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砥砺前行开新局
——宝鸡勇立潮头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综述
    宝钛集团工人在加工钛产品

  本报记者卢志平
  春季的西秦大地,处处是大项目推动大发展的喜人场景——
  关山脚下的陇县实施推进苏陕工业园等项目;千河之滨的千阳两个超10亿元项目成功签约;在扶风、凤县及宝鸡高新区、港务区等地,一个个项目破土开工,抓大项目,大抓项目成了宝鸡最生动的发展“符号”。
  2021年是宝鸡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70年不遇的汛情灾情,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推进实施“一四五十”战略,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副中心城市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10.6%,经济总体稳中有进,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发展突出一个“快”字
  经济社会发展拼的是质量和速度,可在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威胁时,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群众的健康置于第一位。
  去年,面对天水、西安先后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市早动手、早谋划,1.12万个基层党组织和9.47万名在职党员干部迅速进入战时状态,“以快制快”抓流调,“以大制快”抓排查,筑成了宝鸡防疫的坚强“堡垒”。
  让城乡孩子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宝鸡教育按下“快进键”。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省“双高双普”县两个全覆盖,文化、生态、阳光、健康、安全“五个校园”工作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许多好经验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
  宝鸡发展变化快,要看农民的幸福日子。去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以赴保障群众“粮袋子”有米、“菜篮子”有菜。2021年全市粮食单产321.7公斤/亩、总产达145.1万吨,粮食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
  其实,说到发展速度“快”,宝鸡去岁的变化还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方面,不信,你登上胜利塬、蟠龙塬,你开车跑跑宝鸡北绕城、南绕城的公路,看看新开通的宝坪高速、旬凤高速等省道、国道,满眼的变化会让你惊叹不已,一年时间,宝鸡“奔跑”的速度真是太快了!(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创新突出一个“变”字
  去年,宝鸡加快创新发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变化大。
  让我们听听老百姓的心声——“走在市区大庆路上,变化大得让人眼前一亮。宝鸡的路、桥、城市公园、住宅小区,特别是保障房小区越建越多,越建越漂亮。”前不久,从天水市迁居我市的李旭说。李旭是天水市麦积区人,他去年7月在宝鸡买房安家,春节期间回到宝鸡,发现城市路宽了,许多断头路打通了,变化太大了。
  城乡道路越延伸越长,路越走越宽。去年,宝坪、旬凤高速全线建成通车,打通了宝鸡南北交通大通道,对于我市融入国家“六轴七廊八通道”综合立体交通网具有里程碑意义,极大强化了我市的交通区位优势。
  农村“里子”好、“面子”靓。2021年,我市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统筹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村庄清洁行动和“厕所革命”等,有效提升了农村的“颜值”和“气质”。凤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获得国务院表彰,麟游县被列入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眉县“45643”改厕模式入选全省农村改厕工作十大典型范例。
  社会创新求新求变,民生保障更有温度。去年,全市生育保险和职工医保在全省率先合并实施,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全省第一家跨省异地就医网上备案服务试点市。连续三年率先在全省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边缘户100%参保任务,城镇职工门诊慢特病经办工作经验被国家医保局推广。
  如今,当你走在宝鸡的城镇、乡村,会发现环境整洁,民居错落有致,城市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跨越突出一个“大”字
  宝鸡追赶超越实现新跨越,去年的步子大而稳健,正朝着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挺进。
  去年,全市落实项目“十抓”机制,602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150亿元,155个项目建成投用,实施技改扩能、工业倍增计划、产业链提升三项工作,是去年宝鸡工业最大的亮点。
  聚焦工业强市,夯实产业基础。
  我市将宝钛、陕汽等211户重点企业纳入市级倍增企业库,予以重点支持;中铁宝桥等一批骨干企业实现年度倍增目标,宏立至信等一批中小企业实现“翻番”目标。13条重点产业链建立了“群长+链长+分链长”负责制和“3+6”工作体系,跨越步子加大。
  延链补链强链,做精做强做大。
  着力构建“4551”现代产业体系,推行“群长+链长+分链长”办法,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正威10万吨精密铜线等176个工业项目、西凤酒3万吨基酒扩能等113个技改项目建成投产,新增入库规上工业企业106户,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千亿元,工业总产值历史性突破四千亿元大关。
  紧扣项目建设,增强投资力度。
  宝鸡牢固树立以项目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坚持项目、招商、环境一起抓,建立重点项目月调度和线索项目跟踪落实机制,602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50亿元。
  去年,我市成立全国首个“擀面皮产业学院”,形成了“小面皮大产业”和“一碗面经济”,得到省上表扬。宝鸡成功入选全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成为陕西省唯一开展此项业务的地级市。
  稳中求“快”,快中求“变”,变中谋“大”。去年,市委、市政府攻坚克难勇立潮头,带领全市人民砥砺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春节过后,我市各县区的园区、项目工地上,一幅幅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感人画卷徐徐展开,宝鸡人正以百倍的斗志和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