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让残疾孩子更自信更快乐
——市儿童福利院开设乒乓球培训班侧记

  本报记者巨侃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听说市儿童福利院最近为智残孩子开设了一个乒乓球培训班,记者就专门去探访。
  乒乓球培训班设在儿童福利院养护楼五楼,球房内有两张乒乓球台,带班老师徐爱红和另外一名老师正带着七八名孩子练球。滚落的银球像跳跃的音符,抒写着孩子们学球的兴奋和专注。
  “看,这样挥拍……”只见徐爱红握着一名小队员持拍的手,教他击球动作。这名小队员比球案高不了多少,看起来开心极了!一会儿,徐爱红又端着球盆走到案子另一头,指导另一名大一点的队员练习接球。她熟练地发着球,队员在对面一下一下地挥拍接球。“好!拍子往眉心走!”徐爱红不时提醒着队员。其他几名大点的队员,则在一旁练习颠球。
  “颠球是为了培养球感。孩子们都是从零基础开始学起,才学了七八天,他们觉得很好玩,很爱学!”徐爱红对记者说。
  在大家印象里,宝鸡市儿童福利院以盲聋哑和智残孩子居多,这些孩子平时都是封闭管理,日常学习基础文化课和一些艺术课程,开展体育运动对这些特殊孩子来说不方便。所以,儿童福利院里办乒乓球培训班倒是个新鲜事!
  “市儿童福利院孩子不到200人,98%都是残疾孩子,教育以幼儿教育、日常教育为主,但缺少特教。体育教育这方面场地设施比较好,每年春秋两季举办两次亲子运动会或者趣味运动会。2018年,曾和市内某足球俱乐部合作,开展院内足球课教学,后因疫情封校停止。现在人家还打电话想来。”副院长杨俊兰介绍起市儿童福利院的情况。
  “刚调来特教科时发现,孩子们不太活泼……”2004年开始干管护,今年9月才从管护科调到特教科的付欣苗科长说起了办乒乓球培训班的缘由。她说,她的办公室在四楼,正上方是五楼的教室,她坐在下面办公,课间休息时总是听不到上面的动静,一天到晚静悄悄的。她上去一看,教室里学生无精打采。她意识到,孩子们缺乏活力是因为缺少体育运动,于是下决心要以体育教育为抓手和办学特色,让孩子们动起来。
  正好全国第八届特奥会在宝鸡举办,儿童福利院残疾人教师渭梅女也参加了全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接力活动,另一名护理员徐爱红则以裁判员身份参加了特奥会乒乓球比赛的执法工作。徐爱红把她在特奥赛场看到的运动让残疾孩子自信、阳光的情况介绍给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让工作人员很受启发。用付欣苗的话讲,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促成了开设乒乓球培训班这一行动。
  徐爱红是名乒乓球爱好者,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了国家一级裁判,这次有幸参加特奥会乒乓球比赛裁判工作,对她触动很大。
  “参加特奥会的很多孩子,和我们福利院的孩子都一样大,赛场上,孩子们举拳呐喊着很自信。执裁了一场球,孩子们都很喜欢我,依偎在我身边说:‘阿姨,我喜欢你。’体育运动,真是让残疾孩子们变得不一样了!不只是增强体质,更能增强自信,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所以回来后我就说,人家的孩子能参加特奥会,我们的孩子为啥不能参加特奥会?”
  徐爱红开设乒乓球培训班的想法不仅得到付欣苗及院领导的支持,还得到社会上3名志愿者的支持。这3名志愿者,一名是宝鸡文理学院乒乓球专业启蒙培训师;一名是铁路上的退休干部;一名是茶叶协会会长。大家都是乒乓球爱好者,都参与了特奥会执法。既然是办培训班,就得有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为此,文理学院的那名志愿者起草了教学大纲供徐爱红参考使用。3名志愿者不定期来指导培训,纠正动作……
  准备就绪后,培训班于11月24日开课。“刚开始选了14个孩子,年龄最大的17岁,都是唐氏、脑瘫、自闭症等患儿,现在确定了8人,协调性还行,就从握拍、站立的基本动作开始。学了不到两个星期,你看那个颠球男娃,刚来时人是缩成一团的,看人时总低着头,走路都走不稳,上厕所时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现在很自如地站在那里,球也打得好,有说有笑的,状态好多了!”徐爱红说。
  谈到这个培训班的未来目标,徐爱红明确表示:把孩子们送上下一届特奥会的赛场,让他们在特殊舞台上实现人生的价值。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