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友正在绘制粉本 李继友向女儿李舸传授马勺脸谱绘制技巧 本报记者于虹
社火脸谱是从古代“假面”“涂脸”发展而来,堪称我国最为古老的脸谱之一,是远古先民留下的文化记忆。上世纪80年代,李继友在研究陕西社火脸谱的基础上,做了大胆的形式创新,巧妙地将社火脸谱移植到百姓常用的马勺上,创造出一种新的民间艺术形式——马勺脸谱。这不仅让口传心授的社火艺术衍生出了美妙绝伦的工艺品,也让社火传承有了新的载体,让社火脸谱艺术变得直观、亲近而迷人。
李继友在继承陕西社火脸谱的基础上,将社火脸谱与民间流传的避邪马勺相结合,创作出社火马勺脸谱。他的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民间艺术展览并获奖。随着对社火马勺脸谱研究的深入,李继友又出版了《中国陕西社火脸谱》《民间社火脸谱》《李继友社火马勺》等专著,发表了《蚩尤与蚩尤马勺》《我与马勺脸谱》等论文。他还多次应邀到香港、巴黎等地讲学,进行社火马勺脸谱绘制表演。是“中国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陕西省民间工艺美术家”“优秀民间艺术家”,2006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博采众长学画脸
今年86岁的李继友祖籍江苏如皋,曾就读于上海同济大学。1957年,他响应支援大西北的号召来到宝鸡当了一名高中老师。1958年春节,李继友第一次见到西府社火。“现场人山人海,打着灯笼火把骑着马,我从来没见过社火这种形式的演出,感到乡土气息特别浓厚。”李继友回忆起第一次见社火时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锣鼓声中,他看到社火游演者装扮成各类人物,有的骑大马、执兵器,有的跑旱船、扮青衣,有的扮丑角、装鬼怪,特别是一张张生动而夸张的脸谱令他如痴如醉。自小酷爱绘画的李继友,一眼痴迷,从此走上了学习绘制社火脸谱的求艺之路。
每年正月里的社火游演成为李继友最期盼的活动,他跟在游演队伍后面,从乡村跟到城里,再从城里跟到乡村,边看边问边描摹社火脸谱。不仅如此,他还在节假日走村串户,寻访民间老艺人,讨教社火脸谱粉本和画法,逐渐成为小有名气的社火脸谱“化妆师”。
对于一个艺人而言,脸谱绘制技艺是自己的“饭碗”,是立身之本,技不外传也顺理成章,越是绘制技艺精湛的艺人越重视自己的看家本领。家住陈仓区阳平镇的贾好全是绘制脸谱的行家,李继友前去拜师,第一次就吃了闭门羹。
“一听我想看他的脸谱,直接把我撵出去,‘嘭’的一声就把门关上了。过了几天,我又去了,这一次他仍然没有搭理我,但是我没有放弃。”不甘心的李继友第三次去拜访贾好全,这一次他带上了自己画的脸谱。当李继友拿出自己画的脸谱时,贾好全非常惊讶,逐一仔细看了一遍,什么都没说,就把自己的拿了出来。李继友说:“那是一本写大字的方格作业本,他用圆珠笔把脸谱画在上面,线条画得很好。”贾好全看出李继友对脸谱的痴迷,对他悉心指导,让李继友十分感激。
除了贾好全,李继友还先后拜访了20多位艺人,最年轻的比他还小了20多岁。李继友说,学习就要博采众长。
革故鼎新画马勺
1982年,李继友从多年来收集的社火脸谱中精选出200多幅,寄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该社民间美术编辑室主任叶文熹看到后,专程赶到宝鸡采访李继友,从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的角度,对社火脸谱进行了介绍,并在该社出版的《实用美术》杂志上进行了刊发。在叶文熹的帮助下,李继友编著的《中国陕西社火脸谱》一书出版发行。
在编写《中国陕西社火脸谱》一书的过程中,李继友通过拜访名师,实地考察等方式,从文化保护的角度重新审视社火脸谱。他发现民间社火承载着人们辟邪驱瘟、纳福求祥的美好愿望。他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在西府农村,有同样吉祥寓意的东西也有很多,例如桃木、葫芦等等,他还听说,有的农村会把蚩尤图案画在木马勺上。
李继友从此得到启发,开始了社火马勺脸谱的研究和创作。
1985年,李继友携社火马勺脸谱赴北京参加“宝鸡民间美术展览”,著名木刻版画家、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古元看到后称赞“在马勺上画脸谱是个好点子”,并建议李继友不要光画蚩尤,要将更多的社火脸谱画在马勺上,形成系列。著名画家黄永玉也对李继友绘制的社火马勺脸谱大加赞赏,鼓励他继续努力,不断取得新成绩。1987年,著名美学家、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朝闻来到李继友家,参观了社火马勺脸谱的绘制过程,他激动地说:“现在一些人总认为,抽象艺术是从西方传来的,我一直认为,中国民间就存在抽象艺术。马勺脸谱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并为李继友题词:“在继承社火脸谱基础上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艺术——马勺脸谱,可喜可贺。”
李继友的社火马勺脸谱逐渐得到了认可和赞誉,他以此为鞭策,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不仅在国内屡获大奖,还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赴多个国家展出,并被确定为外事礼品,获得两项国家专利。
2006年,李继友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2008年6月获“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社火脸谱绘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三千粉本传谱系
自第一次接触社火到现在,李继友手绘的150余册社火脸谱摞在一起足有一人高。李继友说,自己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唯一的爱好就是画脸谱。每天早上起床后他就坐在桌子前,研究琢磨脸谱粉本。李继友说,社火脸谱粉本是社火装扮的“蓝本”,它是社火艺术的“标本”。要是不把粉本保留下来,指不定哪一天社火戏就演不下去了。
为了收集散落在民间的粉本,李继友可谓是煞费苦心。有一组叫“金木水火土”的脸谱已失传多年,没有人能画出来,他花费两年时间,走遍方圆数百里,如同大海捞针,终于从一户农民家里找到了祖传粉本。
还有一次,他在民间收集时,听到一位农民说,他们村社火戏还演过关公战蚩尤。只听过黄帝战蚩尤,这关羽和蚩尤完全是不同时期的人物,怎么可能打过仗。
然而李继友并没有把这句话当作玩笑,他回家后翻阅史书,终于在《聊斋志异》中的西湖主章节里找到了这个故事的原型,原文里有一段,“问:大王何在?曰:从关圣征蚩尤未归。”就根据这句话,李继友将蚩尤的脸谱形象又增加了一张。
说起画得最多的人物形象,李继友说,一个人物我可以画几个不重样的脸谱,最多的是张飞,画了20多个。
除了收集粉本,李继友还总结了宝鸡社火脸谱的派系问题。他说,宝鸡的社火脸谱分为川道派和山塬派。川道派就是宝鸡往东到西安这一带,这里的社火脸谱图案复杂、变化多样,神话人物众多,色彩也十分鲜艳。而以陇县为主的山塬派,故事人物就比较少,图案、色彩也比较简单。
1990年退休后,李继友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社火马勺脸谱的研究和创作上,截至目前,共创作直径20厘米以上的社火马勺脸谱6000多个,直径20厘米以下的社火马勺脸谱6万多件。他也因此获得“马勺李”的称号。
在他的带动下,老伴和两个女儿都学会了社火马勺脸谱的绘制,成为他的得力助手。二女儿李舸被确定为“马勺李”第二代传人。
李继友说,马勺脸谱能有今天的发展,得益于各级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这些年,政府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使得很多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重新焕发活力,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