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2021年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宝鸡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宝鸡调查队





    图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

    (下转第六版)

  
  (2022年4月15日) 
  2021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宝鸡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六稳”举措,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稳工业、促消费、扩投资,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主要指标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548.71亿元,比上年增长6.0%,两年平均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7.11亿元,增长6.7%,两年平均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453.95亿元,增长4.4%,两年平均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877.65亿元,增长8.2%,两年平均增长4.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5∶57.0∶34.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7210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312.87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5%。
  图12017-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全年财政总收入249.20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5.15亿元,增长7.0%。税收总收入218.47亿元,增长9.2%。
  全年财政支出365.09亿元,比上年增长0.1%。其中,城乡社区支出29.96亿元,增长14.0%;卫生健康支出38.80亿元,增长7.2%;节能环保支出12.81亿元,增长7.1%;教育支出68.13亿元,增长2.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8.53亿元,增长1.5%;农林水支出46.48亿元,下降3.9%。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1.76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农业产值257.90亿元,增长5.1%;牧业产值100.44亿元,增长11.2%;林业产值13.57亿元,增长24.0%;渔业产值1.71亿元,增长4.1%。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51.02万亩,比上年下降2.0%。粮食总产量145.09万吨,增长2.0%。其中,夏粮产量87.15万吨,增长2.5%;秋粮产量57.95万吨,增长1.3%。
  全年畜牧业生产形势稳定,主要畜牧产品产量、畜禽存栏保持平稳。 
  全年园林水果产量147.68万吨,比上年增长6.1%。其中苹果产量75.90万吨,增长2.6%;猕猴桃产量59.54万吨,增长11.1%。蔬菜产量164.59万吨,增长4.7%,其中食用菌产量2.87万吨,增长11.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0%。按门类分,采矿业增加值下降8.0%,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9.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1.3%;集体企业下降20.5%;股份合作企业下降19.6%;股份制企业增长3.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5.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29.5%。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增长5.3%;重工业增加值增长2.0%。
  全年工业强市“1459”工程四大优势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1%。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加值下降1.4%,钛及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2.9%,优势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增长10.9%,食品工业产业增加值增长4.6%。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54.60亿元,比上年增长7.6%(按现价计算)。年末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建筑企业268户,全年共签订合同额1584.80亿元,增长21.2%。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67.48亿元,增长8.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3.5%。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0.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0.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0%。图2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三次产业构成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增长6.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9%。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11.0%,文化产业投资下降16.8%。
  全年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384.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商品房施工面积1713.04万平方米,下降4.2%,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399.09万平方米,下降37.1%。房屋竣工面积120.76万平方米,增长48.7%。商品房销售面积291.68万平方米,增长0.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87.36万平方米,增长0.2%;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3.43万平方米,增长1.40倍。
  全年共完成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投资8.64亿元,棚户区改造项目已竣工632套、基本建成2476套,公租房建成1418套,完成租赁补贴发放462户。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5.0%。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88.25亿元,增长15.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4.30亿元,增长10.9%。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18.15亿元,增长29.7%;商品零售804.40亿元,增长13.2%。
  全年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59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吃类商品零售额144.81亿元,增长21.8%;穿类商品65.25亿元,增长12.9%;日用品类商品16.68亿元,增长22.5%;石油及制品类94.03亿元,增长27.9%;汽车类69.76亿元,增长3.2%;娱乐体育类3.21亿元,增长46.1%。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88.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出口42.48亿元,增长19.6%;进口45.58亿元,增长3.8%。
  全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378个,实现到位资金1470.19亿元,省际到位资金1274.41亿元,引进外资21322万美元,年内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5户。
  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1064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9.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4.65亿元,增长41.2%。
  年末全市共有A级景区49个,其中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16个、3A级景区26个、2A级景区5个;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2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1个;市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0个、工业遗址旅游基地2个。国际旅行社7家,国内旅行社41家,星级宾馆饭店17家。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公路旅客运输量1208.90万人,比上年下降75.2%;旅客运输周转量8.86亿人公里,下降22.0%;货物运输量1.17亿吨,增长6.0%;货物运输周转量134.59亿吨公里,下降0.3%。年末拥有营运载货车辆17513辆,营运客车1414辆。全市共有21家公共汽车公司,共有公共汽车1867辆。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46.40万辆,比上年末增长7.3%。其中,载客汽车42.20万辆,增长6.8%;载货汽车3.91万辆,增长19.2%。
  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0.0亿元,增长7.6%;电信业务收入28.6亿元,增长12.3%。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30万件,包裹业务1624.58万件,快递业务4363.54万件,快递业务收入4.8亿元。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418.06万户,其中,固定电话53.89万户,移动电话364.17万户。互联网用户153.01万户。
  七、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年末共有各类金融机构139家。其中,银行类机构35家,证券期货类机构27家,保险公司44家,小额贷款公司18家,融资担保公司4家,典当行11家。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628.75亿元,比年初增加263.09亿元,增长7.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361.13亿元,比年初增加213.89亿元,增长10.0%。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208.26亿元,比年初增加171.21亿元,增长8.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724.25亿元,增长12.9%;中长期贷款余额1277.96亿元,增长9.5%。
  年末全市18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15.62亿元,贷款余额18.24亿元,当年累计贷款投放27.98亿元。
  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758.70亿元,比年初增加242.49亿元,增长6.9%。
  全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3312.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A股成交额2748.82亿元,增长13.1%;B股成交额0.11亿元,增长1.7%;基金交易量72.31亿元,下降36.1%;债券交易量125.09亿元,增长28.1%。
  年末共有保险公司44家,营业网点304个,其中,财产险公司20家,人身险公司24家。全年实现保费总收入85.63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86亿元,下降2.0%;农业险保费收入2.15亿元,增长18.8%;人身险保费收入63.64亿元,增长5.6%;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6.98亿元,增长15.6%。全年各类赔款与给付支出30.80亿元,增长7.9%。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10.38亿元,下降9.8%;人身险赔款与给付支出20.42亿元,增长19.9%。保险深度(保费收入/GDP)3.36%,保险密度(保费收入/两年平均人口)2593.46元/人。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共有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8所,招生2.03万人,在校学生5.67万人;普通高中44所,招生1.89万人,在校学生5.78万人;职业高中及中等学校22所,招生0.95万人,在校学生2.73万人;普通初中153所,招生3.25万人,在校学生9.56万人;普通小学424所,招生3.50万人,在校学生22.04万人。共有幼儿园633所,入园幼儿2.90万人,在园幼儿10.50万人,其中学前班幼儿3.8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招生219人,在校学生1586人。
  年末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94户,瞪羚企业63户,其中,国家级22户。共建成企业研发平台245个,其中国家级研发中心及分中心18个,省级研发平台93个,域外研发平台15个;科技企业孵化器20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7个;众创空间孵化基地41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1个;星创天地60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20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6个。省级县域科技创新实验示范站6个。省级科技示范镇2个,省级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2个。省级药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5家。
  年内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3项。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65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总额34.03亿元。入选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名、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名、省青年科技新星2名,培育市级青年科技新星10名。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场馆15个,文化(群艺)馆14个,公共图书馆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6个。共有市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县区级广播电视台10座。全市广播覆盖率99.98%,电视覆盖率100%。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文物点3473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3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81处,全市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点2962处。19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96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全市国有可移动文物543150件(组),等级以上珍贵文物11089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39件(组),二级文物1396件(组),三级文物9154件(组)。未定级文物中具有珍贵文物品质的文物86件(组)。
  年末全市医疗卫生健康机构2820个。其中,医院9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67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0个、乡镇卫生院158个、门诊部38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724个、村卫生室168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个、卫生监督所1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个、采供血机构1个、计生技术服务机构3个),其他卫生机构5所(医学在职培训机构2所,临床检验中心(所、站)1所,其他2所)。年末卫生人员总数40057人,卫生技术人员3336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181人,注册护士14318人。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9470张,其中,医院、妇保院(站/所)24243张,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227张。
  圆满完成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水球、足球(女子18岁以下组)、群众乒乓球3个项目测试赛、正式赛和全国第八届特奥会全部9个项目比赛以及火炬传递宝鸡市区站的筹办任务。举办“九龙山杯”生态半程马拉松、“九成宫杯”麟游夏季半程马拉松等14场迎全运马拉松比赛,陕西省龙舟公开赛暨“华远玉湖”杯眉县平阳湖龙舟大赛、“一带一路”2021陕西宝鸡“百合杯”乒乓球大奖赛暨第38届“百合杯”乒乓球联赛和全市第十二届运动会。举办“魅力宝鸡、助力全运”等近百场“全民迎全运,我要上全运”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市体校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上摘得银牌1枚、进入总决赛1项,在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上摘得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1枚。
  全市现有市级体育协会43个,县级体育协会190个,乡镇体育辅导站98个,城市社区和农村健身站点3200个,入网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11785人。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28.2万人,城镇人口比重58.74%。全年人口出生率8.5‰,死亡率7.7‰,人口自然增长率0.8‰。图32017-2021年末常住人口及城镇人口比重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41元,比上年增加2532元,增长7.0%。其中,工资性收入23320元,增长4.7%。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270元,增长12.7%。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4元,比上年增加1505元,增长10.6%。其中,工资性收入8810元,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773元,增长14.8%。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99元,比上年增加2137元,增长8.7%。
  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7:1,比上年缩小0.08。 (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五版)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3%,全市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97.56万人。全年开展各类补贴性培训7.13万人次。
  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83.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4.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39.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67.5万人。
  年末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8.3万人,享受住院医保待遇15.38万人次,统筹基金支付9.65亿元,政策范围内报销比86%。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9.2万人,享受住院医保待遇53.73万人次,基金支付19.17亿元,政策范围内报销比70%。
  年末共有养老机构53所,其中公办26所、民办27所,养老床位11681张,入住老人4663人。共有农村特困供养服务机构20所。年末纳入城市低保8029户、13183人,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最高630元、最低610元。纳入农村低保39089户、95344人,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4920元。农村特困供养对象7185人,其中集中供养2183人,供养标准每人每年最低6396元。全年累计实施临时救助4.31万人次。
  十一、环境、资源和安全生产
  全年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03,二级及以上优良天数295天;全市14个国控断面平均水质全部优良,城市水环境质量指数3.92;市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年平均气温为9.0℃~14.7℃,各县区较常年同期偏高0.6℃~1.8℃。全市年降水总量为820.1~1032.7毫米,各县区较常年同期偏多4~6成。入夏时间较常年偏早。首场透墒雨出现时间较常年偏早一周。总日照时数1494.3~1875.5小时,除陈仓接近常年外,其余各县区较常年偏少1~2成。
  全年用水总量7.2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6%。农业用水量4.87亿立方米,占全年用水量的67.4%;工业用水量0.62亿立方米,占8.6%;生活用水量1.58亿立方米,占21.9%;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0.15亿立方米,占2.1%。按照取水水源类型分,其中地表水3.60亿立方米、地下水3.49亿立方米、其他水源0.14亿立方米。
  全年完成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为主的营造林面积82.69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38万亩、封山育林30.3万亩、飞播造林7.44万亩、退化林修复4.4万亩、森林抚育39.17万亩。1576.29万亩森林资源得到全面有效管护。
  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8起、死亡20人,同比分别下降31.4%、33.3%。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3人、受伤7人。指标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英文缩写为GDP。
  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调查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调查单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基础设施投资包括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高技术产业投资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等六大类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九大类高技术服务业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个人包括城乡居民和入境人员,社会集团包括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等。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调查期内城乡居民家庭成员人均获得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可以体现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及生活水平变化情况。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比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用于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居民消费支出指居民用于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费需要的全部支出,既包括现金消费支出,也包括实物消费支出。消费支出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八大类。
  注释:
  1.本资料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表格中符号“#”表示其中项。
  3.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历史数据进行了统一修订,2017-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为修订数据。
  4.此公报数据若与上年公报数据有不衔接之处,系按2020年统计年报最终核准数据或普查相关资料调整。
  数据来源:本公报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用水量数据来自市水利局;保障性住房数据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外贸进出口数据来自西安海关;外商直接投资数据来自市招商局;广播电视、旅游数据来自市文化和旅游局;公路客货运输量、运输周转量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民用汽车数据来自市公安局;邮政业务总量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年末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用户数,互联网用户数等数据来自电信、移动、联通、广电宝鸡分公司;金融数据来自市金融办;银行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宝鸡市中心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市保险协会;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科技项目、技术合同等数据来自市科学技术局;文物数据来自市文物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障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社会服务、低保和五保供养数据来自市民政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气象预警、平均气温等数据来自市气象局;林业等数据来自市林业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