密装备智能制造产业链发展壮大。
念好就业“三字诀”,打好发展“组合拳”。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渭滨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相关政策,持续在稳、拓、增上下功夫、出实招、下硬功,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育新机,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大潮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沿着“建成西部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的目标勇毅前行。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