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云端过年
欢乐不减





  本报记者于虹
  在疫情防控期间,许多人选择就地过年。如何把年过得有滋有味?“云端春节”成了一个理想选择。我市相关部门充分挖掘和发挥宝鸡文化旅游、文物资源优势,依托互联网技术,推出丰富的云端过节活动,实现云春晚、云展览、云阅读、云娱乐等过年新方式,让就地过年有了更多选择,有了别样年味。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出新招春节开启直播首秀
  2月4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联合宝鸡日报社推出《虎虎生福——2022壬寅虎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线上直播活动,在2个小时的直播中,主播、文物专家和策展人从文物、民俗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从西周至唐时期的精品虎文物及以虎为主题的泥塑、剪纸、刺绣、社火脸谱、木版年画等宝鸡非遗作品。直播期间,几万人进入直播间,欣赏这些来自宝鸡的文物民俗。还有网友留言:“有机会一定要去宝鸡看看这些珍贵的文物。”
  这场直播也是宝鸡文物春节期间首次在线面向全国观众。2021年底,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宝鸡各文博场馆暂时关闭。在关闭的20多天时间里,各文博馆策划开展线上服务,做到闭馆不闭展,观众通过“云端”就能体验文博场馆的精彩。扶风县博物馆的“馆长带你看文物”活动,向大众普及文物知识,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麟游县博物馆专门拍摄了微视频,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介绍麟游精品文物,讲述麟游人文历史;凤县博物馆举办了“故道春秋·穿越古今”云游博物馆活动;扶眉战役纪念馆开展“新春特辑——红色故事天天讲”活动;法门寺博物馆的“五哥带你去探年”系列活动带大家穿越千年,体验盛世大唐的年俗。
  据统计,30多天时间里,我市各博物馆、纪念馆先后推出微课堂近百次,线上介绍春节习俗,展示精品文物,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点击量达100多万。
  精彩的线上活动,使观众足不出户便可实现“云逛”博物馆,更使文物“活”起来,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138万点击量“云上春晚”走红
  成为不少人新年的期盼
  除了各大博物馆,我市各个文艺机构也推出海量线上文化活动,包括精品演出、图书活动、非遗线上活动等,可以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让大家幸福地患上“选择困难症”。
  据统计,1月28日至2月6日,我市在春节期间推出的各类公共文化活动674场,吸引了455万多人参与,其中线上活动参与人数达473万人。
  年俗如画,“云端”欢庆,精彩的文艺演出是人们的热切期盼。春节前夕,宝鸡日报社组织优秀文艺资源,通过掌上宝鸡App、《宝鸡日报》官方微博、腾讯视频、新华社现场云等平台,推出“2022宝鸡网络春晚”,在云剧场中呈现了一场精彩的网络春晚。一个多小时的演出时间里,上百万人点击浏览。这也是宝鸡日报社组织的第二届网络春晚。在上海过年的宝鸡人袁宇说,这是我第二年看网络春晚了,去年我和家人在一起,今年我们虽然没能团聚,但是,我们在网上一起看了节目,距离一下子又拉近了。
  宝鸡网络春晚点击量从第一届的50万,到今年的138万,它已成为很多人新年的期盼。
  线上文化活动让大家参与热情如此之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便捷。足不出户,只需拿着手机轻轻一点,海量资源就会扑面而来。
  金台区文化馆组织的“西秦放歌如虎添‘艺’”线上展播活动,几天时间3.2万人线上观看。从年前的腊月二十三开始,陈仓区文旅局开展“视频直播家乡年”非遗网络直播活动,将全区的非遗项目逐一进行视频展播,同时推出“戏曲伴您过大年”活动,7场活动6万多人参与。宝鸡市群众艺术馆通过微信公众号,为大家带来了群众文艺优秀作品展播,以及通过云享非遗,展示我市非遗项目,都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不少市民观看后表示,今年过年虽然不能现场看演出,但这样的线上活动同样也让大家感受到了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
  我市各文艺院团用心、用情打造的新春特别演出,让就地过年的人们在感受艺术熏陶的同时,更加真切地体会到温暖贴心的人情味。“互联网+”线上过年一样温馨喜庆
  在云端讲好宝鸡故事
  如今看来,疫情带来的文化活动“在线化”,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休闲娱乐习惯。在这个仪式感满满的节日里,五花八门的“新年俗”搬上云端,给年轻人和宅家过年的人们带来十足的年味新体验。
  扫福、讨福已成为“80后”市民章燕的过年必备节目。章燕说,人到中年还在参与集五福这项游戏,并非在意最后能分到多少钱,而是希望通过这一形式增进和父母的情感交流。
  记者发现,春节期间,“云打牌”“云旅游”等方式都成为网友“云团圆”“云娱乐”的新选择。
  我市民俗专家表示,民俗从来都是不断发展并逐渐丰富的。沉淀千年的年俗,如贴春联、拜年、守岁、赏花灯等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时代出现了很多新民俗,借助互联网技术将浓浓的年味传递下去,表达的正是中国人对“年”的深厚感情和期盼。对于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与发展,显然是让其“活”起来,融入生活。如今,精彩纷呈的“云上过年”活动,正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实践。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展陈部主任郭晶说,在各大节日里,博物馆直播大热的同时,我们应该冷静思考一下,要在未来博物馆发展中,能够更好地利用现代科技把宝鸡历史文化介绍给更多的人。
  在此形势下,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也应该创作更多适应时代、适应人们需求的作品,在云端讲好宝鸡故事。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