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撼山截水写传奇
——回顾冯家山水库的建设历史
    冯家山水库

    群众正在建设冯家山水库大坝(资料图)

    扫码阅读“宝鸡日报大型全媒体采访行动——行走西秦大地重温百年党史”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刁江岭
  陈仓区贾村镇冯家山村是一个偏僻安静的小山村,村里听不见牛羊叫,甚至鸡犬之声也难以相闻。全村三十来户人家,生活在冯家山水库水源一级保护区。一推开家门,便是碧波千顷的冯家山水库,村民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着这里的环境。
  冯家山水库是我省第四大水库,总库容4亿多立方米,地处陈仓、凤翔和千阳交界处,拦蓄千河之水,是一座以农田灌溉、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为主,兼作防洪、发电、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日前,记者在冯家山水库展览馆看到:从1969年至1982年,冯家山水库建设历时14年,十几万群众参加工程建设,146名建设者献出宝贵生命。建设者们铸就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的冯家山精神,至今在西秦大地传承。
  上千孔窑洞见证大坝崛起
  “那时候村里热闹得很,每天一大早喇叭就响了,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人,村里一周演一回电影,我的任务是赶着驴车去城里采购物资。”今年67岁的杨志宏是冯家山村(如今已与贾村镇北湾村合并)村民,修建水库时,他只有十六七岁,他家借住着十几位扶风籍民工,在大坝迎水坡干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宝鸡峡工程建成后,润泽了三秦大地190万亩土地,而宝鸡灌区仅占30万亩,为报答宝鸡人民的贡献,中共陕西省委决定建设冯家山水库。1970年7月,冯家山水库枢纽工地举行声势浩大的誓师动员大会,会后水库正式开建。整个工程由宝鸡县(今陈仓区)、凤翔、岐山、扶风组建的7个兵团包干,一大批干部职工组织协调,10多万民工参与完成。冯家山水库的建设,创下7个月凿通导流洞,22个月建成73米高大坝,15个月贯通“万米隧洞”,3年8个月水库下闸蓄水、再5个月后通水灌溉的辉煌战果。
  杨志宏家后面的黄梅山上,层层农田的土崖下,如蜂窝一样开凿着上千孔窑洞,很多洞口已被青草覆盖。记者走进一孔窑洞探看,这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窑洞,没有箍门,没有盘炕,只是一个简易的供遮风避雨的洞子。“当年岐山、扶风等地的民工就住在这里,十几个人铺点麦草就睡在地上。”杨志宏说,如今经常有年轻人开着小车载着父母来看窑洞,他们的父母在这里度过了最难忘的青春岁月。
  在附近的北湾村,当年也住着数百位扶风、岐山民工,村民们把家里多余的房屋腾出来给外县民工住,有院子的村民就在院里搭草棚,安排民工住宿。村里住不下,就在附近山上挖窑洞。
  扶风县午井镇贤官村的郭亚军在2019年国庆节时,带着母亲参观了冯家山水库。40多年前,他的父母郭治全和李仁仙曾经参与水库建设。“我母亲指着一排窑洞对我说,她在那里住过。”今年10月9日,郭亚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冬天母亲和工友轮流出去打热水,山里冬天很冷,出去打水是一种煎熬,一盆子热水就洗了整个窑洞十几口人的手和脸。“为啥不一个人洗一盆子热水呢?”面对郭亚军的提问,母亲李仁仙哀叹道:“当时哪有那个条件,能有的洗就不错了。”
  十万民众谱写一曲英雄赞歌
  9月20日,记者在冯家山水库防汛路边见到70岁的北湾村村民苟新余,他正在清理道路排水渠里的杂物,防止汛期雨水从路面流进水库。1973年,苟新余从部队转业回家,参与了水库泄洪洞的后期工程建设,干的是清渣、浇筑的活儿,而他的妻子在工地负责备料。“村上的人轮流去水库干活,一人干一个月。”苟新余说,宝鸡(陈仓区)兵团民工主要建设贾村塬引水工程和泄洪洞,大坝由扶风、岐山兵团建设,扶风和岐山的灌溉渠由凤翔兵团建设。
  从枢纽工程到灌区工程的漫长战线上,从千河两岸到漆水河畔,从乔山脚下到渭水之滨,十多万农民兄弟日夜奋战在水利工地,谱写了一曲惊天动地的英雄赞歌。当时,所有建筑材料都靠人拉着架子车运送,每辆架子车都加高了车厢。人们从山上拉来土方、石块,倒在山下,然后再打夯成平地,筑成大坝。“一辆车和一辆车之间只有三四米距离,大家三班倒,成千上万的人参加劳动,雨下得再大,大坝建设都没有停过。”一位参加过冯家山水库建设的北湾村村民讲述了泄洪洞的开凿过程,泄洪洞开在一座石山上,他们先用钢钎在石头上打眼,然后放上炸药,爆炸过后,常常是烟雾还未散尽,人们就赶紧去清渣,然后用混凝土浇筑洞子。当时,二三十名精壮青年8小时最多能掘进两米。
  在冯家山水库的建设中,陕西省水电设计院、陕西省水电工程局、中铁一局五处、冶金部第九冶金建设公司、陕西重型机器厂、宝鸡桥梁厂、宝鸡石油机械厂、宝鸡供电局等20多家单位承担了有关工程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宝部队以及市属物资、运输、交通、电力、邮电、商业、粮食、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大力支持工程技术;主要受益县区的广大群众、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四方云集,踊跃上阵,日上劳力最高达10万之众,出现了父子、兄妹争相报名,老两口、小两口齐上工地的动人场景。建设者们住窑洞、啃干粮,不怕苦、不怕死,在当时生活艰苦、建设条件落后的情况下,靠人拉肩扛,用铁锨、头、架子车,双脚、双肩、双手,以及玉米面、高粱面和每天几毛钱的补助,建成了这座润泽西秦大地的水利工程。
  水利部原部长钱正英曾经来到冯家山水库建设现场视察,当时没有记者跟随采访,钱正英在机关灶吃饭只要了红萝卜丝等几个素菜、烤了几片馒头。参与冯家山水库建设的领导干部和民工一样,住工棚睡窑洞,啃“干馍”,咥“钢丝面”,没有特殊待遇,冯家山水库写下了工程浩大、清白干事的一页历史。
  千河之水润泽旱塬造福西秦
  扶风县午井镇贤官村地处渭北旱塬,今年8月,郭亚军回到家乡,正好看到乡亲们在浇玉米地,用的就是冯家山水库的水。冯家山水库海拔700多米,贤官村海拔400多米,千河水顺着水渠,就流进了海拔较低的陈仓、凤翔、岐山等县区,滋润着大片的农田,让曾经的“旱腰带”变成了“水浇地”。水库未修建之时,贤官村的冬小麦不能灌溉,只能靠天吃饭,夏粮遇到干旱的时候多少还有些收成,小麦亩产只有二三百斤;秋粮玉米之类的就完全没有保证了,7月份遇到干旱玉米出不了苗,8月份遇到干旱玉米就“拧绳绳”,再不下雨就直接旱死了,可以说颗粒无收。自从冯家山水库建成后,群众一下子从看天吃饭变成了粮食一直丰产,冯家山水库功不可没。
  冯家山水库除了拦河大坝、泄洪洞、溢洪洞、输水洞等建筑外,灌区西起金陵河东岸,东至漆水河西畔,南接宝鸡峡引渭灌区,北到乔山脚下,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宽约18公里,灌溉宝鸡市陈仓、金台、凤翔、岐山、扶风、眉县及咸阳市乾县、永寿8县区136万亩农田,总长达119.8公里的总干渠、北干渠、南干渠、西干渠4条干渠,分流的70条支渠、千条以上的斗渠,6座隧洞、5座渡槽,以及沿北干渠建起的孔头沟、中张庄、祁家沟、王家沟、刘家沟、美水沟6座库渠结合工程和9座倒虹桥、580多个涵闸建筑物、35处65座抽水站工程等,如珍珠般串连在渭北旱塬。
  2006年,市政府为解决市区饮水问题,又建成冯家山引水二期工程,水库成为宝鸡市区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还为长青工业园、宝鸡二电厂等一大批工业项目提供供水保障。可以说,冯家山水库已成为宝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冯家山水库依山势而建,青山环绕、碧波荡漾,如同“千岛湖”,造就了“千湖景区”和千渭之会湿地公园,是名副其实的“西府明珠”。千河之水滋润着渭北旱塬,曾经贫瘠的土地如今麦田连绵、果树成林、菜园棋布,感谢冯家山水库,让人们记住了乡愁,在西秦大地浇灌出希望与梦想!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