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宝鸡2处大遗址入列国家十四五保护利用规划
    秦雍城遗址秦公一号大墓陪葬车马坑

  本报讯日前,国家文物局印发《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规划》公布的145处大遗址中,陕西占15处,其中宝鸡2处,分别为周原遗址、秦雍城遗址。
  大遗址是实证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核心文物资源。做好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有利于突出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根据《规划》,到2025年,大遗址保护利用总体格局基本成型。文物本体和周边环境总体安全,大遗址考古研究、保护管理、展示利用、教育休闲、传承创新、传播交流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案例,中国特色大遗址保护利用理论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彰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作用。
  周原遗址位于我市扶风、岐山一带,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总面积30余平方公里,是公元前11世纪至前8世纪的大型古遗址,出土了大量卜骨、卜甲,以及大量珍贵的国宝青铜器;秦雍城遗址位于我市凤翔区,总面积31.56平方公里,从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到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秦国在雍城建都长达294年,历经19代国君,雍城是秦国都城中延续时间最长、执政国君最多的一座都城,是秦国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全面做好大遗址保护展示工作,以周秦文化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和周原遗址、秦雍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目标,做好周原遗址、秦雍城遗址的保护展示,积极推进周原、秦雍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稳步实施秦公一号大墓坑壁保护项目和秦雍城遗址保护设施建设工程,做好马家庄宗庙遗址保护展示和凌阴遗址保护修缮项目等,不断提升保护管理水平。同时,落实市县政府文物保护责任,实现文物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织牢文物安全防护网,确保遗址安全。(祝嘉王明月)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