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1
第02版:专题
第03版:本市新闻·广告
第04版:专题·广告
第05版:文学周刊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万象影刊
标题导航
|
走进西凉湾
风貌焕然清姜路
康养新岩湾
如厕变奏曲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康养新岩湾
◎提秀莲
前几日在微信朋友圈刷到一则“穿越世界第一隧·畅游康养新岩湾”的消息,“世界第一”的字眼让我既好奇又难以置信,便欣然跟着凤县融媒体的记者前去探访。
岩湾村是凤县乡村振兴示范村,位于河口镇东部,宝坪高速、G342国道穿境而过。据民间口口相传,很久以前,穿村而过的中曲河旁边,有一巨石挡住了村民出行,人们只有攀绕岩石进出村子,岩湾便成了村名。
晨阳升起,衬得万山苍翠。车轮碾着宝坪高速的路面,遇水过桥,迎山穿隧,见坡绕弯,似有意专访山河的秀美。车窗外,或三五成群相互偎依在山脚,或孑然坐落于半坡上的徽派民居一一闪过,随起伏的山川迤逦铺排的花草树木,高高低低,互相掺杂,网织着人与房屋、人与山道、人与河流、人与生活的和谐相依,并分分秒秒置换着负氧离子,将每寸领地都变成“康养福地”。
踏上这片土地,岩湾村的一切都沉浸在无风的恬静和明媚的阳光之中。呈大S形流向的中曲河将山村一分为二。三桥飞架,便利人们东西往来,五座漫水坝筑入河床,“育”出了五千平方米景观湖面。通过对中曲河修堤、筑桥、蓄水造“湖”的综合治理,营造出“民在村中住,人家尽依水”的诗意。
河西岸,从北至南坐落着山货市场、移民新村、旅游公厕和廊道。以往夹在移民新村与山货市场之间的一条烂泥沟,被砌成三曲五弯的山溪,涓涓细流与中曲河携起手来。一些合时宜的碧草铺设山溪的坡岸,火红艳美的鸡冠花和万寿菊,画出两条优美的溪线,紫木小桥、佳木、山石点缀其间,宁静而不失灵动。我想,若有牧童骑牛入山,瞬间就能勾勒出几分“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
步入红柱青瓦叠檐的廊道,颇有点身处离宫秘苑的感觉。坐在廊道基架的红木座椅上,适合悠悠地想、深深地嗅,适合每日来此迎接太阳的抚慰。廊道外,红砖铺地,一曲《高山流水》缥缈而来,九个身着罗衣的女子,在瑜伽垫上俯仰为舞,把康养转化为“粉面朱唇、幽兰之姿。”
立岸观河,“湖”水碧绿,清澈见底。白云、青山倒映于水中,小小鱼儿在水中穿梭,好像是在山峦与云朵之间游动。我在自觉与不自觉间就有了天高云净、水阔摇橹的想象,就有了湖岸寻花、临水垂钓的雅兴。河岸的东侧,占地五亩多的岭南特色商业街,主体框架已经完成。仅看项目展板上那似童话王国般的画面,就让人浮想联翩。在道旁,万寿菊和矢车菊拉出花带,便于行人看蝴蝶飞舞、听花儿情话,这不徐不疾、安然的小村,如何让人不健康逍遥?
车笛声声,催促回程。离开小村之际,我突然想套用诗人王琪的诗行:如果提及一个名词或形容词,提及一个山村的生活指数,那就要说出——幸福!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