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秦腔,让优秀传统文化渗入血脉
杨爱魁

  现场欣赏过一场秦腔大剧《双镯记》,是改编后的传统秦腔剧目,无论是音响、灯光、道具、伴奏,还是演员的唱功、做派、化妆、演技,都可谓美轮美奂。演员在梨园界都是有名气的,不过我都不认识,只是觉得他们演得很“走心”,既保持了艺术家的严谨风范,又尽量以诙谐幽默的表演,让观众保持观赏的热情,现场不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掌声——这是对演员最好的嘉奖。
  剧情很简单,却又一波三折:乔娘和甄娘是一对妯娌,也是一对寡妇,乔娘教子一味溺爱,对儿子步肖处处宽纵,结果步肖由偷盗、赌博、杀人,到落草为寇,后被执行死刑。而甄娘对儿子步云严加管教,犯错则罚,甚至效仿“孟母三迁”而搬家,后来步云蒙冤入狱,得州官舍子相救,步云考中状元后,以八府巡按官职执法申冤。这个故事以紧张的情节、鲜明的对比,告诫人们“纵子如杀子”,对于子女教育不可不严、不可不慎。
  像这类优秀的秦腔剧目可谓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如今,看秦腔的人越来越少,唱秦腔的人也越来越少。但还有这样一批人,执着于秦腔的传承与发展,一直在默默地努力,在生存与艺术之间抗争着。
  据我所知,要成为一名秦腔演员,那可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点都不假,时间熬不够,哪怕有再好的天赋,恐怕也只能望“台”兴叹。况且,现在秦腔戏校招生也难,好苗子不见得就能留得住。但从艺术发展的角度看,应想方设法振兴秦腔艺术,因为这毕竟是老祖宗的“传家宝”,是秦人流传了几千年的艺术精品,装载着秦风秦韵。
  振兴秦腔,还得从娃娃抓起。我之所以喜欢秦腔,不正是因为自己小时候常常看戏,耳濡目染自然对秦腔“心向往之”吗?我的女儿也喜欢秦腔,不正是我常领着她看戏,才使她如此着迷吗?以前舞台上没有显词机(一种显示唱词的竖屏幕),秦腔咿咿呀呀,好多人听不懂,自然失去了欣赏的兴趣。而现在普遍都有显词机,唱的什么一望即知,对于剧情的理解和发展就更准确一些。况且,秦腔的唱词,都写得那么美,那么酣畅淋漓,不仅合辙押韵,而且对仗工整,还大量使用了方言俚语,听起来非常解馋。
  秦腔大多数剧目以紧张跌宕的情节,教人求真向善,教人知恩图报,教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教人坚忍不拔、矢志不移,满满的都是正能量,这也是秦腔艺术生命万古长青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秦腔的曲牌质朴简洁,变化幅度大,让人感受到秦人的憨直和坦荡。秦腔的艺术风格偏向铿锵、阳刚,让人有荡气回肠之感,这同样是秦腔不同于其他剧种的地方。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