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万众一心挖出幸福渠
——探寻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建设的历史
    引渭渠渠首雄伟壮观的宝鸡峡水利枢纽谢克强摄

    当年修建引渭渠时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资料图)

    扫码阅读“宝鸡日报大型全媒体采访行动——行走西秦大地重温百年党史”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黎楠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从古至今,人们不仅依靠着江河湖海的滋养繁衍生息,更用勤劳的双手改造、利用水力资源。无论是历史悠久的京杭大运河,还是沟通亚非欧的苏伊士运河,抑或是气势磅礴的三峡大坝……一个个水利史上的奇迹无不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宝鸡,也有一个让人倍感自豪的水利工程,它是陕西省关中西部最大的灌溉工程,灌溉宝鸡、咸阳两市13个县区300万亩土地……这就是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该工程中规模最大的一项工程为宝鸡峡引渭工程,它于1971年建成通水,至今正好50年。半个世纪里,它将滔滔渭水引入渠中,灌溉农田,我市陈仓、眉县、岐山、扶风4县区17镇108个村因此受益。
  吃水不忘挖井人,深受宝鸡峡引渭工程之惠的宝鸡人不会忘记为这项工程付出血汗的建设者,就让我们一起回溯往昔,共同感受半个多世纪前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引渭水利梦有梦却难圆
  流经宝鸡的渭河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就具有优越的生态环境,渭河以她宽广而博大的胸怀,哺育着她的儿女。从西汉的成国渠到民国时的渭惠渠,人们不断地引渭河之水灌溉农田,滋润着辽阔的关中大地。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原有的灌溉渠因种种原因或被废弃,或不能满足新的需要,渭河沿岸的人们呼唤一项规模更大、灌溉面积更广的灌溉工程,于是,建设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的梦想便悄悄诞生了。
  据有关史料记载,1935年1月26日,国际联盟的专家考察了拟建的宝鸡峡水库工程,1936年11月至第二年3月,黄河水利委员会钻探队完成了对宝鸡峡拦河坝的地质勘探。1946年12月作为国民政府治黄顾问的美国专家也查勘了宝鸡峡水库坝址。1947年,国民政府计划修建第二渭惠渠即宝鸡峡灌溉工程。正当万民翘首以盼之时,却因经费等种种原因,计划被搁置,当时的民众无不抱憾,缺水灌溉之地依然只能靠天吃饭,宝鸡峡引渭工程的梦想只能是个梦想,宝鸡人面对奔腾不息的渭水唯有一声叹息。
  翻开新篇章共圆引渭梦
  宝鸡峡引渭灌溉计划被搁置的时候,也正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大变化的时代,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张张崭新的祖国建设蓝图,摆在了挺直腰杆站起来的中国人民面前。
  1958年,渭河工程局成立,宝鸡地委副书记黄志诚任党委书记兼局长,宝鸡市市长鲁鹏、乾县县委第一书记王世俊为副局长。同年11月宝鸡峡引渭工程在万众期盼下正式开工。当时调集了受益区和非受益区12个市县的7万多名劳力,组成10个指挥部,分片分段施工。至1962年春,建成渠首和塬边渠道大半工程,但由于国家暂时经济困难以及宝鸡峡引渭工程的一些技术难题暂时无法解决而停工。1968年10月,中央批准宝鸡峡工程复工,次年3月1日,宝鸡峡引渭工程复工建设。工程分18个工区,以县为单位组建兵团,抽调宝鸡专区和咸阳专区14个县的10万余名劳力全面施工,最高日上劳达20万人以上。当时,宝鸡专区投劳的有宝鸡县和凤翔、岐山、扶风、眉县、千阳以及陇县,宝鸡专区200家企业单位先后派员136782人次,出动汽车100多辆、推土机13台、其他机械17件(电夯、卷扬机、自动搅拌机)参加工程建设。
  万民齐上阵同筑大工程
  宝鸡峡引渭工程深得民心,在工程如火如荼建设的时候,金台区、宝鸡县、岐山、眉县、扶风等工程沿线县区在做好拆迁安置和参加工程建设群众接待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动员沿线职工、干部、学生参加义务劳动。一时间,万民争相参与,不仅青壮劳力纷纷走上建设工地,一些家住工程沿线的老人和孩子也主动上工地一起干活,有的帮忙做饭送水,有的清运垃圾,有的看守仓库……原本就热闹的工地上变得更加热火朝天。
  今年80岁高龄的李祥林老人,家住金台区西关街道新春村,50多年前他曾作为义务劳动者参加过宝鸡峡引渭工程建设,他至今还能回想起工地上的一个小故事。当年,他在工地上认识了一个来自宝鸡县的年轻人王盛义,小王当时才18岁,虽然年龄不大但手脚勤快,做事麻利,很招人喜欢,李祥林时常与他唠家常。过了一阵子,小王却突然蔫了下来,干活也不主动了,李祥林关切地问他原因,小王一股脑地掏出了心里话。原来,小王家庭十分贫困,当初他听说工地上管吃住,而且伙食不错,于是就报名参加工程,为的就是吃上白面馍馍。但在工地干了一段时间后,小王发现这活十分辛苦,每天睡觉时都累得像散了架,便萌生退意,但离了工地又吃不上白面馍馍了,因此愁上心头。李祥林毕竟年长些,懂的也多,便开导起了小王,他说:“修建引渭渠就是为了灌溉沿线农田,农田有了水才会丰收,等到这渠建好了,你不用出门打工就能吃上白面馍馍。”李祥林的一席话让小王精神大振,工地上又出现了小王生龙活虎的身影。
  像李祥林和小王这样的故事在当时的工地上还有很多,那时候不仅沿线群众支持工程,就连一些非灌区县的农民也积极响应号召,自带被褥、干粮,踊跃投入火热的工程建设中,市区干部群众也把支援宝鸡峡引渭工程当作城市支援农村、工业支援农业的实际行动,不计报酬,不计个人得失,自觉自愿参加义务劳动。宝鸡峡引渭工程就是在这样万民争相参与的形势下一步步走向竣工。
  滔滔渭水来滋润万家田
  1971年7月15日,宝鸡水利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经过广大干群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艰苦奋战,宝鸡峡引渭工程建成通水!
  当天,在宝鸡峡引渭渠首举行了隆重的竣工典礼,时任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李瑞山在大会上讲话,盛赞全体建设者的丰功伟绩。典礼进行时,数百里的渠岸上站满了扶老携幼、笑逐颜开的群众,大家都想亲眼看一看这条凝结着自己汗水的引渭渠流出的第一股水。当清冽的渠水流淌开来后,所到之处沿岸百姓无不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至此,引水上塬的宏伟梦想终于实现。
  宝鸡峡引渭工程竣工后,宝鸡境内受益的有宝鸡县、眉县、岐山和扶风4个县17个乡镇108个村,设施灌溉面积37.55万亩;其附属设施王家崖库渠结合工程灌溉面积100万亩,信邑沟库渠结合工程灌溉面积160.87万亩。该工程有效改变了4个县渭北旱塬地带干旱缺水情况,使农业生产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干旱年份粮食亩产量能够提高10%以上。
  五十年来,引渭渠水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沿线的农田,为农业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它是当之无愧的惠民渠。近些年来,引渭渠市区段沿线环境整治工作持续开展,老渠焕发新活力。如今,漫步渠边,处处可见游园广场、健身步道,红花绿叶映衬下的渠水更显灵动之姿,它又成了宝鸡人的景观渠、幸福渠。
  每逢天公作美之时,引渭渠周边的亭台楼阁总不会寂寞,久居渠边的老人常常相聚于此,他们回忆此渠历史、讲述渠边逸闻,引渭渠的故事便随着宝鸡人代代相传下去。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