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政法专刊
第04-05版:专题
第06版:文 化
第07版:教育周刊
第08版:专 题
标题导航
|
秦穆公的
西府老讲究
千阳八志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千阳八志
杨江海
县志是记载一个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著。从现存资料查知,千阳县从清代顺治年间起编纂县志,至今已有8部志书。
《石门遗事》是千阳第一部县志,填补了历史上没有县志的空白。清顺治七年(1650年),江南江都进士王国玮被朝廷任命为千阳知县。这位江南书生初来乍到,试图从地方志书中了解一下县情,寻遍书坊楼阁,一无所获,于是下决心要为千阳编修一部县志。
上任伊始,他改善县置、招抚流移、减免税赋、发展生产,做了许多亲民之举,深受百姓爱戴。同时,他访遗址、询故老、采旧闻,经过3年时间的辛勤编撰,终于编成书。这本志书,记史始于西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止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历经朝代多,时间跨度大,在当时的条件下,编纂难度可想而知。全书不分卷,由序、跋、题词、纪略和全县地理图组成,其中正文为舆地、建置、祀典、田赋、官师、人物、选举7编,收录了作者描写千阳胜景的散文、诗歌十余篇,约2.2万字。
王国玮挚爱脚下这方热土,更喜欢“石门延月”等千阳八景,就把这本书定名《石门遗事》,当朝名相党崇雅亲笔为其作序。该书虽以《石门遗事》为名,但分类与志书相同,故今人视其为千阳现存最早的一部县志。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江南宜兴岁贡吴宸梧到千阳任职已经7年,他查阅史书,耳濡目染,深为王国玮执政和修志的精神所感动,就着手增补《石门遗事》,补充了建置、官师、人物、选举等资料,新增流寓、艺文等内容,使志书更加充实。
雍正九年(1731年),江南武进监生管旆走马上任,他称赞王国玮是千阳县志的创始人,后来在吴宸梧增补《石门遗事》的基础上,又续写了20年,记史延续到乾隆十六年(1751年)。全书分6类18目约2万字,与《石门遗事》合为一册刻印,称之为《增补石门遗事》。
据史料记载,清道光年间,先后有10位知县在千阳任职,罗曰璧威望最高,千阳人曾建“忠爱祠”纪念他。政事之余,他研读旧史与郡志,详加参考,编撰成《重修汧阳县志》。全志从他上任的道光十年(1830年)起,记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首次记述了千阳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详细记载了农人植桑养蚕的历史,是千阳第一本称作“志”的县志。
直隶长垣举人焦思善,如他的名字一样,一上任就思考着如何完善已有的千阳县志。他组织专门班子,与前志衔接,编写至光绪十二年(1886年),与前志统一编目,合刻刊印《增续汧阳县志》,也叫《汧阳县志续稿》。
自称有“30万卷”藏书的李嘉绩,是四川成都监生,光绪十三年(1887年)四月任千阳知县。他喜文翰、善刊印,尊重史实,注重考证,把志书构思为上、下两卷。上卷写山水、舆地,下卷写文献、金石,取名《汧阳述古编》,光绪十五年(1889年)成册刻印。这本志书选载《史记》等书中关于千阳“三贤”之一燕伋的生平事实,为后人传承、研究燕伋精神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1945年,千阳籍人士赵和甫主持编修县志。他广征博采,详查细究,历时三载,终成《新千阳县志》(草稿),全志18卷,约17万字,增加了进步人士传略,且内容更加充实,这是千阳人第一次写千阳史。
1982年,千阳县成立县志编纂委员会,专设办公室,选调人员,划拨经费,创刊《千阳县志通讯》,启动新一轮县志编写,由千阳籍人士张廉玺、倪乐善担任主编。六载寒暑,五易其稿,《千阳县志》终于1991年初与读者见面。
全志从政区建置、生态环境、经济建设、政党团体、军事武装、教科文卫、社会保障、宗教民俗、名人传略等方面,分类记述了从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千阳设县,至1987年两千多年间千阳的发展历史,约55万字。它横容百科、纵涵古今,文简事丰、详略相宜,是千阳县第一部新志书。
2003年11月,《千阳县志(1988-2010)》启动修编。千阳县安排部署,全面征集资料,培训修志人员,编发《修志基础知识要略》《乡镇情资料编写提纲》《修志动态》,反复编写、审阅、修正、精练,到2015年6月完成初稿,送市、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复审、终审,2019年底正式出版。该志由千阳籍人士李满成担任主编,先后有10余人参与编辑,客观记述了20多年来千阳县改革开放的重大转折和节点,记录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脉络与轨迹,集史料与著述于一体,彰显了“存史、资政、教化、育人”的修志功能。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