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瑶瑶
2021年我市共收获295个蓝天,同期相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13天;
市区PM2.5年均浓度40μg/m3,同期相比,PM2.5平均浓度下降14.9%。
这一组新鲜出炉的“成绩单”,是对我市治污降霾工作最好见证;这一增一减,是绘制生态宝鸡的有力画笔。
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汾渭平原和关中城市中排名第一。那么,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背后的“成功密码”是什么?请随笔者一起探析——
295个蓝天创新高
生态环境治理事关千家万户,同样也是市委、市政府重点推进的一项“民心工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宝鸡蓝”频频刷爆“朋友圈”,珍稀鸟类成了摄影师镜头中的“常客”。
市民为何能频频看到“宝鸡蓝”?这得益于我市决策者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其实,宝鸡不光在山水上做文章,还在治污降霾上寻“偏方”,透过紧锣密鼓的日程表,我市治理大气污染的坚定决心和科学稳慎的工作部署清晰可见——
2021年11月,我市召开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全体会议暨环保督察整改工作推进会。市委书记惠进才指出,全市各级要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宝鸡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11月份,全市秋冬季治污降霾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召开。市长杨广亭表示,全市上下要聚焦重点领域,落实防治措施,扎实做好污染防治各项工作,推动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究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及时印发秋冬季攻坚方案、散煤和生物质管控方案、扬尘治理通知等,针对管控等重点,通过开展暗查暗访、专题会议部署、现场会议推动等多种方式,补短板、强弱项。同时,市委组织部从县区和部门抽调县级领导、工作人员28人,市生态环境系统抽调18人,加强铁腕治霾指挥部办公室人员力量。
一次次重要会议,一项项周密部署,一场场联合执法行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齐心协力攻关,最终受益的是居住在这里的群众。“2021年,蓝天白云极为常见,空气质量好得都舍不得宅在家。”已在宝鸡生活了10个年头的河南人周涛,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查看当天的空气指数。为了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2021年,我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坚持源头治理与严格管控并举,精准施策、强力推进,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除了蓝天白云可以感受,精确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相关数据显示,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04,同比下降8.8%;重污染天数6天,同比减少2天;PM2.5平均浓度40μg/m3,同比下降14.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5天,同比增加13天,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汾渭平原和关中城市第一。
精准治理促落实
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场持久战。如何打赢这场硬仗?“当然少不了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2021年,我市针对不同季节的主要污染源进行精准管控,做到系统周全谋划,对标对表阶段攻坚目标任务,每月开展一次调度,召开一次点评会,采取排名通报、下发督办单、实地督导等方式,促进任务落实。此外,实施小时预警,对县区、镇街空气质量指标异常的及时通知,快速处置。
“我们每天都会召开形势分析研判会,提出管控措施,检查督促落实。每周一召开会商研判会,对一周的空气质量形势分析,发布预测通知。”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在此基础上,根据“一市一策”专家组分析研判,对污染问题源头进行靶向治理,推动了全市大气质量指标的持续向好。
2021年,市生态环境局以减煤、控车、抑尘为目标,一场场大气污染治理行动拉开大幕。我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57万,再加上过境车辆,汽车尾气污染防治任务重。为此,市生态环境局采取的手段是内外兼修。对内,对非道路移动机械开展了一次摸底调查,并对其进行编码登记。对外,重点加强建设施工、工矿企业、市政交通、物流园区、铁路货场等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状况的监督检查,严查工程机械超标排放和“冒黑烟”现象。据统计,全年共抽检非道路移动机械653辆,查处超标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126辆。
值得注意的是,煤炭正成为污染生态环境的重要“元凶”。我市聚焦秋冬季关键时段,严肃查处城市建成区焚烧秸秆、垃圾等行为,对散煤和生物质管控工作进行常态化检查。与此同时,还印发了60万份《禁止燃烧散煤和生物质燃料倡议书》和《散煤和生物质燃烧污染宣传资料》,并利用走航车监测、激光雷达扫描、无人机巡查、超级站分析、源解析、源清单编制、达标规划制定等方式,对空气质量进行科学监测分析。
整治工作显成效
一批批整治成果接连实现,让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笔者在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我市生态环境部门的做法可圈可点。
“现在对污染企业各方面管控得都比较严,黑烟囱、冒黑烟的现象根本见不到。”
“修个路都盖的是绿色的网,看不到尘土飞扬。”
群众的满意是对市生态环境局工作的最好肯定。这些都得益于该局创新工作机制,从而让防污治霾工作进一步得到落实。“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临新形势、新挑战,生态环境工作也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2021年,我市实行分类考核排名,在坚持环境空气质量、城市道路保洁、重点任务进展等通报排名的基础上,新增建设施工环境管理、工程运输车辆专业公司环境管理考核排名,运用通报、奖惩、约谈等方式,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夯实责任。“绩效分级是细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实行差异化管控的重要措施。”该负责人说,他们积极推进重点行业绩效升级,对于有评级或升级意向的重点企业,邀请省市专家开展现场帮扶,查漏补缺,制定提升方案。2021年共培育A级、B级和引领性企业18家,C级企业22家。年底建成B级企业2家,2家经评审后正在整改,3家待省上组织验收。建成C级企业14家,3家评审后整改。
我市推出的一系列新举措,让这座城市越来越有品质和“颜值”。2021年采暖季前,全市共完成清洁能源替代2.3万户,实现平原地区散煤基本清零;从源头削减污染物排放,主动“减污降碳”,我市将471户工业企业纳入挥发性有机物排污单位名录库进行规范化管理,完成3户企业源头替代、11户企业深度治理……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协同下,超标的燃煤锅炉、扬尘建筑工地、河道的采砂场等不和谐的污染源,都被一一实施拆除治理。
生态环境越来越美,是群众的殷切期盼。新的一年,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久久为功,用心、用力、用情打好这场大仗、硬仗,让宝鸡天更蓝、水更清,生态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