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公祠内挂着“一笏千秋”匾额 矗立在村口的“唐段太尉故里”碑 石碑上记载着段秀实生平 毛丽娜
在千阳县城关镇段坊村,有一座远近闻名的段公祠,据当地人说,段坊村是唐代名将段秀实的故里,段公祠就是为了纪念段秀实忠君爱国而建。近年来,当地深入挖掘段秀实事迹,大力营造正直、和善、诚信的乡风民风。
段秀实是何人?又为何受后人敬仰?
以笏击泚留美名
还未走进段坊村,就看见一通石碑立在村口。走近看,石碑外砌青色仿古瓷砖,上有赭色四角围檐和六只翘首屋脊兽。碑面有“唐段太尉故里”六个大字,上款刻“大清康熙四十九年岁次庚寅孟夏穀旦”,下款铭“中宪大夫知凤翔府事云间朱琦立”。村里人说,这位“唐段太尉”就是唐代名将段秀实。
在千阳县政协从事文史工作的周玉彩,曾花费三年时间系统整理与段秀实有关的史料。他向笔者介绍,段秀实原籍姑臧(今属甘肃省武威市),他的曾祖父段师濬曾任陇州刺史,从此家族便定居千阳。他的祖父段达曾任右卫中郎,他的父亲段行琛曾任洮州司马,可以说,段秀实就是在这样一个官宦家庭成长起来的。
史料记载,段秀实早年征战于西域,后来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唐大历十一年(776年),继任泾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四镇、北庭行军和泾、原、郑、颍节度使。唐建中四年(783年),叛将朱泚企图称帝,段秀实当庭大怒,以笏板痛打朱泚,被其党羽所杀害。次年,唐德宗下诏,追赠段秀实为太尉,谥号“忠烈”,并在他的家乡立牌坊,这就是段坊村村名的由来。
周玉彩说,段秀实忠君爱国,与春秋时的孔子弟子燕伋、西汉时的丞相司直郭钦并称为“千阳三贤”。
有意思的是,如今,段坊村全村887户3322人,竟没有一个姓段的。而在千阳县段家湾村和段家塬村,仍有两支段秀实后裔,两村都建有段公庙和段公祠。段家湾村段公庙里,有一通石碑,记载着段秀实生平,旁边有一副楹联“天地有情留正气,江山无恙慰忠魂”。
清风峻节传佳话
在段坊村村民的带领下,笔者来到位于村后的段公祠。祠堂虽然老旧,但并不残破,院内种着松柏,给人以庄重古朴之感。祠堂内的匾额上,“一笏千秋”四个金色大字十分醒目。
周玉彩向笔者讲述,唐德宗李适即位后,加封段秀实检校礼部尚书,封张掖郡王。不久,段秀实因与宰相杨炎就修筑原州城的意见不合,被调回长安并革去兵权。泾原兵变发生后,叛军将领朱泚想笼络段秀实,却被他断然拒绝。段秀实先以大义相劝朱泚,后又设法破坏朱泚谋害唐德宗的阴谋。一日,朱泚召集众人商议篡位之事,段秀实愤然起身,夺过叛将源休的笏板痛打朱泚。朱泚仓皇逃走,众人一拥而上,杀害了段秀实。说到这里,周玉彩感叹:“段秀实是在仕途失意的情况下,捐身立节的,清风峻节令人敬佩。”
如果说,以笏击泚是段秀实的千古绝唱,那么此前,他也曾多次奏响人生强音。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名篇《段太尉逸事状》中,记述了段秀实的三件逸事:一是他大义斩杀汾阳王郭子仪之子郭晞胡作非为的手下,冒着危险告诫郭晞要爱惜功名、严整军纪;二是他得知泾州大将焦令谌欺凌百姓,一面好言相劝焦令谌,一面无私帮助受苦百姓,终使焦令谌羞愧而死;三是他不愿与叛乱的朱泚为伍,将朱泚强行贿赂的三百匹大绫,弃置于办公处的房梁上,直至遇害依然纹丝未动。
这三件逸事,都反映出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品德和不畏权贵、体恤百姓的节操。柳宗元在文中说,段秀实以笏击泚,绝不是一时冲动的莽夫行为,更不是以看似壮烈的牺牲来沽名钓誉,他的所作所为完全是秉性使然。
弘扬正气树新风
在段坊村,跟上了年纪的村民聊起段秀实的故事,他们都能绘声绘色地讲个一二出来。大家不约而同地说:“段公是我们段坊人的骄傲。”
段坊村党支部书记宋杜岗说,段坊人不但以段秀实为自豪,更以段秀实为榜样。近年来,千阳县积极发掘弘扬段秀实的崇高精神和可贵品质,在段秀实故里树起文明新风,村民的善行义举不断涌现。
去年12月,西安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后,段坊村返乡创业青年党员吕文伟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他与父母、兄长在宝鸡采购苹果、菠菜、土豆等新鲜果蔬,以及200箱方便面,将共计10吨、总价值6万元的爱心物资送到西安交通大学师生手中。
今年春节前,段坊村村民刘维忠在参加村里疫情防控时,捡到一个装有4000多元现金及各种证件的钱包,毫不犹豫地交到村党支部。失主赶来认领时,想拿出一部分现金,感谢刘维忠拾金不昧,但被这位年过半百的庄稼汉子婉言谢绝。
千阳县退休教师田招娣说,段秀实为人正派、为官清廉,正如唐德宗为他所题“气全刚柔,节固金石”。在过去,凡有文人骚客来到千阳,都要凭吊段秀实,并以诗词文章咏怀;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振兴的今天,我们研究段秀实、宣传段秀实,不仅要讲好他的故事,更要传承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