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过渡期原本定于2020年末结束,受疫情影响延长至2021年底。
今天是2021年12月14日,意味着“资管新规”即将正式实施,保本保息理财产品将全面退出历史舞台,闭着眼睛买理财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面临这一新命题,不少投资者有些焦虑,不知道该注意些什么?
“保本保息”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2018年4月“资管新规”下发,其中明确提出,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金融机构不得在表内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一时间,打破刚性兑付,银行不再发行保本保息理财产品,成为老百姓间的热门话题。
如今,3年多过渡期即将结束,现在各大银行理财柜台,保证本金和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很难再找到了。“我们银行早就没有保本保息理财产品了。”市区某银行网点理财经理说,“以前的保本保息银行理财,并不是说这个产品不会亏钱,而是亏钱后银行会用自己的钱补上,这就是所谓的‘刚兑’,今后资管新规政策是不允许这样做的。”日前,笔者走访我市多家银行了解到,自从“资管新规”下发以来,各家银行纷纷按照规定,压缩、清退相关理财产品,保本保息理财产品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投资前货比三家做好功课
资管新规落地,银行不得发行保本保息理财产品。那么,对于已经习惯银行理财“稳稳的幸福”的投资者来说,如何做好个人投资收益规划呢?
“银行理财产品仍是稳健投资的重要选择之一。”农业银行宝鸡分行财富顾问牛军力表示,随着资管新规发布,不少银行早已将理财团队单独剥离出来,设立了理财子公司,所谓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他们工作的重心就是运作这些理财产品,因此继续选择银行理财产品仍然是投资者不错的选择。同时,挑选理财产品要考虑到自己的经济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以及产品的风险程度、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情况等,投资前期一定要货比三家,做好功课。
对于保守型投资者,如果要继续享受银行“稳稳的幸福”,也不是没有办法。对此,浦发银行宝鸡火炬路小微支行行长信昕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目前除了理财产品以外,银行自营和代销产品中,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依然是保本保底的,这些都可以锁定收益。“如果不满足于这种投资收益,还可以适当地在个人承受范围内配置一些风险较高,但收益也可能更高的投资,比如,基金、股票、国债、期货等,以增加收益,但配置比例不能太高。”信昕笑着说。
“瞎买”不可取风险意识要加强
多年来,由于一些理财产品很少出现“亏本”现象,在购买时不少投资者可以说是闭着眼睛买。然而,在银行不再为理财产品收益兜底的情况下,市民必须树立风险意识,选择自己能够承受风险范围内的理财产品;此外,想要有更高的投资收益,势必要提升个人的金融素养,闭着眼睛“瞎买”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
“银行根据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一般从小到大分为R1-R5,即:低风险、中低风险、中风险、中高风险和高风险,风险等级和收益是成正比的,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牛军力说,不光理财产品有风险等级,银行也会根据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将其划分为五类,一般为保守型、稳健型、平衡型、成长型、进取型等。投资选产品和选衣服一样,关键要适合自己,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要对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财务需求有一个大致了解,比如,希望达到多少收益,自己能接受多大的风险,能接受多长的投资期限等,然后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较为匹配的理财产品。
资管新规提出,金融机构应当加强投资者教育,不断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对此,信昕表示,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高收益就伴随着高风险。市民购买理财产品前一定要先核实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看看过高的风险等级是否和自己承受能力匹配,在选择产品时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合同、风险提示书等相关资料,这样才能在更好控制风险的同时收获可观的回报。
在采访中笔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多家银行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引导群众学习了解各类金融知识,合理选择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大提升了群众风险防范意识,为市民营造了更加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