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奏响高质量发展时代强音
——我市创新探索“六个引领开新局”实践活动纪实
    秦川集团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在展览会上受到客商关注

  本报记者庞文渊
  政治引领、产业引领、创新引领、品质引领、项目引领、开放引领“六个引领开新局”实践活动,是我市紧扣省委“学史悟思想强根铸魂、奋进新时代追赶超越”主题活动,创新探索党史学习教育的自选动作,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通过今年生动实践,淬炼了党员干部政治灵魂,激活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提升了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了进一步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感悟思想伟力,接续奋斗、苦干实干,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汇聚同心筑梦合力,本报今日推出《我市创新探索“六个引领开新局”实践活动纪实》,敬请关注!
  上篇
  金秋十月,西秦大地,瓜果飘香,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随着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升温“每周一次党史课”,党员干部在感悟思想伟力、锤炼党性修养中,精神境界得到进一步淬炼升华;在产业发展主战场,延链、补链、强链“链链相扣”,崛起了一个个新兴产业;在科技创新主阵地,神舟系列飞船、C919大型客机、万米深潜器等国之重器,都与宝鸡名企息息相关。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以悟思想为根本,以办实事为重点,以开新局为目标,紧扣“学史悟思想强根铸魂、奋进新时代追赶超越”主题活动,精心谋划,全面布局,丰富载体,围绕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创新探索“六个引领开新局”实践活动,让红色精神绽放新时代光芒,产业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科技创新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当前,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正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用奋进之力加速投身新征程。
  政治引领:强根铸魂有深度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全市各级突出政治引领,强化理论武装,学好“必读书目”夯基垒台,创新载体让学习“活”起来,走村入户送去新鲜的宣讲“套餐”……思想在学习中升华、共识在宣讲中增进、力量在互动中凝聚,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成为知行合一的生动实践。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全市各级党委(党组)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相结合,组织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宝鸡市“四大班子”领导示范带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开展专题研讨,在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上做出表率。
  党史“周周讲”常讲长学。我市创新开展“每周一次党史课”活动,把历史转化为课程、把史料转化为教材、把现场转化为课堂,让红色资源焕发新时代光芒,目前第一阶段15期圆满结束,第二阶段19期已举办16期,累计3万余人次参加,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汲取营养的“红色课堂”。同时,将扶眉战役纪念馆、凤县革命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作为教学点,让“红色资源”变为“红色课堂”,为党史学习教育提质增色。
  宣讲既是理论辅导,又是思想动员。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社区、从企业到校园,对象化、分众化、立体化、互动式宣讲在宝鸡全面铺开。我市把“四史”学习同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紧密结合,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采取分层分批、全员覆盖的形式,扎实推进“百场宣讲进基层”。
  七月份以来,市县两级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宣讲团成员赴田间地头、厂矿车间、校园课堂宣讲。陈仓区虢镇街道老党员将“党课”搬到小区,通过“板凳课堂”带领大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用“乡音”讲“党音”。麟游县两亭镇成立宣讲小分队,利用大喇叭和“板凳会”“庄头会”等方式进行宣讲。目前,全市各级为群众上门宣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上千场次,群众在哪里,宣讲就跟进到哪里、深入到哪里。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行动,并推出了一批惠民利民便民的实招硬招,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目前,全市第一批383个办实事项目已完成投资138亿元,县区3831个事项正在有序推进;第二批321个办实事项目正在有序进行。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连日来,持续强降雨导致我市各县区不同程度出现道路损毁、房屋受损、滑坡落石等灾情,并对我市秋收秋播造成不利影响。全市党员干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防汛抢险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主战场,把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为群众办实事的主阵地,全力以赴抓细抓实防汛救灾各项措施,因地制宜指导组织群众抢收抢种守稳“粮袋子”,全市党员干部学史力行筑牢坚不可摧的“红色堤坝”,在防汛救灾、秋收秋播中践行初心使命。截至目前,全市抢收秋粮142.17万亩,抢种小麦229.37万亩。
  产业引领:转型升级有力度
  党史学习教育“深下去”,产业发展“活起来”。我市从党史中汲取营养,持续壮大现代工业、特色农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跑出发展“加速度”。
  宝鸡作为国家战略布局的工业重镇,优势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对此,我市聚焦装备制造、钛及钛合金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等重点产业,加速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化、智能化、信息化效应。
  不久前,一则好消息传遍西秦大地:“凤凰返乡了”!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及其所属子公司投资建设的宝鸡航天液体动力制造产业基地项目正式签约。宝鸡是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的“老家”,这只“凤凰”落户在宝鸡高新区科技新城西片区,总投资30亿元,建设国际一流的商业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总装生产制造和试验测试基地,以及国内领先的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基地。
  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同时我市把技改作为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宝钛集团、中铁宝桥等大企业不以“强壮”而自满,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工业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如今,宝鸡的工业产品“既可上天,也可入海;既可钻采,也可搭桥”,生产种类和产量持续增加,工业大市正在实现美丽蝶变。 
  工业产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遍地开花”,成为乡村振兴的好风景、群众增收的好“钱”景。陇县奶山羊、岐山臊子面、眉县猕猴桃……这些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明星”。
  陇县“念羊经、发羊财”,全产业链打造饲草、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目前,全县奶山羊存栏达到50.5万只,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1.3亿元。陇县已成为国家现代农业(奶山羊)产业园创建试点县,正在向“百亿生态乳都”目标迈进。岐山县用心做好“一碗面”,让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共建共享“一碗面”经济链。由陕西龙富绿源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投资的岐山面全产业链开发项目覆盖了岐山臊子面从种植、制粉、配料到运输的全产业链条;近期岐山县“一碗面”经济百城千店工程技创中心启动,一系列举措让“一碗面”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农民腰包鼓起来。
  创新引领:增强后劲有厚度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我市坚持创新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今年8月,秦创原(宝鸡)创新促进中心项目成功签约,标志着区域协同、校地企合作进入了新阶段。同时,宝钛集团、中铁宝桥、宝石机械等大企业,攻克了一道道核心技术难关,锻造了国之重器。
  前不久,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山东青岛正式下线,在这套代表世界最尖端技术水平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中,中铁宝桥集团承担了线路轨道系统中的磁浮道岔系统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任务,这组道岔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通过企业研发的智能控制系统,保证道岔转辙稳定、线形流畅。今年我国首台“一键式”人机交互7000米自动化钻机在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顺利通过出厂验收,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少数可自主研制自动化钻机的国家。
  作为我市创新创业“高地”,宝鸡高新区支持宝钛等大企业建设创业孵化平台,牵头组建钛产业创新中心、智能机床创新中心等。今年成功举办的2021国际钛博会暨钛产业高峰论坛,进一步提升了“中国钛谷”核心竞争力。同时,宝鸡高新区形成了“科技+园区”的孵化模式,一批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落户宝鸡高新区,打破了以前企业自有研发机构仅服务企业自身的局限,公共研发机构承担起对某行业、某产业链上诸多企业的服务。目前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4家。
  既有创新“大块头”领航,也有“小巨人”企业逐浪远方。一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拥有各自的“拿手好戏”和“拳头产品”。市工信局着力打造一批具有产业链主导力的“链主”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在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上,我市北方风力机电有限责任公司名列其中。该企业发挥轴类加工优势,在拓宽市场的同时,注重创新驱动,拥有实用新型发明专利8项,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00多万元,带动了周边近40家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了稳定的供应链。
  目前,全市已有陕西四维衡器科技有限公司、麦克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今年上半年,我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8家,较去年同期增长40.8%。如今,创新越来越成为宝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宝鸡制造”正在向“宝鸡智造”加速转变。
  百年华章铸辉煌,崭新伟业已开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市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六个引领开新局”中,用一股子敢闯实干的劲头和勇气,迎难而上,以昂扬的姿态,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力谱写新时代宝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下篇
  精神的伟力,总能带来心灵的震撼;信仰的光芒,总能穿越时空的阻隔。在西秦大地上,一场场党史宣讲、一次次学习研讨、一堂堂现场教学、一件件实事好事……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涌动的浪潮,激荡起全市上下奋力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学史力行贵在知行合一,重在苦干实干。我市创新探索“六个引领开新局”实践活动,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强大引擎,着力构筑对外开放的大通道。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的红色基因、滋养的初心使命,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力量,为我市“十四五”开新局、起好步注入强劲动力,在砥砺奋进中全面开启新征程。
  品质引领:惠及民生有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梳理百年党史我们发现:一个宗旨始终不渝,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答好人民生活幸福这一命题。全市党员干部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提升生活品质、生态品质、城市品质。
  高品质生活是高质量发展的“标配”。我市以百姓所思所盼为方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了一批上学、看病、就业、停车等“急难愁盼”问题。市教育局在全市305所中小学推行课后延时服务,解决了“四点半”放学后家长接孩子难题;市人社局推进稳就业保就业“十大行动”,扶风县、凤县等建设社区工厂,群众“家门口”实现就业;市公安局实施市区机动车夜间免费停放等40项便民服务措施,停车难不再难……一批批热点难点民生问题解决,为群众幸福生活“加分”。
  住有所居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石。今年以来,我市在办实事中,强弱项、补短板,完善老旧小区居住功能、优化人居环境、提升服务水平,群众感受到了“幸福来敲门”的喜悦。渭滨区已完成134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其中渭工路63号院告别脏乱差,环境美如画。在提升硬件设施的同时,推进物业管理,每天活跃着“美容师”“护卫队”“我帮你”服务队,群众幸福感节节攀升。
  高质量文化供给为“品质生活”赋能。我市新建改造12个县区文化馆、图书馆,新建提升80个镇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1438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深挖地方文化,《青铜》《周原儿女》《望鲁台》等一批精品剧目对外公演,优质文化“大餐”送到百姓的家门口。
  好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市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空气更净爽了。同时,我市下足绣花功夫,改善城市环境,办好为民实事,植物园、联盟、陆港跨渭河大桥建成通车,大庆路、清姜路等30多条城市道路提标改造,246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现代路桥、美丽夜景、特色游园成为市民网红打卡地。
  今年我市出台《宝鸡市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方案》(2021-2023年),将利用三年时间,实施商贸市场、“厕所革命”、停车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绿化品质等“十大品质提升行动”,让城市治理的针脚更细密、运行更顺畅、群众更舒心。 
  近日,两条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传遍三秦大地:一条是联合国人居署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公布2021年联合国人居奖获奖名单。宝鸡市以绿色低碳理念为中低收入居民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创新实践,从世界各国170多项提名中脱颖而出,成为亚洲和我国唯一获奖城市,也是西北地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另一条是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渭滨区成功荣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开创了西北主城区获得此项殊荣的先河。
  项目引领:加快发展有速度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重要抓手。我市从党史中汲取营养,激活重点项目建设的奋斗力量,新建项目抓开工、续建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达产,跑出加快发展的“加速度”。
  市级领导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各县区各部门拓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通过领导包抓、专班跟进、现场观摩、建立台账、督查通报等措施,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强烈共识,营造出比拼争先、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
  产业项目夯实发展底盘。陕西瑞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宝鸡高新区建设的贵金属催化剂制备与再生项目总投资6.1亿元,其中年度投资1.16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国西部最大、最先进的贵金属催化剂生产与再生基地。
  技改项目让“老树发新枝”。宝鸡合力叉车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老企业,今年,公司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总投资1.25亿元,进行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改,加速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项目技改后,预计年产值5.5亿元以上,税收5000万元。
  好环境按下发展“快进键”。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制定实施“压缩时间迅速办”“无须见面网上办”等5类22项行政审批事项,使快办理、少跑路成为现实;宝鸡市税务局80名“税务管家”持证上岗、贴心服务,为全市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量体裁衣”式优质服务;凤翔区创新开展“我为企业办实事”实践活动,为企业抢占市场构筑绿色通道。
  招大商、大招商持续发力。我市列出钛及钛合金、航空航天、新能源、食品产业等13条产业链,每个产业链绘制招商“路线图”,按图索骥招大商。通过举办钛博会、石油装备跨采会等专题招商活动,启用“宝鸡招商云平台”App智慧招商等举措,引来上千个项目延链、补链、强链。经过两年多不懈跟进,今年8月27日,蔡家坡经开区管委会与德国福士集团(VOSS)正式签订总部企业入区协议,引来了德国汽车管路连接技术的“隐形冠军”。铜合金材料技术属于“卡脖子”技术难题,扶风县招引了斯瑞新型铜合金材料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1亿元,解决5G和半导体部分材料替代进口难题,目前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
  记者漫步西秦大地,从拔地而起的现代工厂到关系群众福祉的民生工程、从机器轰鸣的产业园区到加快建设的新材料基地、从技改赋能的老企业到科技创新的“高精尖”,随处都能感受到项目建设的“激情与速度”。今年截至9月底,全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870.93亿元,完成率84.77%,已开工344个,开工率98.85%;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304个,到位资金1266.95亿元。
  开放引领:开创新局有广度
  不沿边、不靠海、地处西北内陆的宝鸡,如何敞开大门,迎纳四海宾朋?我市党员干部在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中,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依然严峻的全球疫情,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开放的通道更加畅通。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大陆桥走廊和西部陆海走廊两条综合性交通廊道在宝鸡交会。宝鸡机场加力提速,宝坪高速建成通车、旬凤高速正在抓紧实施扫尾工程,新增高速公路181公里,通车里程达到45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随着一批宝鸡对外开放大通道重大项目快速推进,“筑”就了宝鸡对外开放大通道。
  开放的平台更加宽广。宝鸡港务区强力推进空港新城、陆港新城、综合保税区和会展中心四大组团一体化发展。今年初,宝鸡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成为西部唯一非省会城市综保区,目前入驻企业24户。今年6月份,宝鸡综合保税区跨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陕果集团跨境体验店开业,成为我市首个落户综合保税区的跨境商品购物体验店,凸显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辐射作用。
  开放的窗口越来越多。作为钛博会的永久主办地,今年4月,我市成功举办2021中国钛谷国际钛产业博览会,达成合作项目29个,总金额71亿元,钛博会已成为宝鸡扩大开放的重要窗口,国际钛企业进入中国、中国钛产业走向世界的新渠道。今年5月,我市举行第五届中国(宝鸡)国际工业品采购展览会(石油装备跨国采购会),展馆面积和参展商数量创历年之最。目前,宝鸡与世界上15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对外开放达到了新高度。今年前7个月,我市实现进出口总值44.11亿元,位居全省第三,众多“宝鸡制造”漂洋过海出口到海外。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砥砺奋进启航新征程。当前,全市上下在持续深化“四史”学习教育中,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相结合,以更大的决心和信心,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昂首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