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工业的又一次大规模发展
——回眸宝鸡“三线”建设的历史
    1966年,铁道部宝鸡桥梁工厂(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正式破土开工。(资料图)

    铁道部宝鸡桥梁工厂生产初期,结构车间架设第一台天车。(资料图)

    扫码阅读“宝鸡日报大型全媒体采访行动——行走西秦大地重温百年党史”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邓亚金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中共中央作出了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进行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时称“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中,一批工业企业、科研单位、设计院所先后在宝鸡选址迁建、新建,这是继“一五”时期重点建设后又一次大规模发展。
  全力支援基础设施有保障
  宝鸡地处西部内陆,是连接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新中国成立后,宝鸡的工业有了一定发展。“一五”“二五”时期,宝鸡成为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先后建成宝成电气化铁路、陇海铁路西宝段铁路复线和宝天段电气化铁路,建成或改造了通往西安、汉中、平凉等地的4条公路干线和各县及乡镇公路,沟通了与西南的经济联系,扩大了陇海铁路干线的运力,交通枢纽作用不断增强。宝鸡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物资集散和商贸中心之一,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因此,被列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
  市委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三线’建设一开始,宝鸡地委就派出干部,狠抓宣传,加强全地区支援建设的思想政治工作。当时市、县工业企业的职工对外来职工态度非常热情,并虚心向他们学习。”
  1966年5月,宝鸡地委召开国防工业企业协作配套会议,成立宝鸡工业协作配套委员会,抽调干部,协助企业人员选址征地,妥善处置土地赔款、拆房迁坟等问题。根据新建和迁建企业建设的需要,宝鸡地委对地方建筑材料的生产进行了细致的预算和安排,要求市、县对砖、瓦、沙、石、白灰等地方建材的生产,统一管理、统一供应、统一价格,由物资部门调剂余缺,解决施工需求。
  同时,运输部门加强对道路养护及运输车辆的调度协调,全力保障建设进度。所有施工现场都有指挥机构,对新建工程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坚持“好”字当头、质量第一,确保国家重点工程顺利完成。
  出征宝鸡胸怀家国创基业
  “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从1964年开始,从沿海、东北迁出一批工业企业到宝鸡,大批的工程技术人员也随之来到宝鸡。
  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退休职工侯文公就是当年从沈阳来到宝鸡参加“三线”建设的。他说:“当时家家户户也没什么家具,我就把被褥打个卷,拿着锅碗瓢盆,和大伙来到了宝鸡。”
  1965年,在秦岭山下、清姜河滩上,铁道部宝鸡桥梁工厂(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前身)建厂工程拉开序幕。
  当时,来自不同地方的800名干部职工,硬是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精气神,靠着三脚支架、葫芦吊链等简单设备和肩扛手抬,把一座座厂房建了起来,把一台台设备安装到位。
  1966年,就在工厂建设期间,突然赶上紧急生产抗美援越战备梁。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相关人员说:“当时,面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白天黑夜机声隆隆热火朝天,机械作业声与电焊弧光交织在一起,勾画出了感天动地的‘五加二’‘白加黑’大建设图景……”
  上海机床厂部分设备和人员迁到宝鸡,利用原电焊机厂厂址组建秦川机床厂;上海压力表厂部分设备和人员迁来后并入宝鸡市仪表厂;保定、武汉列车电站修配基地一分为二后,一部分迁到宝鸡卧龙寺,成立西北列车电站基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稀有金属冶金加工厂全部设备及研究室部分设备,和北京冶金仪器厂全部设备一同迁至原宝鸡县温水沟,合并建成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及研究院……
  这一时期,国家在宝鸡建设了39个项目,共有27户大中型企业在宝鸡建成投产,使宝鸡在机械、电子等工业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
  在“三线”建设项目的带动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宝鸡工业建设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干劲十足。
  焕发生机工业基地初具规模
  生产基地建起来了,有了“新鲜血液”,各个企业加速进入创新阶段。
  宝鸡铲车厂试制出我国第一台5CC型5吨侧面叉车,宝鸡水泵厂试制成功小型真空泵、小型循环泵,其质量超过日本,达到了国际水平……
  1968年后,“三线”建设进入高潮。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国家投资多,建设规模大。
  1970年,宝鸡按照全国计划会议精神的要求,狠抓军工配套和基础工业,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发展。
  市委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四五”时期,由于战备任务重、武器需求量大,省、市有关部门按照“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向宝鸡市属部分企业下达了军工产品的生产任务,随之进行了军工扩建。与此同时,宝鸡发展了市汽车轴瓦厂、市内燃机配件厂、市汽车配件一厂等一批汽车配套企业,宝鸡汽车工业基地日趋完备。
  1979年,陕西机床厂更新换代,生产了MS131W高速外圆磨床;陕西汽车制造厂研发出以SX250型越野汽车为基本型的10多种变型车新产品。1978年至1980年期间,宝鸡工业企业开发的新产品还有集装箱、煤炭漏斗车、双鸥牌洗衣机等30多种。
  档案资料显示:这一时期,宝鸡机械工业累计总产值为29.67亿元,占宝鸡市工业总产值的42.8%。主要产品有石油机械、电工产品、汽车、机床、铁路运输设备、电子专用设备、消防设备等,获奖产品共计53项。宝鸡铲车厂设计试制出我国第一台16吨叉车。宝鸡石油机械厂试制成功当时我国最大的7000米电测车,研制成功高强度铸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宝鸡当时出口的产品有承板梁、轨道车、公路桥梁、MF-65A型磨粉机、石油钻井设备等。
  这一时期国家采取“上质量、上品种、上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三上一提高”方针,对工业战线进行调整。陕西省在调整中要求“压长线、补短线,打基础、上水平,攻缺门、抓配套,以适应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要”。宝鸡市按照国家和省上要求,学习“三线”企业的管理办法,对工业企业进行整顿,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管理水平、搞好生产经营,各企业产品质量普遍提高,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1983年,国务院提出对“三线”建设项目进行调整改造。调整改造后,宝鸡“三线”企业又焕发了新的生机,也为此后宝鸡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