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专题
第04版:本市新闻·广告
第05版:宝鸡文物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文化周刊
标题导航
|
以树木为名的宝鸡村庄
大槐树村古槐背后的迁徙往事
大柳树村 古柳为名的森林乡村
湾柏树村村民与龙柏的百年之恋
松林驿以松林覆盖而得名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大槐树村古槐背后的迁徙往事
毛丽娜
“大槐树村的大槐树”“百年古堡”曾是蟠龙塬人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之一。如今,大槐树村的老堡子、大槐树还在吗?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周末,笔者走进了金台区蟠龙镇大槐树村,寻找村庄和古树故事。
沿宝蟠路一路北上途经龙翔大道就到了大槐树村。进入村子,只见道路宽畅、村容整洁,休闲广场上有下象棋的老人,篮球场上一群青年正在打球,妇女们则在广场上跳舞健身。关于村名来历,村委会副主任张伟龙说,据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登记,此村由山西大槐树迁徙而来,为纪念“母地”,故取名大槐树村。
“大槐树村张姓先祖是明永乐年间迁来的,全村都姓张。”说话的是73岁的退休教师张应生,他热衷研究地域文化几十年。张应生讲,村里曾有一棵巨大的古槐,从离地两米处分杈,分杈的地方可以围坐五六个人,夏天常有人爬上去玩。大槐树粗壮高大,十几里外就能看见它的身影,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棵大槐树就已经死了。张伟龙说:“2020年,村上在村委会广场中心,新栽了一棵槐树,希望这棵槐树能继续陪伴村民,成为寄托当地人乡情的符号之一。”
清咸丰年间,农民起义,烽烟四起,大槐树村修起了堡墙,防御随时可能路过的各种队伍。在清末的一次土匪洗劫中,堡子外集市街道两旁的店铺被夷为平地。土匪走后,堡子外只剩下一座孤房和那棵大槐树。今年52岁的村民张晓文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他回忆,小时候老堡子里还有城墙,城墙顶部有3米多宽,能走牛车,自己和小伙伴们时常在上面跑圈玩耍,2005年时,老堡子被完全拆除了。
大槐树村有重视教育、追求仁厚、耕读传家的村风家训,张应生说,大槐树村在明清时期出过一个文化人张志圣,十七世纪中叶此人在山阳县做过儒学训导,后来又出了好多贡生、举人,还有一套完整的家训,不但张家各门严格遵守,周围的乡邻也纷纷效仿。大槐树村民风仁厚,清乾隆年间的宝鸡知县乔光烈曾经为此地赠匾,上书“显仁为美”。至今,重教、仁厚、爱树的好村风,仍在大槐树村传承。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