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特色产业筑牢乡村振兴之基
——宝鸡高新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葡萄熟了村民乐了(资料图片)徐小红摄

  在传统认知里,每年岁尾都是农村的“冬闲”季节,如今宝鸡高新区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吹响了乡村振兴号角,广袤乡村“冬闲”变成“冬忙”。大家都在忙什么?日前记者采访发现,村村都在发展集体产业。人们认识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引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之路的关键,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
  办起食品厂串起生态旅游产业链
  2021年12月21日,马营镇燃灯寺村的“晟和农佰乐”食品厂揭牌投产了。“每年,食品厂要拿出10%的利润,给全村脱贫户分红。”63岁的脱贫户田富田就在分红名单上,一大早他就高高兴兴地来到现场。
  燃灯寺村有458户985人,其中脱贫户31户107人,新纳入动态监测户2户8人。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全村乡村振兴遇到“拦路虎”,村集体的两个水电站和一个模型厂因为环境问题被关停,村集体产业一下子成了空白。
  “乡村振兴既要产业兴旺,又要生态宜居。”村党支部书记郑小军说,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燃灯寺村村“两委”决定掘金“赏花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燃灯寺村村民有种植油菜的传统,全村地形是错落有致的梯田,如果种上油菜,四五月间,不论从山上往下看,还是从市区高楼上往南看,都是绝美的风景。油菜籽成熟后可以榨油,整合村民自己发展的猕猴桃、葡萄、草莓等产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了陕西晟和嘉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注册了“农佰乐”商标。去年,村上向上级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11万元,又自筹资金45万元,购入先进榨油设备,在村办模型厂的旧址上建起食品厂。2021年12月21日,一袋袋菜籽被运进食品厂,经过压榨、精炼、检验,变成一桶桶琥珀色的菜籽油。“最近,我们正在筹划建设文化墙,亮化、美化通往村里各个景点的道路,要在村里建一批网红打卡点。”郑小军说,今年市民在燃灯寺村就能赏美景、品美食、购买绿色农产品。
  招来大企业做大做优鲜花产业
  “没有资金、没有技术,要发展产业谈何容易。”千河镇杨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杨宝平说,2021年初换届时,村集体没有产业、账上几乎没有钱,如果不想办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乡村振兴就是空谈。他们想出来的办法就是招商引资,从外面引进龙头企业实施“玫瑰计划”。
  过去,杨家沟村村民发展鲜切花产业,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村“两委”班子调研发现,宝鸡市场的玫瑰花主要来自云南,运输成本高、耗费时间长,导致玫瑰价格高、观赏时间短,村集体发展玫瑰产业,价格、时间都有显著优势,如果还能做玫瑰深加工、开发“赏花经济”,这个产业很有前景。
  一次偶然机会,杨宝平了解到西安萝莎草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开发玫瑰花产品的公司,和宝鸡的玫瑰种植户有合作。于是,村干部开着私家车,一趟趟地跑西安,动员萝莎公司来杨家沟村投资种花、建厂。
  去年六七月,萝莎公司对杨家沟村的“玫瑰计划”产生了兴趣,但是提出土地、厂房等一系列问题。回到村里,杨宝平他们一边申请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31.2万元建成24座花卉种植大棚,修建产业路1100米,并配备全套施肥灌溉设施;一边流转了500亩土地用于露天玫瑰种植。被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打动,去年9月,萝莎公司与杨家沟村委会达成合作意向。
  “现在,24座花卉大棚里,一部分种的是菊花、玫瑰、向日葵等花卉,一部分种的是菠菜、小青菜,集体经济已经有了效益。”去年,村里化解了庄基界限矛盾,修通了排水渠,修复了塌陷道路……村委会给群众办的实事、好事,赢得了民心,凝聚了人心,村民们积极支持“玫瑰计划”,很快就流转出500亩土地用于种植玫瑰。杨宝平说:“过完春节,我们就要种植大马士革玫瑰,开发玫瑰精油、玫瑰茶、鲜花饼等产品,让杨家沟村花香四溢。”
  6台烘干机让农产品从卖难到卖火
  2018年,磻溪镇上站村和下站村合并成新站村时,村集体账户上只有2900元。新站村有641户2579人,2890亩土地近一半是坡地,近年来村里大力发展花椒产业,75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2018年7月,部分村民种植的花椒成熟了,却遭遇连阴雨,30万斤花椒卖不出去就会烂掉。村民们找到村党支部书记支小娃说:“你是书记,你得想办法帮我们把花椒卖掉。”不得已,支小娃跑到岐山、凤翔等地,到处找客商来收购花椒。
  新站村的花椒皮厚、味浓、麻而不苦,比凤县、西山地区的花椒早熟20天左右,很受市场青睐。2021年村民种植了1280亩花椒,为应对鲜椒上市可能出现的卖难、阴雨天气等问题,村集体去年3月成立花椒种植加工农民合作社,申请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购置烘干机加工鲜花椒。眼看着花椒就要成熟了,申请的资金还没有拨付到位,村“两委”干部筹钱购买了6台空气能花椒烘干机。
  七八月间,新站村成了全镇最热闹的地方,村委会旁的厂房里,6台花椒烘干机昼夜不停地作业,全村飘散着花椒的香味。不仅本村收获的花椒在这里烘烤,凤翔、岐山、陈仓等地的群众也把采摘的鲜花椒卖给新站村合作社,新站村的4个路口排着长长的交花椒的队伍。闻着椒香,各地客商的大货车也开进了新站村,重庆客商一次就收购了30吨花椒。不到一个月时间,新站村的花椒采完了、烘干了、卖完了,全村花椒产值达到580万元,村集体账户多了4万元。
  说到发展产业,新站村“两委”干部踌躇满志地说,2022年要增加3台烘干机,建一座冷库,对花椒进行分色、分级,生产花椒油,把集体产业做大做强。
  燃灯寺村、杨家沟村、新站村的实践说明,村集体产业发展壮大后,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去年以来,宝鸡高新区采取资金支持的方式,重点扶持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各村纷纷成立集体经济组织,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取得丰硕成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蹚出了新路,也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打下坚实基础。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