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专题
第04版:综合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广而告之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他们的名字成了道路的名称
凤县艾黎路、何克巷铭记国际友人
眉县张载路纪念宋代大儒
岐山岐伯路纪念中医始祖
千阳燕伋大道缅怀春秋先贤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眉县张载路纪念宋代大儒
■毛丽娜
去年,眉县修建完成了张载路北段,至此张载路(见右图)全线贯通。这条道路的得名,源自眉县人对宋代大儒张载的崇敬之情。
张载字子厚,眉县横渠镇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关学宗师,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从小天资聪明,15岁时,父亲张迪病故,家人决定将其移棺至原籍大梁安葬。然而,路途遥远,张载和家人行至横渠时盘缠不足,又听说前方发生战乱,遂决定将张载父亲安葬于横渠镇南8公里的大镇谷迷狐岭上。从此,张载便在眉县安家,入横渠镇崇寿院读书。后来,张载被邀至开封、长安、武功、扶风等地讲学,门徒多为关中地区学识之士和在职官员。因晚年在家乡设馆讲学,故世称“横渠先生”。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刘学智认为,张载的“四为”名言涉及士人对民众生活原则、精神价值、生活意义、政治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张载宽广的胸襟与博大的情怀,展示了士人对人类崇高理想的向往和孜孜以求,也彰显了关学学人的文化精神,故一直以来为历代士人特别是关学学人所尊奉。
为更好地保护地名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地名文化,眉县通过召开专家座谈会、向社会征名等多种方式,为优秀古地名加上了保护锁,同时修建了以张载名字命名的张载路。去年8月,眉县在张载路中段举行了通车仪式。眉县闫女士说:“张载路的贯通,拉近了新区与老城的距离,缓解了310国道和凤泉路的交通压力,方便了我们的出行,也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乡党张载。”
时下虽是寒冬,但笔者走在张载路上,内心却倍感温暖有力。张载的“四为”“六有”“十戒”,至今仍被眉县人铭记于心,世代传承。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