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祝嘉
一年之计在于春。早春时节,我市召开全市文物工作暨项目建设会,会议期间,市文物局、局直单位、各县区文物局负责同志先后前往麟游县、岐山县和凤翔区,现场观摩隋仁寿宫·唐九成宫4号殿遗址保护展示、太平寺塔环境整治和安技防、秦公一号大墓坑壁保护修缮等项目建设情况。
与会人员首先来到位于麟游县城的隋仁寿宫·唐九成宫4号殿遗址保护展示项目现场。隋仁寿宫·唐九成宫是隋唐时期的避暑离宫,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号殿遗址位于九成宫遗址西部,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的隋唐石构殿堂遗址,代表了隋唐建筑的工艺水平。2019年至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各类文物500余件,此次发现入选2020年度陕西省六大考古新发现。项目现场,建筑基址清晰可见,石质的柱础、散水保存完好,让人不难想象隋唐时期宫殿之宏伟。该项目将采用坡屋面铝合金篷房,并在篷房内修建木栈道,对4号殿遗址进行保护和展示,预计今年5月底完工。
随后,与会人员来到隋仁寿宫·唐九成宫1号、2号殿遗址保护展示项目现场。这两处遗址位于九成宫遗址北部的天台山上,其中,1号殿遗址东西长31米,南北残存宽15.2米,由殿址、阙楼和曲廊三部分组成;2号殿遗址东距1号殿遗址57米,东西长25.5米,南北宽22米,现存4个石质柱础。项目现场,两处遗址已完成殿址砌筑、散水铺装。1号殿大月台、曲廊已现雏形,施工人员正在平整护坡,预计今年5月底,两处隋唐风貌的殿址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麟游县城东南的麟游九成宫博物馆项目建设现场,与会人员查看了项目用地及周边环境,并听取了建设情况介绍。该项目是2022年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用地33.05亩,总建筑面积12757.93平方米。博物馆的设计借鉴了《九成宫醴泉铭》对古建筑的描述,采用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方式,将展示麟游县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城市建设和未来发展。
结束了麟游县的观摩,与会人员又前往岐山县。一行人首先来到岐山县城,查看太平寺塔环境整治和安技防情况。太平寺塔建于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是关中地区现存的密檐式宋塔之一,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岐山县文旅局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岐山县对太平寺塔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建成太平寺塔文化旅游街区,并获省文物局安防消防防雷项目批复立项,目前安防工程方案、防雷工程方案已完成。
紧接着,一行人走进周公庙,观摩周公庙基本陈列提升改造、西庵十三间彩云楼抢险加固维修项目情况。在周三公献殿内,以文物和展板的形式,展示西周王朝从发轫到建立的过程,以及周人留下的历史典故和文化习俗。西庵十三间彩云楼建于清代至民国时期,原为外地游客临时住宿之所,是周公庙盛大文化影响力的见证。后因年久失修,基础下陷,屋面破漏,墙体倾斜,构建损朽。2021年,西庵十三间彩云楼抢险加固维修项目实施。在项目现场大家看到,工程修旧如旧,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建筑的真实性、完整性。
最后,与会人员来到位于凤翔区南指挥镇的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观摩秦公一号大墓坑壁保护修缮项目、陪葬车马坑发掘和保护项目。秦公一号大墓是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景公的墓葬,是迄今国内发掘最大的墓葬。秦公一号大墓坑壁保护修缮项目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已加固的坑壁上刷一种特殊涂料,这样既能保障坑壁的稳定,又还原了大墓本来的面貌。在陪葬车马坑发掘和保护项目现场,考古人员一点点地将墓土清理、运送出去,目前发掘面至车马坑底部最近距离不到1米。
此次观摩的项目,既有考古发掘,也有保护利用,涵盖了文物工作的多个方面。今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全市文物工作者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文物工作的使命任务、根本要求,按照文物工作暨项目建设会议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完善机制、强化措施,坚决保护好文物资源,加快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步伐,推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