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深处清泉声徐勇画 渭河,从那个传说鸟儿与老鼠可以同穴而居的山脉出发,在西秦岭的沟壑川岭中一路蜿蜒,执着东行。当它冲出重重山峦,一下子进入关中西部川原的时候,放慢了东行的脚步,悠悠漫步,轻柔地滋润着这方美丽的土地,滋润着草木花树,滋润着一方人文教化,让那些有名字与没有名字的花、草、树蓬勃而生,让那历史的诗文故事随波生香。
白云与蓝天之下,花开花落、籽实饱满,瓜瓞绵绵,一年又一年那期望、快乐、奋争随渭水欢浪,迎清风吟唱。
顾看渭水东流,静心细品那每一朵浪花的传唱,听那悠悠史事,用心感受渭河那厚重的精气神韵。
一
渭河静流,缓缓向东,潺潺吟唱,那是周风秦韵的诗意。
登高四望,河若飘带,那苍翠碧绿的蒹葭,高高低低,如举矛誓师的军阵,若捍卫河流的武士,那气势、那气魄,不由让人随口而出:“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这,是秦人的威武;这,是秦人的激情与霸气!虽去千年,草木犹记,蒹葭犹承!思之,让人有万分感慨;观之,让人荡气回肠!
须晴日,看渭河飘带,芦苇苍苍,莺鹭翔旋,微风过处,清新怡人。
仰看莺鹭起落,远眺蒹葭满目,古韵的情怀顿然在胸中奔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看芦花摇曳,任一片唯美的情愫蔓延,全然是一种心灵的享受。
那景是诗如画,让我们领略秦地的刚劲,也感悟秦人的温柔敦厚与执着!
走近渭水听河吟,那无尽的诗意在波浪里奔流!
二
渭河汤汤,前行的浪花讲述着祖辈们走过的历史、渭河两岸的好故事!讲述周秦汉唐的文韵一脉、大气磅礴与风起云涌。
渭河的故事,有那文韵崇礼之气的开阔。
磻溪,是渭河一条很小的支流,在磻溪谷口之中,有文王访贤的故事和姜子牙垂竿的钓鱼台。
站在磻溪的钓鱼台石上,耳听清流湍急,咕咕欢唱,环看青山高峻,古木参天,思绪便也穿透那千年的尘烟,仿佛能看到西伯侯姬昌礼贤下士,寻访治国贤才以图开创盛世的急切;看到姜尚在此与西伯侯指点江山、纵论兴邦强国之策的神采;看到文王礼遇姜尚的诚恳;看到渭水岸边,文韵由此起,贤能重用,一个西垂小族一天天强大,终于成长为被后世尊崇的一个朝代,也看到华夏文韵的传承!
渭河边上的村落里,流传着文王姬昌访得姜尚,欣喜有加,为表心迹,亲为姜尚执绳拉车的故事。据说文王携绳拉车,用力太猛,途中忽然绳断,文王急绾结以继。绳结,民间叫作疙瘩。于是,文王绾结之处便有了一个蕴含着故事的名字——疙瘩沟。疙瘩沟、子牙钓鱼台,成了渭河浪花里尊重人才、尊崇文化、重用贤能的一朵,花开流韵,千古流芳。
渭河的故事里,有那百年以继、执着圆梦的理想。
西周孝王时,一个活动于陇山以西的渭河流域部落,因为善于养马,被封召于汧渭之会,为周王室牧马。这个部族于是筑邑千渭,号曰“秦嬴”。
进入关中渭河流域后,秦人一直怀着让子孙“饮马于河(黄河)”的宏大理想。他们在周王朝的西垂边地、在犬戎部落的不断袭扰逆境中逐渐发展壮大。西周灭亡,周平王迫于形势东迁,秦公护送有功,被封为诸侯,并受许“岐山以西”之地。秦在渭河岸边历经“九都八迁”,终于一扫六国,实现了让子孙“饮马于河”的宏伟理想,书写了一统中国的壮丽诗篇。
渭河的故事里,有那“泛舟之役”的胸怀与气度。
晋惠公四年(前647年),连年遭荒的晋国又发生饥荒,仓廪空虚,黎民困苦,惠公于是向秦国求粮。秦穆公排除“乘饥而攻”之议,采用百里奚等大臣建议,运粮济晋。一时间,运送粟米的船队从秦都雍城(今陕西凤翔南)到晋都绛(今山西翼城东),沿水路接连不断,以救晋国之饥。史称此为“泛舟之役”。
看着那泛起浪花的河面,两千六百多年前那船队首尾相连、百里相望的景象,如在眼前;那船歌相和、那帆飘风歌、那渭水欢唱,一路负粮而东。那不单单是千里粮船,更是可以装得下天空的胸怀和可以容得下江山的气度,那气度,可吞山河!
渭河东流,那故事里,有“水润关中”的理想与情怀的美好。
汉武帝时期,汉帝国从今眉县城东北的祁家村附近引渭水、开修渠道,一直向东过漆水流达咸阳,此即“成国渠”。此渠沿途灌溉着今眉县、扶风、武功、兴平、咸阳一带广袤的土地。清流向东,滋润着干旱的田地,充盈着的粮仓,农人欣喜,农业发展,为汉朝的强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成国渠清流悠悠,惠济关中1200多年。宏大的理想和实践,富庶了关中这座粮仓,农人欢悦。
渭水东流,这水润关中的宏愿,也在渭水的清波里一代一代传承。
那出于斜谷口的“孔公(金代明昌年间,眉县令孔天监)渠”“梅公(清代康熙年间,眉县令梅遇)渠”,出于赤谷口的“宁戚(春秋时期卫惠公时人)渠”等,都在述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想、执着与奋斗!到了民国时期,水利专家李仪祉主持修建了魏家堡渭河水坝及渭惠渠系统,其基本沿着湮废已久的“成国渠”方向,有所改造完善和创新,滋润着更为广阔的土地。
1958年开始勘测设计并动工兴建的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如今也欢歌清流,把“引水上塬”旱地变良田的世代祈愿实现,浇灌着宝鸡、咸阳两市13个县千万亩旱田,粮食丰产,农人欢悦。
从成国渠,到渭惠渠、宝鸡峡引渭渠以及渭河两岸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从传承到创新,历史在一步一步地前进,而水润关中、富庶关中的理想也在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个崇尚水的民族一代又一代“学水之智承水之德”,在学习和传承水的智慧和情操,幸福人民,富强民族。
三
日照渭水,波光粼粼;月下清流,悠悠东去。
如今,渭河更美、更靓!
渭河百里画廊,西起宝鸡峡,东到扶风绛帐,全长100公里,“画面”分三个层次来布局——河堤铺五条“百花毯”,水域建八个景观园,两岸设十余处休闲区。
于是,昔日的一片荒滩,变身为“百亩花海”,赤橙黄绿蓝,姹紫嫣红;荒草掩蔽的渭河眉县段的槐树林,如今成了人们休闲的公园,散步打球荡秋千,男女老少俱欢颜。渭河边,座座亭台聚老少,话不尽的生活比蜜甜;廊桥如画,小道曲曲折折,曲径通幽;千亩荷塘,一片透心的美艳,入眼,入心;平阳湖,湖映明月,轻舟悠荡;柳州湖畔、渔夫码头、渭滨桃浪,让人流连忘返;蒹葭台、在水一方,承古人之幽思,把渭河的美韵荡漾在人们的心里……
渭河东流,水韵悠悠,歌吟着故事,韵流着文化,传承着精神。看渭河两岸那花如笑靥、桥如彩虹卧波,看那清流东去,吟唱着理想、歌唱着幸福,看那两岸百里如画,看那人喜、花笑的百里风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