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聚焦2022全市两会
第03版:聚焦2022全市两会
第04版:聚焦2022全市两会
第05版:本市新闻·广告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万象影刊
标题导航
|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深入实施“一四五十”战略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今后五年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
深入实施“一四五十”战略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深入实施“一四五十”战略,加快建设副中心、全力打造先行区,奋力谱写宝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四五十”战略符合中省定位、顺应时代要求、切合宝鸡实际,是今后五年宝鸡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
“一”是总体目标
就是聚焦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努力把宝鸡建设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跻身西北五强市、西部非省会城市十强市和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四”是战略定位,就是强化“四维支撑”。
在城市功能支撑上,着力建设“一枢纽两基地三高地”。“一枢纽”就是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两基地”就是着力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基地、全国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三高地”就是全力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一带一路”人文交往高地、西部生态文明高地。
在城市产业支撑上,着力构建“45511”现代产业体系。做强钛及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优势装备制造、食品工业四大优势产业,做大航空航天、新能源、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设备五大新兴产业,做优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现代金融、商务会展、信息技术五大生产性服务业,推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推动文旅商体融合发展。
在城市规模支撑上,着力提升大城市品质和能级。到2026年,力争主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5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180平方公里以上,全市常住人口达到35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
在城乡空间支撑上,着力构建以“三屏两水一平原”为生态基底的“一核三带两轴多支点”城乡发展总体布局,实施中心城区“东进、南控、西优、北延、中强”战略,形成“一主两副多组团”布局。
“五”是路径选择,就是坚持“五力并发”。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生态环境、法治环境,提升文明水平,增强城市吸引力;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和高品质公共服务,强化要素保障,增强城市承载力;持续以产业聚集人口,激发企业创新创造,增强城市集聚力;持续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夯实经济基础,增强城市竞争力;持续畅通经济循环,以城带乡,辐射周边,增强城市带动力。
“十”是重点任务
就是做强工业经济、建设交通枢纽、打造生态之城、推进城镇建设、促进乡村振兴、融合文旅商体、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办好民生实事、狠抓项目建设。
推动“一四五十”战略落实落地、取得实效,今后五年重点是要着力抓实十项重点任务,努力不断实现新突破、达到新高度。
——我们要着力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突出大企业带动、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实施产业链提升、数字化赋能、技改扩能、军民融合、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和专业化服务六大行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更加强大的硬实力。
——我们要着力重塑交通枢纽新优势。强化交通战略支撑和先导作用,加快“15122”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加强陕甘川渝能源新通道、宝中铁路复线等项目对接争取,建成宝鸡机场,形成立体开放、内通外联、智慧安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
——我们要着力构建城乡融合新格局。发挥主城区核心引领作用,坚持城乡一体、双向互融,统筹城区、农区、园区、景区建设,打造渭河百公里现代城镇和产业聚集发展带、渭北县域经济发展带、秦岭绿色生态发展带。
——我们要着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粮食安全两条底线,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我们要着力提升美丽宝鸡新形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全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宝鸡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城市更美丽。
——我们要着力打造文化旅游新名片。坚持以文兴旅、以旅活文,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我们要着力激发改革开放新活力。紧盯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放管服”改革,创建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聚力打造效率高、服务优、成本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
——我们要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新效能。坚持底线思维,树牢风险意识,更加注重基层社会治理,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迈上新的台阶。
——我们要着力开启共同富裕新征程。紧扣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积极实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让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我们要着力构筑项目建设新支撑。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做实做优重大项目储备库,以高质量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