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巨侃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宝鸡市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举全市之力办好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和第八届全国特奥会、办好2023年全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奋力谱写新时代体育强市建设新篇章的时期。为推动宝鸡体育高质量发展,近日,市体育系统拟制了《宝鸡市“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草案,该草案对我市“十四五”体育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制定了若干发展目标,为体育强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要达到45%
“十三五”时期,我市群众体育取得新发展。市级体育协会达到44个,县级体育协会达到180个,乡镇体育辅导站达98个,城市社区和农村健身站点达3200个。全市入网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11000人,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积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县区行活动,每年监测3000人。我市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首批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太白县、凤县、千阳县、岐山县被省体育局命名为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县。先后承办了全国水球男子、女子冠军赛,“一带一路”陕西宝鸡2018-2019“建安集团杯”中国羽毛球超级联赛总决赛、“一带一路”陕西·宝鸡2019“百合杯”国际乒乓球大奖赛暨第35届“百合杯”乒乓球联赛、“九龙山杯”陕西宝鸡·陈仓国际马拉松赛等40余项国际国内大型精品体育赛事。打造了“一带一路”奔跑宝鸡万人迎新微型马拉松、春节体育大拜年、全民健身展示、体育健身大会、百合杯乒乓球赛、太极拳“三进”活动、渭河长廊健步行、陈仓杯象棋赛等品牌赛事,使广大群众有了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做到了年有全国比赛、季有省级比赛、月有市级比赛、周有小型活动。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持续打造精品赛事,实施科学健身普及工程等群众体育重点工程。通过全民健身年度最佳赛事评比,引导各级各类赛事活动提升质量、打造品牌,打造1-2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创建13个县级品牌赛事。实施科学健身普及工程,丰富健身指导的内容和方式,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每年不少于12000名,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赛,每个县区每年不少于一次。
按照规划草案,至2025年,全市体育人口达到169万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体育社会组织网络持续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超过2.8‰,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超过91.2%,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赛事活动更加丰富,参赛观赛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日常内容。
体校生高校深造率要达到90%
“十三五”时期,我市竞技体育创造了新成绩。坚持体教融合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市体育运动学校、市游泳学校首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成23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成2所国家级、18所省级、51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市奥星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被授予“2017-2020国家示范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近5年来,我市体育健儿获得世界冠军3个、亚洲冠军2个、全国冠军20个,我市向省以上训练单位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200多人,其中9人进入国家队、国青队训练。在全国第十三届运动会上,22名运动员进入录取名次,取得1金2银1铜,被省政府通报表彰。先后承办了全国游泳冠军赛、全国举重冠军赛等30余项国际国内高水平竞技体育赛事。市体育局被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为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
“十四五”时期,我市要围绕竞技体育五项重点工程做好竞技体育文章。其中重点项目强基工程要围绕后备人才培养目标,加大对重点项目扶持力度,提升重点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工程要让青少年掌握1-2项运动技能,夯实体育后备人才基础,到2025年创建5所以上省级示范的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体育运动学校示范工程要促进体校办学质量和水平大幅提升,到2025年创建1所在全国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体校。
总之,到2025年,宝鸡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要取得新突破。体校在校学生进入高校深造率要达到90%,宝鸡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内大赛成绩要创历史新高。体教融合深入有效推进,全市常年坚持开展业余训练的运动员总数要达到3000人以上。
人均体育用地面积要达到2.6平方米
“十三五”时期,我市体育设施实现新提升。以承办十四运会为契机,加大体育场馆供给,对市游泳跳水馆、射击射箭馆、体育场、体育馆等体育场馆进行改造提升。率先启动渭河百里健身长廊工程建设,建成五环体育公园、渭河体育公园、高新生态体育运动公园等健身场所,改造提升了北坡体育公园,为群众提供了体育休闲和健身场所。
“十四五”时期,我市启动全运惠民示范工程和补短板行动计划,将新建改扩建3个全民健身中心、3个体育公园、10条健身步道、30个社会足球场、15个社区多功能健身场地。五年内,体育设施要实现县级公共体育场馆全覆盖,实现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0.9块,人均体育用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每个乡镇建有一个多功能运动场,包括1个灯光篮球场、1个羽毛球场、2个乒乓球台、1个健身路径。全市建成1-2座室内冰雪馆。
体育产业总产值要超过60亿元
过去的五年,我市“体育+”战略深入实施,体育与旅游、教育、文化、卫生等深度融合发展,太白山森林公园旅游线路、凤县体育旅游线路、陈仓区九龙山旅游线路等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精品体育旅游线路,眉县汤峪镇被省体育局命名为登山运动特色小镇,太白县咀头镇被省体育局命名为冰雪运动特色小镇。
“十四五”时期,我市要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发展科学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业总产值超过60亿元。要打造一批体育产业重点工程,包括“一带一路”体育精品赛事引领工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样板工程、体育健身俱乐部提升工程、现代城市体育综合体培育工程等,以“百合杯”乒乓球大奖赛、太白鳌山滑雪公开赛为重点,精心打造1-2项体育精品赛事,引领竞技表演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提升两个示范效应较强的省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质量,延伸体育产业链条;扶持培育10个市场运营良好、发展潜力较强的优质体育健身俱乐部,带动健身休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建设培育1-2个有影响的现代城市体育综合体,形成以体育为主导,集体育用品销售、运动健身、体育培训、文创娱乐、住宿餐饮等于一体的复合型消费场景,打造体育产业新的增长点。
在规划草案中,我市还展望了2035年要建成体育强市的远景目标,包括体育设施成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明显标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比稳定在50%,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超过92%,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达到3.4‰,体育产业总产值达到全省中上水平,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等硬性指标。未来15年,我市将深入实施“1155”发展战略,强化“大体育观”,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努力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市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