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副 刊
第04版: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
家住苏祠西
棒槌
甘棠树下忆召公
馨香的槐花糖
走进黄里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家住苏祠西
◎李刚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剧,远离了农耕时代遵循时令的节奏,交换的节气已成为提醒人们年轮更迭的信号。古时九州之一的雍州以凤翔为中心,也成为苏东坡初登仕途的福地。家在城中,我常常漫步于凤翔东湖的亭台楼榭,寻觅人文记忆,穿行城区的千年古迹,触摸历史的脉搏。
有人曾测算过苏东坡一生两万多公里百转千回的生命线里,曾驻足过18个城市,用脚步丈量了500多处文化印迹。林语堂说他拥有儒释道三种混合的人生观,有着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在凤翔,苏东坡写下“腹有诗书气自华”与青春对话,这里是他青春和梦想开始的地方。他所在的官邸在今天凤翔区东湖风景区,那里后来建造有一座苏祠,祠内的图文、碑刻、典籍都记载着他胸襟开阔、笃定前行的一生,门前还有文怀沙题写的“苏文忠公祠”牌匾。至今我无法想象那是怎样一个草长莺飞的暮春,为免旱灾而祈雨,与百姓同乐,把体会万物生长的力量集结成散文名篇《喜雨亭记》,在苏祠侧修亭和刻碑驻存。
我的家位于行司巷,在苏文忠公祠西一公里处,巷子因元代行司衙门所在而得名。这个巷子伴着我成长,和西凤酒与秦腔一起成为我成长记忆里的深刻元素。始于殷商的西凤酒得益于农神后稷,是稼穑赓续富足后的春醪。苏东坡在凤翔的三年里品酒、写酒、酿酒,让西凤酒成为“产业集群”。这里的早餐豆花泡馍,是每一个凤翔人清晨的味蕾记忆,每一家豆花泡馍店铺都是摸着黑开启新的一天,从一锅滚烫中盛出一碗豆浆和豆花,泡着在豆浆中汆烫过的馍片,只用油辣子和盐即可度过每一个日常。苏东坡在品尝了雍城豆花泡馍后,赞道:“东湖柳,姑娘手,金玉琼浆难舍口。”人们都知道他创造了很多当地的美食传奇,而且把烹饪衍生成艺术写在书里,这是其独有的创造。
因为小时候经常穿梭于祠堂旁,他的诗《凤翔八观》我最熟悉。这组诗共8首,分别记写了凤翔地区的8个文物古迹:秦刻的“石鼓”,秦碑《诅楚文》,王维、吴道子的画,著名雕刻家杨惠之塑的维摩像和东湖、真兴寺阁、李氏园、秦穆公墓。与其说这组诗是学古人悲世悼俗,倒不如说是他书画和美学的理论探微。其中第三首《王维吴道子画》,他说王维的画做到了神似,而吴道子做到了形象逼真,第一次在绘画理论上提出了“得之于象外”,表达了文人画作的特点是内在精神而不是外形的观点。石鼓文作为最早的石刻大篆文字,因为收录于凤翔孔庙,也与苏东坡邂逅,石与形、诗与字浑然一体。苏东坡在诗中说石鼓文是“非科斗可穷诘”,具有“苍蛇生角龙折股”的古朴雄浑之美。我常漫步于苏祠旁的碑林内,因这里珍藏着四通刻有梅兰竹菊的画碑,是苏东坡的传世之作,画碑上刻有古代文人墨客的诗印书法。四通画碑系青石材质,各高一米左右,为被喻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绘画石刻留痕。四幅均竖幅题字,每幅构图皆有主有从,尤以两幅古老遒劲的梅树最为突出,一倒一挺,尽显“一任群芳妒”的独自愁。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陈传席评价他的绘画美学:“宋以后没有任何一种绘画理论超过苏东坡画论的影响,没有任何一种画论能像苏东坡画论一样,深为文人所知晓。”苏东坡不但爱好书画鉴赏、创作,而且喜欢书画收藏。他后来在回到四川眉山老家蛰居的几年里立了一座家庙,家庙里有父亲的遗像,另外有极其稀世的吴道子画的四张佛像,也是他在凤翔时收集的。
“东湖暂让西湖美,西湖却知东湖先”,今天的东湖处处“梅兰竹菊”,变幻着四时风物。千年沧桑,唯留苏东坡的一腔热爱永恒不变。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