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区金河尚居社区为居民办刺绣培训班 渭滨区茹家庄村工作人员将“便民服务卡”送到村民家中 陈仓区东街社区组织书法爱好者给居民写春联 渭滨区中滩路社区家庭医生上门为居民检查身体 ●在宝鸡,191个城市社区,作为城市最基础的细胞,其紧密联系党和政府,服务城市居民的效能,直接表现在“如何打通最后100米”上。在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社区人口密度大幅增加,群众对社区治理精度、服务满意度等“民需”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市狠抓社区建设,全市列入中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补助项目达到76个,共争取中省补助资金6.65亿元,在全市开展了老旧小区“整容”、改造、提升三大工程。
●早在2014年,经民政部在全国评选,宝鸡市就摘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荣誉称号。当时,宝鸡市与南京、杭州、厦门、沈阳、长春、长沙、深圳等城市一同上榜,全国有十四家,宝鸡是西北地区唯一获得殊荣的城市。
●面向未来,宝鸡创造性地提出了“八大社区”建设方案,下大力气苦练“内功”。“八大社区”建设在释放出浓浓暖意的同时,还在基础设施建设“欠账”、社区工作人员“减负”、培育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市民政系统“十四五”规划中,也在社区完善设施功能、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创新城乡社区治理等方面,围绕一个“暖”字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优化。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个个家庭汇聚成泱泱大国,而服务千万家庭的“神经末梢”正是社区。
在宝鸡,191个城市社区,作为城市最基础的细胞,其紧密联系党和政府,服务城市居民的效能,直接表现在“如何打通最后100米”上。如果这“100米”顺畅,城市治理自然增色不少。反之,这“100米”阻塞了,那群众的幸福指数自然“降温”许多。
在宝鸡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社区人口密度大幅增加,群众对社区治理精度、服务满意度等“民需”不断提升。如果以“放大镜”审视宝鸡191个城市社区,“智慧社区”建设得好不好?“社区养老”推行得快不快?“三无小区”如何推动社区物业化服务?……一桩桩、一件件,正成为宝鸡高质量发展中必须打通的“最后100米”。
“最后100米”社区干得怎么样?
前不久,市区宏文路的居民王宝强从外地回家,一进小区就很是惊喜:“我在上海带了一阵时间的小孙子,现在小孙子上幼儿园了,我不用再带了,没想到小区变化这么大!”
王宝强的惊喜缘于小区的变化,以前这个小区是出了名的脏乱差,而现在小区内楼房外立面粉刷一新,空中杂乱的电线不见了,混凝土路面也刷上了彩色油漆,整个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这个小区的变化,只是我市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
古人云:“欲筑室者,先治其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
近年来,我市狠抓社区建设,全市列入中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补助项目达到76个,共争取中省补助资金6.65亿元,在全市开展了老旧小区“整容”、改造、提升三大工程。如今,老旧小区路宽了、灯亮了,基础设施改善了,服务功能加强了,百姓脸上绽开了幸福的笑容。
社区建好了,受益的是老百姓!
69岁的刘阿姨家住宝鸡高新区学子路社区,她非常喜欢书法,但苦于没有人指导。去年,社区邀请我市书法家何俊峰老师来授课。没想到,8个小区有40多人报名参加。课堂上,何俊峰向居民和书法爱好者讲解了书法艺术的历史渊源,然后从书法学习的选帖、读帖、临帖等方面,为大家进行详细讲解,并手把手教大家练习。居民们说,他们的书法梦圆了,也陶冶了情操。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社区方便了广大群众的生活,带给大家便利,也悄然改变着市民的生活方式。
2021年夏天,金台区东岭社区居民梁小平给儿子办婚事,只摆了10桌酒席,既简朴又热闹,算算账,包括婚宴、仪式,当天花费不过3万余元,往少说省下了不止3万元。
东岭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康银侠告诉记者,在她的记忆里,过去按照旧习俗,女方操办出阁仪式往往耗时两天,男方娶亲还需1天时间。更重要的是,婚宴基本每桌都在2000元以上,而现在,这一问题已经得到彻底解决。梁小平家的变化,正是得益于东岭社区开展婚丧嫁娶领域移风易俗活动,刹住了以往婚嫁攀比浪费、大摆宴席的“面子风”。
这些“镜头”和故事,只是我市加快社区建设过程中众多实例里的个别“切片”。早在2014年,经民政部在全国评选,宝鸡市就摘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荣誉称号。当时,宝鸡市与南京、杭州、厦门、沈阳、长春、长沙、深圳等城市一同上榜,全国有十四家,宝鸡是西北地区唯一获得殊荣的城市。
“国字号”奖牌拿到手了,如今以“一盘棋”的视角去审视宝鸡社区建设,宝鸡正在走出一条具有宝鸡特色的城乡社区治理之路。
看顶层设计,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社区建设的思路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对社区如何建设作出了具体规定和要求,社区建设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看公共服务,全市各社区普遍建立了“一厅式”公共服务大厅,将市民过去要去多个地方办的项目,全部纳入了一站式服务,由社区工作人员全程代理,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看便民措施,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培育了以“西秦大嫂”为重点的新型家政服务、以市青少年社工协会为重点的“青春驿站”等便民利民服务品牌。目前,全市城区内公共文体活动场所基本满足了社区居民文体活动需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实现了全覆盖。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刚刚过去的2021年,宝鸡社区建设同样成绩斐然:全市实施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42个,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0.5岁,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占79.2%;社区治理形式不断创新,“社区+”“党建+微治理”使社区更加和谐文明,居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有人形象地把宝鸡社区建设比作一棵大树,随着各项建设的不断推进,这棵大树,树根更加牢固了,树干、树冠也在充足的养分下枝繁叶茂,而最终“树荫”之下“乘凉”的正是千家万户的老百姓。
“最后100米”百姓到底盼什么?
百姓所需,政之所为。
宝鸡正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高歌猛进,这一关键时刻,社区作为“三百六十行”的大本营,其根本目标就是围绕百姓所需、所盼、所急,去精准提升服务水平,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100米”。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么多百姓之“需”集中在哪些方面?我们可以从全市在2021年5月首次推行的“社区分级定档”中寻找到答案。
业界将此次“社区分级定档”视为一场真正的“班级大考”,原因很简单,依据社区硬件水平、组织机构运转服务等一系列具体情况,全市191个城市社区被分为A类、B类、C类三个类别,每个社区都将在严苛的考试中晒出自己的“成绩单”。
而纵览这张“考卷”,核心就是居民满意率都与百姓所需紧密相连。
“分级标准共10个大项、45个小项,全部与百姓需求紧密相连。”市社区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一个项目都如同一道“考题”,以服务水平高低为标准进行量化打分,分数高低乃至班级等次一目了然。
这种“一目了然”的方式,实际上正在倒逼各个社区在“班内大考”中不断加强社区服务阵地建设,聚合资源,全心全意服务群众。
让我们来看看这场“班内大考”中一些社区的实际行动:
“楼上的下水管漏水,我家天花板都漏湿了,你们能不能协调解决一下?”2021年夏,陈仓区东街社区工信局家属院二楼居民麻利强到社区反映,楼上下水管堵塞漏水导致自家房屋损坏。了解情况后,社区调解员老张上门查看,与楼上住户耐心沟通。经过调解,提出了合理的解决办法,一场关于漏水的邻里纠纷得到妥善化解。这是东街社区运用新建的“阳光调解室”为居民巧解烦心事的一个缩影。
再来看陈仓区铁道南社区“一元微基金”的暖意。社区“一元微基金”成立3年来,已收到“一元微基金”捐款9万余元,拥有爱心会员200余人,帮扶对象遍布全市4个县区7个镇街,县功镇李家崖村困难群众石巧巧、磻溪镇景家崖村残疾人贾雪萍、千渭街道大众村杨梦璇……120余名老困病残等人员和家庭登上了“一元微基金”帮扶名单,而这种创新,也让该社区服务人群的范围进一步扩展。
社区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居民也与社区形成了一条心,这一点在金台区龙腾路社区表现得尤为明显。(下转第三版)
宝鸡高新区左岸新城小区居民代表正在召开议事会 市区老年大学楷书班内,学员们在认真听课。 渭滨区大湾铺村的老人们坐在一起拉家常 渭滨区新渭路社区将脏乱差的地方改成居民菜地 宝鸡高新区学子路社区的智慧化无人微社区服务云柜为居民提供服务 (上接第二版)
今年元旦假期,龙腾路社区发生了这样一件暖心事。元旦当天,龙腾路社区全部工作人员放弃休假,全身心投入到紧张有序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入户走访、开展宣传、询问值守……忙得脚不沾地,不少人甚至顾不上吃晚饭。晚上9时,有居民看到工作人员一直在加班,就端着自家做的花卷馍、凉菜送到社区办公室,并送上温暖的问候:“天太冷了,你们辛苦了,先吃些东西歇歇吧。”
在社区建设服务中,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
实际上,社区分级定档工作将在今后每年评定一次。这也意味着宝鸡191个城市社区,今后将每年参加一次“班内大考”,确定班级等次。采访中,有社区负责人认为常态化举行的“大考”,将促使每个社区必须不断提升自我,以“有为”促“有位”。
“班内大考”正在检验全市191个社区的服务含金量,如果我们将眼光投向省内整个“年级”,在“年级”横向比较中,宝鸡依然有不少短板亟待加强。
打造“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是社区建设的重头戏。不久前,金台区十里铺街道斗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正式投用。该中心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共设置床位20张,为辖区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在这里,老年人常年可以免费阅读书籍,进行心理咨询,开展体育健身锻炼等。而且,宝鸡第三医院的医务人员每天会在这里为老年人进行血压、血糖检测,如有老年人突发疾病,医院的急救人员将第一时间抵达现场。
“我们兄弟几个还没退休,只能请保姆照顾老母亲,我们上班也惦记着老人,无法安心工作。现在好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投用了,为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家住斗鸡社区的宫先生表示。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共有165所,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约为35张。然而,如果将眼光投向更大的区域,这35张床位,还着实不算多。
“十三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10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明确要求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张至40张,从这个角度讲,宝鸡刚刚达到了“及格线”,仍需继续努力。
同时,“三无”小区也是块硬骨头。在宝鸡191个城市社区中共有3153个小区,而无物业、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三无”小区有656个。这些“三无”小区中,居民供暖、供气、安防、设施维修等,一直都是社区居民的“头疼”事。
渭滨区新民路1、2号楼属于典型的“三无”小区,2021年冬天,这里选出了自治小组,又召开了包括居民代表、社区、热力公司的三方座谈会,最终解决了老大难问题——集中供暖。
百姓所需,是打通社区服务群众“最后100米”的刚性指标,更是检验社区工作群众满意不满意的“卡尺”。
记者在渭滨区一个街道办事处看到,这里以“汇聚公益力量助力社会治理”为原则,成立了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目前已培育社区社会组织94家。
在这里,有陪老人聊天的心理工作者,也有医院的医护人员,还有从事水电维修的师傅,群众一旦有需求,很快就能得到回应和解决。
“最后100米”百姓心中“暖不暖”?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在群众对高品质生活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机制不完善、服务内容单一、社区发展同居民需求不相适应……一系列问题,实际上也在倒逼全市社区工作审视自身,面向未来去发展。尤其在宝鸡着力实施“一四五十”发展战略的今天,“宜居宜业美丽幸福城市”已经成为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这更要求宝鸡社区工作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
面向未来,宝鸡创造性地提出了“八大社区”建设方案,下大力气苦练“内功”。
“八大社区”建设即探索建设“指尖”上的“红色社区”、建设能够应对各类灾害挑战的“韧性社区”、建设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的“未来社区”、建设满足群众服务需求的“民生社区”、建设符合群众安全期盼的“平安社区”、建设居民情感互联的“温暖社区”、建设互爱互助的“自治社区”、建设文明共建的“美丽社区”。
纵观“八大社区”建设,这其中,有对差距的“正视”,有对症结的“良方”,更有整座城市社区建设的“抱负”。
以金台区为例,目前已经按照200户至300户居民为“一格”,在全区统一划定了1328个基础网格,配备网格管理员2483人,设置社区网格主任、网格专员协调网格事务,每个网格设置网格长1人、网格管理员1人至2人、专业化服务力量若干名,初步形成了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新格局。
再以陈仓区为例,在“八大社区”建设推动下,一系列实效正在显现,从中街社区顺利实施辖区内41栋老旧楼改造工程,到锦绣园小区7栋楼28个单位的楼顶修缮,再到县功镇下河西村等4个社区服务中心竣工投用……一项项实事,正让社区工作越来越暖。
“八大社区”建设中,一些困扰社区多年的顽疾也正在被“新办法”解决。
以“三无”小区为例,经过大胆创新,渭滨区经二路街道蹚出了一条新路:
经二路片区曾是城市当之无愧的“白菜心”。稠密的人口、发达的商业、一票通全国的火车站……然而,随着城市骨架的拉伸,以及东扩北上等战略的实施,这片2.8平方公里的“白菜心”,似乎“老迈”了不少。
“老迈”直接体现在“老底”上。如今,在经二路片区186个居民小区中,属于老旧小区的就有133个,“三无”小区更是达到77个。部分小区信访案件层出不穷,自治组织有心无力,物管服务矛盾突出,有居民戏言——“曾经的白菜心,如今咋成了白菜帮?”
自2021年3月起,经二路街道以“党建+项目”的思路,率先在省内注册成立“我帮你”(581)院落服务合作社(以下简称“我帮你”),在试点小区推动社区化物业服务,力求把院落内的党小组、自治小组、院落达人等多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向“三无”小区等一系列社区治理顽疾亮出了“杀手锏”。
向低效的管理方式亮“黄牌”。曾几何时,在各个“三无”小区中,居民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不高,而“我帮你”让这种热情高涨起来。“我帮你”成立之初,就致力于推进居民自治、自治组织(业委会)自管,引导居民参与院落治理创新,探索本地物业服务经验。目前,社区、“我帮你”、居民已实现三方携手,围绕小区环境、楼道治理、垃圾分类、车辆乱停放等问题展开各项行之有效的共治行动。
向“低速”推进亮“黄牌”。居民喜欢“看样子”而不是“听号子”,“我帮你”成立之初,就创新推行“先尝后买”的工作模式,长达两个月的时间内暂不收费,让居民来评判各项承诺是否兑现,实际服务是否已到位。居民看在眼里、暖在心头,亲身体验到“我帮你”带来的种种变化,继而彻底打消了疑虑。
向糊涂的账目管理亮“黄牌”。曾几何时,“三无”小区的各项管理费用收支,被很多居民认为是“糊涂账”,而“我帮你”成立后,不但将各小区物业费通过合作社代管,而且定期公布账务明细,“透明账”让居民拍手称快。
向昂贵的物业管理费用亮“黄牌”。推行“我帮你”的初衷,落脚点在“服务”而不是商业化运营,因此在经过缜密调研后,“我帮你”将每月每平方米物业费定在了4角钱,这个价格,在宝鸡被很多业内人士称之为“赔本买卖”。但在经二路街道看来,“我帮你”本就不是买卖,又何谈赔本,更何况,“民生账”更是包赚不赔。
一张张“黄牌”接连亮出,开出的是良方,直击的是症结,居民得到的是沉甸甸的实惠。
“这实惠,可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渭滨区渭工路社区63号院57岁的居民霍顺利带着记者在院中走了一圈。在他看来,“我帮你”亮“黄牌”前后的反差巨大。他边走边指着说:“看,这院里的电缆,原来可是空中‘蜘蛛网’,现在消失了……看,院子里以前只有一个老年门卫,现在变成了电子监控……看,楼道的卫生,以前是来日方长,现在是日日更新……”
“黄牌”精准亮起,让经二路片区内的一个个院落,实现了从“三无”到“五有”(有党组织、有自治小组、有自治平台、有居民公约、有自治活动)的华丽转身。
经二路街道的一系列举措,正是“八大社区”建设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业界认为,实际上,“八大社区”建设在释放出浓浓暖意的同时,还在基础设施建设“欠账”、社区工作人员“减负”、培育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样,在我市民政系统“十四五”规划中,也在社区完善设施功能、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创新城乡社区治理等方面,围绕一个“暖”字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优化。
以社区完善设施功能来说,“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城乡社区信息服务设施和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建设,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向村(社区)延伸”“构建设施智能、服务便捷、管理精细、环境宜居的‘智慧社区’和‘智慧村庄’”。
以“智慧社区”建设为例,目前宝鸡正在加速进行这一工作。目前第一期已经建成,预计在未来两年内将覆盖所有县区。
打开“智慧社区”服务管理系统主页面,包括入住居民信息等多项数据统计,以及疫苗等应急管理、公告资讯、智慧党建管理、团队管理、社区网格化管理等多种页面在内,社区职能不但做到了“一单清”,更做到了“一盘棋”。
“这种管理模式,实际上是宝鸡社区管理中一次质的飞跃。”市社区办相关人员告诉记者,智慧社区服务管理系统,实际上是依托大数据和政务资源共享平台,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技术,将社区居民进行数字化联系,在一个平台框架内实现公共服务、便民服务、综合查询、统计分析、志愿服务等业务功能集聚共享,不但能大幅提升社区管理职能,更能够将社区工作者从繁重的工作中“松绑”。
社区作为城市最基础的单元和细胞,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是城市治理的“最后100米”,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我们相信,随着我市社区建设和治理水平的不断优化,社区服务“最后100米”必将越来越便捷,越来越畅通!
(本版照片由石宝军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