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美丽乡村入画来
——渭滨区高家镇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侧记
  任燕芳
  这是乡村振兴的一场大会战,这是千年陋习一日改的攻坚战,这是提升百姓生活品质的持久战。
  今年以来,渭滨区高家镇党委和政府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团结带领全镇上下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整治全过程,用勤劳的双手描绘出美丽乡村的壮美画卷。
  精细谋划打造乡村新颜值
  高家镇地处宝鸡市区的西大门,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既有城中村,又有台塬村和后山村。镇党委书记王伟、镇长冯斌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按照“城中村抓提升、台塬村抓改观、后山村抓改善”的思路,统筹谋划,精准发力,制定出台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攻坚行动方案,成立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党员包户等措施,列出“时间表”、画出“路线图”、压实“责任链”。
  全镇22个村全面掀起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会战,消除盲区、清理死角、不留缝隙,做到全镇一盘棋、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不断提升村容村貌。
  长期以来,农村“三堆”(柴堆、粪堆、土堆),是影响人居环境的关键问题,尤其是柴堆,是整治最头痛的问题。镇上调查了解、走访村民后,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在上川村、晁峪村等地试点,利用村上闲置的边角地,设置柴草集中堆放点,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堆放、随取随用,彻底改变了村内柴草、秸秆等随意堆放的状况,为村民营造了清洁安全的居住环境。目前,这一做法已在全镇各村推广应用。
  上川村村民王秀兰说:“我们一日三餐,的确离不开柴草,大伙儿因没地方放,就胡乱堆在房前屋后,搞得又脏又乱,自己也感到不舒服。这次村上专门建了柴草集中堆放点,既整齐美观又方便存取,实在太好啦!”
  靶向发力扮靓美丽新家园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新安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村民讲究卫生、爱护环境,让文明新风尚在村民心中扎根。李家塄村发放环境卫生整治告知书,设立“红黑榜”,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创优评差、奖勤罚懒,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主动性、积极性;高家村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村民代表联户”制度,让村民代表既当宣传员又当监督员,做到共享共治,推进全村人居环境整治提水平、上档次、优环境。苟家岭村是猕猴桃种植大村,为了解决大量猕猴桃树枝堆放造成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村干部结合村情,购置了枝条粉碎机,变废为宝,实现环境整治和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为了让美丽庭院点“靓”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镇上围绕“居室美、院落美、厨厕美、绿化美、家风美”,由村干部带领群众,清理垃圾、清除杂草、植树播绿,培养村民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新生活,并在每个村评选出10户美丽庭院,做到学有榜样、干有目标、做有示范,全力打造环境优美的幸福新家园。
  消除顽疾营造生活新环境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厕所随意搭、臭气味道大。”这是昔日农村的真实写照。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镇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出实招、下硬茬、除顽疾,办成了一件件惠民利民的实事、好事。
  镇上为各村配备三分类垃圾桶,实行了“村收集、镇监督、区转运”的处理模式,统一集中清运到宝鸡市垃圾处理中心,全镇农村垃圾处理率达100%。在污水治理中,城中村纳入城市管网,14个台塬村、后山村修建人工湿地;争取资金3000万元,将对晁峪河、塔稍河流域进行综合生态治理,建设污水收集处理站和水质监测系统等设施。“厕所革命”,一头关乎群众生活品质,一头事关社会文明程度。今年,镇上抓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机遇,新建厕所507座,累计达2058座,让群众“方便”更方便。
  晁峪村八组村民韩忠会说:“我在农村生活一辈子了,日子过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舒坦,垃圾有人管、污水看不见、厕所没臭味,城里人的生活让我们乡下人赶上了。”
  倡导文明新风尚,美丽乡村入画来。如今,漫步依山傍水、如诗如画的高家镇,眼前呈现的是宽阔洁净的水泥路面、整齐划一的民宿民居、郁郁葱葱的绿化林带、干净迷人的休闲广场……观赏美丽乡村犹如品读诗歌、赏鉴画作,令人心旷神怡。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