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现代农业园 机器人减速器产品展示 智能加工中心 庞文渊杨少丽
一场秋雨过后,徜徉在秦岭脚下的渭滨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洁净如洗;绿带缠绕的道路上,车辆如梭;郁郁葱葱的生态游园,风光旖旎;奔腾不息的“母亲河”渭河穿城而过……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笔者漫步依山傍水、如诗如画的渭滨大地,观赏生态美景,满眼翠绿,仿佛置身画中;欣赏碧绿“丝带”,醉心花草,犹如品读诗韵怡情,又如赏鉴画作,让人不出城郭而获绿景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水韵之乐,处处展现出一幅山环水抱、葱茏秀美的生态画卷。
这是渭滨区举全区之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真实写照,渭滨区也成为西北主城区中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城区。那么,渭滨区作为宝鸡主城区,如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赢”?
厚植生态底蕴让绿色成为创建底色
“生态文明建设是基层党委、政府的重大政治责任。”渭滨区委书记张帆说:我们要将“两山”理论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生态引领、绿色发展”的新模式,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让渭滨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渭滨区三个镇地处秦岭北麓浅山区,占到全区总面积的78%。这里台塬沟壑纵横交错,12条河流密织如网,既是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重难点,也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
啃下“硬骨头”,镶嵌“绿宝石”。在创建中,区上以秦岭生态环境整治为契机,加大对生态屏障保护力度,全面落实“河湖长责任制”,在“绿”字上下功夫、在“水”字上做文章,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当好生态卫士,对破坏生态环境踩“红线”者,敢亮剑、出重拳、下硬茬,“无禁区”整治、“零容忍”惩处,先后拆除违章建筑12万平方米,铺设管网,封堵排污口。对拆迁后的空闲之地,宜林则林、宜花则花、宜景则景,修复生态植被49万平方米,保护了栖息在秦岭北麓的兽类13科28种、鸟类19科63种等野生动物,相继建成了古公园、清姜河生态景观公园等。生态环境多样性修复改善,吸引了中华秋沙鸭等多种珍稀物种栖息渭滨。
针对农村生态薄弱环节,区上统筹推进“厕所革命”,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排放、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垃圾收集运转全部纳入城市处理系统,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率100%,秸秆综合利用率95.36%,禽畜粪污综合利用率89.56%。
为了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产生经济效益,区上抓住脱贫攻坚政策机遇,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出蒲丰佳禾蒲公英、绿泽佰旺赤松茸、龙山玉珠葡萄等“渭滨五宝”特色产业,形成石鼓现代农业园、神农农耕体验区、高家特色产业带、晁峪田园综合体“四大板块”,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释放生态红利让百姓享受创建成果
“良好生态环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人民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基础。”渭滨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吴昱昕说:我们坚持把老百姓的生态需求作为基本的民生需求,推进城市更新,通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努力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作为主城区的渭滨区,老旧小区多,居住人口多,为了做到“创建为民、为民创建”,绿色低碳发展,增加民生福祉,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针对老旧小区出现的脏乱差等“顽疾”,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城区人与自然关系,探索城市治理的长效机制,“微改造、微治理”两微并举,“水电气暖网梯”统筹谋划。通过实施“产城融合发展、经济提升街区、业态调整引进、交通组织优化、政商联动营销”五大行动,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打通微循环、对接微连通、解决微停车、实施微绿化、提升微美化,解决了老旧小区居民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为经二路、经一路、新民路等特色街区注入生态绿色元素,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日益提升。
今年以来,全区共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32个,惠及群众1.2万户。随着金陵古渡主题文化公园落成、动集动车组开通、火车站地下空间开发以及“西大门”巨福路、“南大门”清姜路改造提升,实现中心城区大突破、大改善、大优化。
金陵新村小区外来人口多、孤寡老人多。为了打造特色亮点,留住城市记忆,重现往日之辉煌,区上充分挖掘金陵古渡蕴含的悠久历史文化,投资约6420万元,拆违植绿,浚河固堤、涵养生态,打造金陵古渡主题文化公园,新建古渡码头、文化长廊,镌刻历史文化故事浮雕,用石材铺装了河堤路面,成为桥头文化的一道靓丽景观。同时对住宅楼体东、西立面进行外墙保温处理,整体喷涂真石漆,统一色调、统一装饰、统一实施,对建筑立面、景观小品、步行道等进行全域美化亮化,再现了古码头浪漫风情,让生态、文化、居住、娱乐、休闲、观赏相互交融。
金陵古渡公园与宝鸡文化艺术中心相映生辉,风帆步行桥横跨两岸,让历史文化与现代都市拥抱,构成了最美的城市会客厅和文化展示区,呈现出精彩靓丽的城市新地标。笔者走进金陵新村小区,只见立体墙面粉刷一新,铺装人行道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绿色林带缠绕,微地形草坪绿如地毯,鲜花争奇斗艳,车位整齐划一,居民在健身器材上悠闲地锻炼,活泼可爱的孩子在院子里调皮地玩耍,越来越多的城市边角地变成了居民欢声笑语的幸福地。
金陵新村小区居民张军辉说:“我在小区居住10多年了,过去,这里路面破损、污水横流,河床里是荒草滩,一到夏天,苍蝇乱飞,臭气熏天,人不愿意出门。如今,这里的面貌焕然一新,我每天都出门散步,赏花看景,美得很,嫽扎咧!”
借力生态优势让工业经济焕发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也是解决工业文明弊端的一剂良药。作为国家“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重点布局的工业要地,渭滨区工业门类多、种类全,现已形成机床工具、轨道交通、石油装备、航空航天等“六大产业集群”。在创建中,区上把改善工业生态环境作为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重要抓手,对于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企业和工厂,进行整改甚至关停,下猛药整治“低散乱”、出重拳清除“僵尸企业”,盘活资源、引资嫁接,对涉气企业,安装废气处理设备,建设绿色车间,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大气污染;对涉水企业,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安装在线监控系统,更新生产设备,推行水资源循环利用,做到达标排放,做到工业污染源全改造、燃煤锅炉全清零、散乱污企业全治理。
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创建中,区上夯实发展之基,增强发展动力,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助推器”,布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政务信息化、城市智慧化”,强链延链补链,让互联网“加起来”、传感器“联起来”、机器人“动起来”、新材料“用起来”。
创建,让渭滨生态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强大引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发中心、宝鸡西工大智能传感器研究中心等52个产学研项目落地生根,长岭电子等48个新品研发项目入围陕西工业新产品开发项目。合力新能源叉车等43个项目投产达效,机床工具产业园、凌云电子产业园加力提速。智慧工业云平台,为300余户企业数字化改造赋能,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户、高新技术企业95户。目前,全区拥有工业企业1300户,规上工业企业78户,产生了6个中国名牌、6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户企业进入中国500强。
汗水浇灌收获,实干笃定前行。面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新任务、新征程、新挑战,渭滨区摘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桂冠,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了基础。全区上下将在新一届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带领下,乘风破浪再扬帆,奋力朝着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建成西部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新目标,持续加力,用生态文明之笔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