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文化艺术中心 宝鸡大剧院 宝鸡青铜文化艺术走进尼日利亚驻华使馆 文化惠民演出 城市书房 张晓燕仲建伟
为表彰先进、凝心聚力,激励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新时代有新担当新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对评选出的231个“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进行了通报表彰,我市文化和旅游局光荣上榜。
春华秋实,不负耕耘。近年来,我市文化和旅游系统着眼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聚焦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建设,持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力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不断丰富优质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文化铸魂赋能、旅游产业带动作用日益凸显。聚焦宝鸡文化和旅游系列报道从“文化赋能”“旅游带动”“助力乡村振兴”“文旅新态”四个方面,展示宝鸡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的亮点,敬请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建设,持续推进文化铸魂工程,充分发挥文化赋能作用,文化产品供给不断丰富,文化发展活力持续激发,成果丰硕,群众文化生活高质量发展跃上新台阶。
完善设施,打造幸福支点
今年,我市高标准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审验收,陈仓区入选首批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区)创建名单,金台区金河镇、凤翔区田家庄镇、渭滨区姜谭路街道被命名为首批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镇,市文化和旅游局荣膺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广场舞、歌咏比赛、阅读推广等群众性文化活动1230场次,参与群众1250余万人次。各级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等文化场馆服务群众70余万人次。
坚持“群众怎样方便怎么建、群众怎么方便怎么干”,以打造“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为目标,持续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画大公共文化服务“同心圆”。市文化艺术中心、宝鸡大剧院、千阳大剧院相继建成,岐山大剧院、宝烟俱乐部、西凤酒剧院等7个剧场得到改造。启动实施“一县(区)一书城、一街一书吧”工程,宝鸡图书馆蟠龙分馆、市旅游服务中心城市书房相继建成投用。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改革,建成镇(街道)图书馆分馆95个、文化馆分馆99个、服务点159个,文化服务半径持续延伸。
“为民、便民”,是我市顺应数字化发展潮流所聚焦的目标,我市持续推进“智慧+”、数字文化工程,不断加快全市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步伐。目前,全市各级图书馆均配套安装自助办证、自助借阅系统,全市各级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在官网、公众号设置专区,为群众免费提供电子阅览、优秀作品展演和舞蹈、声乐、美术、摄影等线上培训服务项目。启动实施市图书馆数字体验区建设项目,投资650万元,安装触摸屏、学习机等数字化专业设备98台,扩容数字资源30TB,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手段更加智能。
我市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完成了116个镇(街道)综合性文化站、1323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改造任务,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趋于均衡。
文化铸魂,润物悄然无声
我市发挥主流媒体优势,组织策划“众志成城共同战疫”“牢记谆谆嘱托·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筹划开设“乡村行”等专题专栏40多个,制作播出“疫情防控”“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等公益广告50余条;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心策划了文艺展演、主题展览等主题活动132项。成功举办“永远跟党走”2021中国教育电视台庆祝建党100周年走进宝鸡演出活动、“唱响红色经典·讴歌光辉历程”秦腔交响乐名家名段演唱会、“群心向党·礼赞百年”第十四届社区文艺汇演、红色经典话剧巡演等活动,推出了百部红色电影假日放、“心中的歌儿唱给党”短视频展播等系列文化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热”起来,把民心民力“凝”起来、“聚”起来。
戏剧精品,演绎最美风景
今年市上组织开展庆祝建党百年剧本征集活动,征集《孙宪武》等22部优秀原创剧本。下拨奖补资金对《青铜》等8台九艺节获奖剧目精雕细琢,打磨提升。新创、复排剧目15台,《我爱桃花》等剧目精彩呈现。电影《书房沟》《寻根周原》、电视剧《沸腾人生》摄制工作加快推进。新创秦腔历史剧《苏子初仕》、秦腔现代剧《乡下女人》参加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重点剧本讨论,戏曲《泥土情韵》、话剧《支教奶奶》入选陕西省青年艺术人才资助项目,折子戏《打神告庙》《哑女告状》参加2021年中国秦腔优秀剧目汇演,受到文旅部和省政府表彰,一部部接地气、润人心、有共鸣的精品力作不断呈现,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惠民演出,共享文化盛宴
“千村百镇文化惠民”工程,是百姓享受文化盛宴的共享平台。今年以来,我市采取“线上+线下”的供给模式,共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活动1000余场,惠及群众300余万人次。
按照“政府出资、剧团送戏、百姓受惠”模式,组织开展“话剧月月演,秦腔周周唱,电影假日放”和常态化文化惠民演出、戏曲进乡村等品牌文化活动900余场,举办新年音乐会、春节文艺晚会、“庆丰收迎小康”农耕文化文艺展演、“心中旗帜·永远跟党走”红色经典剧目演唱会、“文化惠民·剧暖冬月”精品剧目展演季等大型文艺活动20余项,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大餐和视听盛宴。
文化七进,培根铸魂暖心
提升公共服务,力推艺术精品,宝鸡不仅“有戏”,更有“七进”,精彩处处上演。
——廉政剧目巡演、廉政文化摄影书画展等活动走进机关单位,滋养清风正气;
——“文化进军营军民鱼水情”阅读推广、“文化拥军红色影片进军营”“文艺轻骑兵”走进部队等活动,助力“双拥”建设,赓续红色血脉;
——“戏曲进校园”“书法艺术进课堂”“中小学读书月”等活动,为激发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搭建良好平台;
——“文化旅游进企业”“书香进企业”等十项活动和“职工书屋”示范点建设工程,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为广大职工送上文化“大餐”;
——文艺汇演、广场舞大赛、歌咏比赛等文化活动,让戏曲名家、书法大家等走进镇村社区,极大丰富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公益书吧、文创产品和非遗展销专柜落地A级景区,让文化融入美景,丰富景区文化内涵;
——探索“文化+工业+景区”新模式,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卧龙文化产业园等,成为保护工业遗存、展示文化根脉、提供旅游休闲的融合示范新亮点。
守护非遗,传承人文精髓
宝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耀眼璀璨,筑牢薪火相传的每一个台阶,宝鸡人都走得很稳,请看我们的成绩单——
凤翔区西凤酒酿造技艺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陈仓区、凤翔区田家庄镇等6个县区镇被授予“2021—2023年度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6项国家级、57项省级、565项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构建了“以市县级名录为基础、省级名录为骨干、国家级名录为重点”的梯次结构体系。
1个市级非遗保护中心、21个市级非遗项目传习所、2个非遗陈列馆、12个国省级非遗生产性示范基地、5个省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基地、19家省市级非遗工坊和534名国、省、市、县级非遗传承人,形成了“中心+基地+工坊+传承人”的非遗保护传承和利用体系。
精心举办“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购物节”等宣传展示活动,借助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制播宣传视频500余条,点击量突破2000万人次。陈仓天地社火、岐山臊子面等非遗项目参与央视《廉鉴》专题片实地取景拍摄,凤翔泥塑制作技艺亮相央视《你好中国》直播活动。举办“丝路青铜·魅力宝鸡·美美与共”宝鸡青铜文化艺术走进尼日利亚驻华使馆活动,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等10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夫人及外交官参加,全面展示了宝鸡独特的文化魅力。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交融,让宝鸡非遗文化和传统记忆正持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时代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