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在抗击疫情中展现文博人的使命担当
——市文物局系统疫情防控工作侧记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职工李子晨(右)下沉社区开展入户摸底登记

    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职工许琳(右)在居住小区为接受核酸采样的居民扫码

  本报记者祝嘉
  三月,正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时节,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西秦大地蒙上了阴霾。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市文物局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第一时间部署全市文物系统疫情防控及线上展览、文物安全工作。局主要领导在单位留守办公,统筹安排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局直属6家博物馆及时闭馆,30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68名党员干部向所在社区党组织和社区报到,全系统全力以赴、尽锐出战,在大战大考中展现出了文博人的使命和担当。逆行,向危险出发
  3月7日深夜,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宏斌组织局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召开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部署。
  3月11日凌晨,接到市委紧急通知后,市文物局党组第一时间发出下沉社区动员令,局机关和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等6家位于主城区的局直单位党员干部主动请缨、积极报名。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有经验,我报名!”短短三四个小时,30名党员干部集结完毕,由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宏博带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副院长李岐、市考古研究所副主任王颢、宝鸡民俗博物馆副馆长何治华、大唐秦王陵文管所副所长赵鹏等领导任组长,分成5个组下沉金台区陈仓镇宝铁西社区、石油东山社区、金陵东路社区、宝十路社区、机务段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3月14日上午,接到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双报到”通知,市文物局立即安排部署,党员干部迅速响应。不到三个小时,除下沉社区、留守办公、居家隔离、因病休假人员外,其余68名党员干部全部向所在社区党组织和社区报到,其中36名党员干部当天下午就参加了各自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3月15日,市文物局党组印发《关于严明疫情防控期间有关纪律的通知》,督促激励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中担当实干、做好表率。
  自3月20日起,刘宏斌带领留守办公的4名同志,来到金台区群众路街道北首岭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包联督导工作。
  为更好满足疫情防控期间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市文物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期间线上文物宣传展示工作的通知》,继续开展以“闭馆不闭展,网上看展览;文物活起来,抗疫作贡献”为主题的宣传展示活动,3月7日以来,全市文博单位策划推出“微课堂”等宣传展示作品81篇。同时发动一线抗疫人员和居家办公人员,在工作之余以“文”抗疫,将疫情防控见闻和感受以文字、绘画、照片、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来,市文物局编发《宝鸡文物》信息6篇,干部职工撰写抗疫心得等作品28篇,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一支文物系统党员干部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抗疫战歌慨然奏响。
  战斗,同困难较量
  陈仓镇面积大、人口多,且老旧小区密集,疫情防控任务重、压力大,但各疫情防控小组迎难而上,协助医务工作者开展核酸采样,配合社区工作者进行信息登记。他们早出晚归、废寝忘食,成为市文物局系统抗击疫情的先锋队。
  3月12日下午4时,第五小组7名成员刚来到机务段社区,就听到消息:社区发现确诊病例,已被医护人员接走。即便如此,所有人仍毫不犹豫地走进了封控区。组长何治华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总是把风险最大的工作留给自己,在配合社区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在最大限度地保障组员的安全。小组成员伍威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他的妻子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为了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他们把2岁的孩子送至亲属家。小组成员陈林推迟了原定3月底举办的婚礼,与未婚妻分赴抗疫一线,在工作的同时,他拍摄了大量视频素材,并利用休息时间剪辑成宣传片。
  3月13日凌晨5时,第一小组5名成员准时赶到宝铁西社区。大家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引导居民下楼排队做核酸采样。宝铁西社区里老年人多,其中一些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小组成员耐心地帮他们注册账号、填报信息,从清晨6时到中午1时,终于完成了所有居民的核酸采样工作。虽然又忙又累,但听到居民们的问候和感谢,大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3月19日中午12时,第四小组协助完成了宝十路社区第七轮核酸采样工作。宝十路社区共有8个小区,而第四小组仅有6名成员,从13日至19日,他们累计协助完成核酸采样1.6万人次,每人每天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小组成员施永辉主动承担起接送没有开车的同组人员的任务,她负责的42号院里,住着多位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为了方便居民、提高效率,她与医务工作者一一登门采集核酸样本。虽然面临感染风险,但她说:“身为共产党员,我绝不能在这个时候退缩!”
  13天来,市文物局系统下沉金台区陈仓镇的30名党员干部奋力拼搏、顽强作战,共完成6000余户、1.5万人次的信息采集工作,组织核酸检测15万余人次,为居民提供物资保障4000多人次,帮助困难群众1000多人次。
  守护,把希望点亮
  告别了年迈的父母,安抚好年幼的孩子,市文物局系统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纷纷来到所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请大家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离……”这是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工作人员翁利娜每天说得最多的话。翁利娜的丈夫张程也是一位文博人,此前作为第三小组成员,下沉到宝十路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市文物局发出“双报到”通知后,刚转为正式党员的翁利娜鼓励10岁的孩子一人在家上网课,自己毅然向所在社区党组织和社区报到,成为一名协助医务人员采集核酸样本的“大白”。
  同样成为“大白”的,还有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副馆长许琳。接到局里通知后,她主动请缨去小区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先扫描试管编码,再采集居民信息,参加社区防控工作11天来,协助核酸检测5000余人次。每天忙完,她都腰酸腿疼,脸上也被勒出了印痕,但当看到自己身穿防护服的照片,瞬间感到一切付出都是有意义的。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市文物局派驻眉县齐镇南寨村第一书记孙文凭忙前忙后,白天要挨家挨户统计村民信息、宣传防疫知识,晚上要整理汇总全村常住人口信息,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他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党员干部要冲锋在前、当好表率,坚决守护全村百姓的安全。”
  疫情防控期间不忘抓安全,市文物局领导带队检查安全工作2次,对部分局直及县区文博单位安全值班情况进行了抽查。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对施工人员闭环管理的基础上,秦公一号大墓坑壁保护修缮等5个在建文物保护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汇聚微光,点亮希望。这个三月,市文物局系统党员干部以无私的精神、忘我的态度,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为宝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文博力量。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