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市教育局深入贯彻中省市精神,围绕构建“区域教育培训中心”,砥砺奋进、革故鼎新,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全市教育生态持续优化,教育面貌焕然一新。时值年末,市教育局对2021年宝鸡教育重大事件精心梳理,为我们勾勒出宝鸡教育激情发展的强劲轨迹。
“双减”工作蹄疾步稳
12月2日,在全省“双减”工作现场推进会上,我市作为代表做了经验交流分享,受到与会领导和教育工作者一致称赞。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强化政治担当,整合工作力量,全力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落实:系统部署“一张网”,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实施方案》《责任清单》以及14个配套文件,召开5次工作推进会,举办5期“双减”大讲堂,深入开展“大家谈”“百校行”等活动;整体联动“一盘棋”,率先实施“作业革命”,持续加强课后服务制度体系、管理方式、收费标准、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服务质量及满意度监测,鼓励学校探索“花式作业”“花式课后服务”;综合治理“一体化”,坚持依法依规、疏堵结合、全面治理校外培训,组建校外培训专项治理工作专班,压减学科类机构390个,压减率78%,实现“增量为零,存量锐减”。
特殊教育学生特奥会摘金夺银
今年,全国第八届特奥会在宝鸡举行,我市4所特教学校组织学生参赛,摘得19块金牌、20块银牌、5块铜牌。
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努力把“小众教育”做大,把“弱势教育”做强,把“短板教育”做长,实现了规模由小到大、水平由低到高、实力由弱到强,使得我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直线上升,学生素质大大提高。据悉,在日前举行的2021年全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课堂基本功展示活动中,我市5名教师参加,取得3个一等奖、2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万名中小学生走近冰雪运动
11月24日,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印发《宝鸡市中小学2021-2022年雪季滑雪课实施方案》,就推进全市滑雪课及冰雪运动普及发展作出安排部署,高点定位,高标要求,再掀全市冰雪运动新高潮。
今年,我市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指示,把滑雪运动引入中小学体育教学,并通过组织“冰雪运动进校园”“冰雪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带动广大青少年了解冰雪、走上冰雪、爱上冰雪。2020-2021年滑雪季,全市中小学生滑雪课有7500余人次参与;2021-2022年滑雪季,全市安排1万名中小学生参与滑雪课,涉及学校、参与人次再创新高。这些数据见证了一个事实:我市正在用“走上冰雪、滑向冬奥”的实际行动,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助力加油。
“作业革命”引发教改“蝴蝶效应”
4月13日,市教育局召开全市中小学“作业革命”教学改革动员部署会,旨在以“作业革命”撬动基础教育减负提质增效,引发区域教改“蝴蝶效应”。
自4月份以来,市教育局按照“行政推动、教研引领、专家攻关、问题导向、实践论证”的思路,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我市制定了“作业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八项机制”,组建作业革命专家库,定期深入县区调研督导。其次,我市突出科研支撑,启动“作业革命”专项课题研究,确定市级课题61项、县级课题1200余项、校级课题3000余项,坚持课题研究引领教改实践。再者,我市强调培训引领,通过开展集中培训、在线学习、专题研讨,组织2万余名教师线上专题培训,为“作业革命”提供智力支撑。同时,我市坚持创建领航,命名全市首批“作业革命”示范校75所,培植教改“第一方阵”,构建“作业+”课程体系。此外,我市持续开展助推活动,分县区举办成果推广应用论坛,采取观摩管理模式、举办专家讲座、汇编教研成果、展览“花式”作业等方式,带动全市中小学校积极跟进。
“五个校园”建设深耕厚植开花结果
11月26日,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命名第二批“五个校园”建设示范校的通知》,长岭中学等115所学校晋级“五个校园”建设示范校。经过连续两年努力,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开展文化、生态、阳光、健康、安全“五个校园”建设,创建示范校达190所,占学校总数的15%。
今年以来,市教育局以全面落实“双减”为契机,采取行政推动、示范引领、项目支持等方式,引导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持续优化育人环境,更新办学理念,强化“五项管理”,普及课后服务,推进作业革命、视力保护、心理健康、疫情防控等工作,全力推动“五个校园”建设提档升级,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和“双减”氛围,让学生在学校留得住、学得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成长、成才、成功。在“五个校园”建设引领下,全市2021年共建设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5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9所、市级红领巾法学院32所、健康学校市级示范建设单位100所、市级文化建设示范校37所、“成志教育”示范校40所、宝鸡市红十字示范校4所,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办学目标更加明晰,办学活力日益彰显,培根铸魂有声有色,立德树人落地落实。荣膺“全国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称号
4月29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和改革试验区遴选结果名单的通知》,认定并命名我市为“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据悉,全国获此殊荣的仅16个市(区)。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控工作,与各县区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联席会议、评议考核等机制,大力实施政府领航、爱眼护眼等“八大工程”,全面落实各级各方责任,着力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专家指导、家校协同、社会参与的“五位一体”综合防控近视新体系。与此同时,我市全方位开展“爱眸行动”,落实学生、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四方责任”,形成全覆盖教育、立体化防控、多元化管护、大力度推进的保护眼健康体系。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儿童青少年综合近视率为50.63%,比全省平均值低4.9个百分点。
媒体聚焦“花式课后服务”
3月25日,新华社以《花式课后服务让“四点半难题”不再难》为题,报道了我市中小学开展的特色课后服务,全市中小学竞相跟进,课后服务百花齐放,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今年以来,市教育局全面贯彻“双减”政策,持续加强制度体系、管理方式、收费标准、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服务质量及满意度监测,对活动开展、收费标准、资金使用等作出明确规定,在全省率先建成“宝鸡市课后服务管理应用平台”,实现报名、选课、缴费、考勤、评价、退费“一网通管”。同时,省市财政配套奖补资金900万元,倡导“一县一策”“因校制宜”,鼓励学校探索“花式课后服务”,评选命名示范校60所。目前,全市开展课后服务学校363所,占比100%;参与学生255923人,占比90.33%;参与教师19779人,占比96.67%。
开展改革试点探索党建新经验
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我市率先在渭滨区公办中小学校开展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健全公办中小学党组织的领导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切实将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贯穿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
试点中,各试点学校采取制定工作方案、完善组织设置、探索组织实施、总结形成成果四个步骤,通过充分发挥公办中小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规范学校党组织设置和领导班子配备、健全党政议事决策制度、着力提升党组织组织力、完善党建工作基础保障等举措,使得中小学校党组织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制度化建设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特色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中小学校干部管理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提升,试点取得了预期目标和效果。
项目建设助力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9月1日,“脱胎换骨”的千阳县启文小学正式竣工投用。这所百年名校在改扩建之后,新增用地17.32亩,新增学位1320个。面貌焕然一新的千阳县启文小学,是我市项目建设助力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的一个缩影。
今年,市教育局以构建“区域教育培训中心”为目标,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在积极做好重点项目储备、争取各路资金的同时,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全天候跟进项目质量监管。截至目前,16个新建、改建、扩建重点教育项目,已顺利完成年度投资12.76亿元。“十四五”期间,我市还将高标准谋划重大教育建设项目31个,涵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高中教育、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总投资75.31亿元,预计新增学位5.75万个,将提升宝鸡教育的总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夯基垒台、架梁立柱。
信息技术“2.0”工程全面实施
6月25日,在宝鸡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现场推进会上,我市全面启动全市4.5万名教师线上线下混合式信息技术研训实践活动,助力课堂革命“陕西行动”和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
今年,全市精心组织,先后邀请华东师范大学等校10多位国培专家线上线下进行解读政策、路径、方法,开展市、县、校三级项目校管理和培训团队专题培训;广大教师在网络平台主动探索应用新技术,做实校本研修,潜心课题研究,用信息技术赋能教学改革、助力“双减”工作,呈现出了良好发展态势。到2022年,全市学校将在具有教育部“国培计划”培训资质的高校和继续教育机构的支持下,采取“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培训模式,帮助教师会用、善用、活用信息技术,打造“技术创新课堂”,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规划助力“十四五”良好开局
3月1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暨2021年教育工作会,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书,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全面启动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创建工作,为“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打造区域教育培训中心开篇点题。
今年以来,市教育局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区域教育培训中心”的战略部署,科学谋划“十四五”教育改革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四五”时期,全市拟争取资金111.9亿元,规划项目304个,新增学位12.24万个,切实增加教育有效供给。同时,我市将通过优质教育园区建设、四个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等,提升宝鸡的区域辐射力、文化影响力和环境吸引力。“五项活动+五项机制”筑牢校园安全屏障
今年5月,市教育局在全市教育系统启动实施安全教育“五项活动”+“五项机制”专项行动,依托精细的顶层设计和完备的制度安排,为校园安全划定红线、筑牢底线,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五项活动”分别为:安全法规学习活动、全员安全培训活动、安全典型引领活动、安全管理创新活动和安全经验共享活动。通过“五项活动”的启动实施和稳步推进,力争做到安全学习人人可及,安全培训个个参与,典型引领树立标杆,管理创新助推学练,成功经验全市共享。“五项机制”分别为:安全责任承诺制、安全形势研判制、安全考核评价制、典型案例通报制和安全责任追究制。通过建立“五项机制”,层层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借助对校园安全问题集中分析研判,实行安全责任负面清单管理,通过安全责任事故问责追责,切实夯实各级责任,实现校园安全工作事事有人干,件件有人管。安全是教学活动的环境保障和校园管理的底线思维,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安全教育“五项活动”+“五项机制”专项行动,使全市教育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更加科学,学校的主体责任、教育部门的监管责任得到有效落实,校园安全工作基础更加牢固,预防化解安全风险能力不断增强,校园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全市校园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职业教育受省政府通报表彰
近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对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单位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表彰中指出,宝鸡市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好、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
近年来,我市统筹规划,明确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蓝图,积极构建大职教格局。同时,我市统筹资源,精心打造发展平台,依托宝鸡职业学院,建设全市综合实训平台(公共实训中心)1个;依托区域性职教集团,建立校企合作平台80余个;依托职业教育教研网络,构建市县校三级覆盖的教研体系。此外,统筹发展,将全市原有27所中职学校整合成17所,形成公民办错位、差异化发展。
补足配齐薄弱学科教师
今年秋季开学时,全市12个县区和宝鸡高新区新招聘、转岗培训的281名体育、音乐、美术专业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了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体育、音乐、美术学科教师配备标准高线达标,为推进义务教育“双减”和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提供了充足的师资保障。
近年来,我市通过社会招聘、转岗培训、名师支教等方式,在全面解决5个脱贫县体音美教师紧缺问题的基础上,实现所有县区义务教育学校体音美教师足额配备。同时,加强校医、心理健康教师配备,积极落实中省相关规定,将补充配备专兼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保健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纳入年度公开招聘计划,公办学校校医、心理健康等专技人员力量进一步得到补充。此外,我市多渠道开展支教活动,为推进全市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师资保障。
(本报记者唐晓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