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广告
第03版:水利专刊
第04版:应急管理专刊
第05版:文学周刊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要闻·广告
标题导航
|
《脱贫攻坚的宝鸡答卷》付梓
敢教日月换新天
《风从周原来》获丝路散文奖
市职工作协开展文学“三进”活动
与文字相伴
《历代名人与千阳》出版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敢教日月换新天
——《脱贫攻坚的宝鸡答卷》序言
◎唐栋
金秋十月,南国花朵正娇,绿色正浓,西府硕果初甜,枫林初红。天高云淡,北雁南飞,向阳嘱我为报告文学《脱贫攻坚的宝鸡答卷》写序,我未作推却,欣然应允。
西府为炎帝故里、青铜之乡,汉称陈仓,唐改宝鸡,我和向阳从小生长在西府岐山,弱冠之年受周礼濡染,雄秦铸魂,强汉励志,风华年少之时,先后投笔从戎。戎马西北同为战友,笔耕文苑至成知音。人分南北,千里远隔,常怀云树之思,心存故里重逢之梦。近年我返乡探亲,彼此把盏凤酒叙旧,掏心掏肺,无话不谈。
向阳与太国都是军旅作家,他们在散文写作上也都颇有建树。两人都出过几本散文集,也多次在全国获过奖。这次他们联袂合著的报告文学《脱贫攻坚的宝鸡答卷》,描绘的是我的故乡宝鸡脱贫攻坚的时代画卷。细细读来,引起了我这个远在南国的岐山游子的思乡情怀,每读一字一行、一段一页、一章一节,都有一种“近乡情更切”“见字如回乡”的别样感觉。
举全国之力,唤亿万民众,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使全国近一亿人摆脱了贫困,迈上了小康之路。回望中华五千年历史,见所未见;放眼全世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闻所未闻。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和世界的未来。宝鸡的摆脱贫困是中国脱贫攻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辉煌的历史大局面,总是由千千万万个小局部组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宝鸡脱贫攻坚的大捷,也是对中国和世界摆脱贫困作出的重要贡献。
读罢《脱贫攻坚的宝鸡答卷》,掩卷沉思,我感到这部报告文学,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部作品是用赤子心“捂”出来的。前所未闻、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战,是新时代的中华民族创造辉煌历史的重大事件。为时代立传、为人民发声,是作家的使命担当和历史责任。作者受命于宝鸡脱贫攻坚告捷之时,创作于西府父老致富之际,笔下写的是前所未有的辉煌历史,肩上挑的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因此,写出来的文字,其心声也真切,其境界也宏大;其情理也深邃,其意义也深远。正如作者所言:“千年一遇的脱贫攻坚宝鸡答卷,摆在了我们面前,它既是我们选择了宝鸡答卷,也是宝鸡答卷选择了我们。”“不务虚,潜心求实;不浮躁,打磨求好;不敷衍,创作求精;不图快,精耕求细,是我们为时代和人民发声的初心和责任。”
这部作品是用大情怀“暖”出来的。有大情怀才能写出大作品。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于言,莫切夫声,莫深乎义。”这部作品的作者,生于宝鸡农村,长于宝鸡农村,小时候肚也饿过、身也冻过、苦也熬过,对宝鸡的脱贫攻坚,心有所系、情有所钟、文有所传。作者在书中写道:“关中有句谚语:‘穷不靠亲,冷不靠灯。’穷了就向亲戚借钱借粮,而且牛年马年也还不了债,亲戚都被借怕了。‘这个无底洞填不满’。亲戚们翻白眼,睁硬眼,不少人变成了‘路人’,亲情荡然无存。这时候真到了靠山山倒、靠人人跑的地步。也就在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时,党组织成了他们的‘靠山’,干部成了他们的‘亲戚’。”作者由宝鸡过去农民的穷写到了借钱借粮亲戚反目的窘境,写到了党组织是靠山、扶贫干部是“亲戚”的情感转变,心系脱贫攻坚的大情怀跃然纸上。
这部作品是用铁脚板“走”出来的。报告文学是行走的文学。出门不辞远,创作不失真,是对报告文学作者的基本要求。关在书房里搞创作是出不了好作品的,坐在电脑前查资料是抓不到“活鱼”的。作者历经三个多月,行程往返3500多公里,深入岐山县、眉县、扶风县、陇县、千阳县、凤县、太白县、麟游县、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宝鸡高新区、凤翔区的46个镇、59个村,现场采访了市、县(区)30多个部门160多名领导和干部,并采访了127个脱贫户、59名驻村第一书记、53名村干部、260多名脱贫群众,带回了150多个小时的采访录音,整理了85万字的脱贫攻坚素材。这种文外的功夫、跑素材的毅力、深入脱贫攻坚一线现场采访的作风,是值得肯定和钦佩的。
这部作品是高标准“逼”出来的。“宝鸡答卷”,是新时代的答卷,也是大题材的答卷,其难度甚大、标准甚高、涉及面甚广。它不仅仅是宝鸡脱贫攻坚的答卷,也是作者记述宝鸡脱贫攻坚历史性课题的答卷。它来不得半点忽悠和敷衍,容不下一丝虚假和伪饰,必须用实心求真、用真功求美、用全力求好。这一切,作者都做到了。向阳对我说,《脱贫攻坚的宝鸡答卷》,初稿写了13万字,第二稿几乎重写,计11万字;接着又写了第三稿、第四稿;第五稿又删掉了4万字,计8万多字,压干了水分,精减了篇幅,剪掉了枝杈,突出了精华部分,升华了主题思想。作者硬是靠一种掏真心、倾真情、尽全力、出精品的心气和高标准的态度,“逼”出了一份描写宝鸡脱贫攻坚的合格答卷。
宝鸡是炎帝故里、青铜之乡。这块1.8万平方公里的热土,山川多娇、物华天宝、沃野纵横、地杰人灵,既有西北粗犷雄豪之奇,又有江南清丽秀雅之美,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这里,东西地段一道秦岭,享有中华祖脉美誉,岭分长江黄河、南北气候;这里,南北中间一条渭水,流淌上下七千年文明史,界分秦岭关山、太白周原;这里,历史悠久,民风淳厚,歌谣慷慨,英雄辈出。五千年前,炎帝在这里教民稼穑,点燃了中华农耕文明之火;三千年前,周公在这里制礼作乐,以德治国富民,奠定了姬周八百年基业;两千多年前,秦人在这里变法图强,尚武强兵,为秦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基础。周秦以降,汉武帝在这里祭天祀祖,韩信在这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诸葛亮在这里驻军伐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吴玠、吴璘在这里横刀立马、镇守散关,铁马秋风,威震敌胆;苏轼在这里修湖引灌,减税赦囚,百姓齐称“苏贤良”;张载在这里倡导关学,著书立说,“横渠四句”广播九州。他们的使命担当、家国情怀、功勋和贡献,成了宝鸡儿女脱贫攻坚强大的精神基因。
我在《脱贫攻坚的宝鸡答卷》里欣喜地看到了宝鸡八年精准扶贫、五年脱贫攻坚的遍地英雄人物。譬如:“驻村扶贫十三年,不达目的誓不还”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柴智强;“好如村民亲女儿,美似周原红玫瑰”的五丈原村第一书记李瑞宁;“夫亡心不死,癌袭志不坠”的扶风女子王喜玲;“车毁不毁梦想,腿断不断志气”的凤翔长青镇贫困户杨丑保等一大批可歌可泣英模人物,像青松白杨一般排列在了宝鸡脱贫攻坚的阵地上。他们平凡而又高大,普通而又坚韧;智慧而又执着,勤劳而又勇敢;不畏劳苦而又敢于担当,能打硬仗而又意志坚定,像秦川牛一样负犁劳作,似黄土地一样载物奉献。汗水落地成金,脱贫梦想成真,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种“宝鸡儿女多卓绝,西府人杰甚雄豪”的喜人景象。
一杆杆红旗,召唤的是万人脱贫攻坚战西府;一场场东风,引来的是千村摘帽致富兴陈仓。宝鸡答卷给我们提供的答案,不仅仅是“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壮美画面,还有各县区在脱贫攻坚中,探索和创造出来的具有宝鸡特色的先进经验。宝鸡市驻村帮扶、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社会组织脱贫攻坚、扶贫公益专岗、贫困村致富带头人等5个方面的工作在全国介绍了经验;脱贫攻坚重点地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脱贫攻坚综合业务等4个全国性现场会在宝鸡市召开,农村基础设施管理、旅游扶贫、产业扶贫等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在全省脱贫攻坚考核中连续3年考核优秀,2019年位列全省第一。2020年2月,宝鸡市9人6集体被党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我还了解到,2020年,宝鸡市贫困乡村实现整体脱贫后,已成功实现了由全市整体脱贫向乡村振兴的顺利接轨。如此振奋人心的大好局面,恰似凤凰鸣岐山,周原灿灿祥云飞;宛若春风过秦岭,山花簇簇香气飘。一切的一切,充满了生机、祥瑞和希望!
今年花胜往岁好,料得来年果更香。《脱贫攻坚的宝鸡答卷》,是通向乡村振兴的崭新路径,也是通向党心民心的暖心通途,更是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金光大道。我坚信:可爱的故乡宝鸡,一定能够打赢乡村振兴的大决战!一定能够让我的父老乡亲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一定能够向党和人民交出一张乡村振兴的优秀答卷!
(作者系岐山县人,著名军旅作家、剧作家,著有《兵车行》《沉默的冰山》《柳青》《路遥》等文学、戏剧作品。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话剧剧本奖、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大奖、解放军文艺奖等奖项。)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