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4版
本期发布:
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我市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小记
  温瑶瑶
  春天鸟语花香、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青黄相间、冬天绿意不减……近年来,我市在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如今的宝鸡,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抬头望去,是明媚的“天空蓝”,放眼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宝鸡有着最生动的实践。
  共守绿色理念
  最近,我市召开了生态文明创建成果新闻发布会,会上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成绩单:五个县区获六项国家荣誉,创建总数位居全省第一。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的大计,同样也是建设生态宝鸡不可或缺的基石。2017年,宝鸡市生态环境局正式启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从这一年起,绿色发展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我市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立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集有利条件、聚焦重点任务、聚合各方力量,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凤县、陇县、太白县、麟游县、渭滨区等5个县区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凤县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县区的事情,而是需要全市上下合力攻坚。为此,我市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在新闻发布会上,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闫涛的发言铿锵有力。笔者了解到,为推动绿色发展,我市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不仅制定印发了《宝鸡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明确了各级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还先后成立了宝鸡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等多个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机构,形成了定期听取生态环保工作汇报、研究生态环保突出问题、制定生态环保举措的常态机制。
  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方案》《建设生态宝鸡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全面部署。全市上下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政协监督、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企业自律、社会参与,各方面齐抓共管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
  共推绿色发展
  对于市民而言,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的人居环境就是幸福。今年,屡次“刷屏”的宝鸡蓝,清晰可见的秦岭山脉,成群结队的鸟类……这些无一不证明了宝鸡的良好生态。
  没有生态文明,创建文明城市只能是一句空话。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对于宝鸡这样一座工业重镇而言,环境保护是事关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座城市才有出路。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各部门长远布局、久久为功。
  从2017年起,我市各级各部门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一场场蓝天碧水保卫战。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凤县,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对传统产业加快升级,对落后产能进行淘汰。现如今,凤县的生态产业、绿色经济逐步成为县域经济转型的核心力量。
  渭滨区作为全市工业聚集区,辖区有工业企业1300多户,现已形成机床工具、轨道交通、石油装备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近年来,该区以转型升级为抓手,全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智能化、低碳化改造,全面压减高耗能产业,培育壮大了传感器、互联网等四大新兴产业,推动形成集聚效应,实现了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优化发展。
  麟游县的绿色工业也是高歌猛进。该县坚持以资源循环利用为抓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园区建设,建成煤矸石发电、煤电产业废物综合利用等重大项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高达99%。此外,麟游县还对产业、能源、运输结构进行调整,以科技赋能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发展,建成了2×350兆瓦低热值煤矸石发电厂、国源麟游30万千瓦风电新能源开发项目、华盛绿能千亩光伏农业产业园等,地跨凤翔、岐山、麟游三个县区的货运专用线路——宝麟铁路建成投用后,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就近转运能力,实现了绿色循环发展。
  共享绿色福祉
  “宝鸡这几年越来越美了,城乡环境变化都很大,市区的公园建设得越来越好,乡村旅游也发展迅速。”每到周末,市民李莹都要和朋友相约,到宝鸡的各个公园或乡村景点走走。
  生态环境保护好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为此,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过程中,我市打好践行绿色生活“组合拳”,让宝鸡的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陡然而增。
  我市坚持“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措并举,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逐年增加。2020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2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43,位居汾渭平原和关中城市第一。今年截至12月19日,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01,同比下降8.0%;优良天数286天,同比增加12天。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6.04%,市区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8.16%、41.05%、12.49平方米,“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受到国务院表彰。
  2020年12月,宝鸡市获得“新时代·中国最美生态宜居名城”荣誉称号,成为我省唯一获此荣誉的城市。
  今年,在全国第二届寻找“最美家乡河”活动中,我市清姜河作为全省唯一推荐河流参评,这是我市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的例证。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驱动器。人们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我市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持续优化农村环境,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地区”。
  优良天数的增加,捧回的一大波奖项是最具权威的验证。如今,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宝鸡市民在朋友圈、抖音等平台争相“晒”出的对象。
  走在西府大地,山清水秀,生机勃发,人民群众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放眼宝鸡明天,踏着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的铿锵节拍,一幅生态宜居、美丽幸福的画卷正在渐次展开!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