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雨多,61岁的谢金虎家里的9亩猕猴桃还没有卖出去,他告诉记者,他并不发愁这些桃子,迟早客商会上门来收,肯定能卖完。他现在最忧心的,是已经有数百年历史的唐家院舞狮这个省级非遗项目后继乏人。
谢金虎家在距眉县县城十七公里处霸王河边景色美丽的营头镇新河村,这里原名唐家院村,是闻名关中的舞狮之乡。2016年,唐家院舞狮与眉县的高跷赶犟驴、威风战鼓等6个项目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谢金虎是唐家院舞狮的第六代传承人,他告诉记者,父亲年轻时就喜欢耍狮子,他从小跟着父亲逢年过节时走村串户,每一次演出,那热闹非凡的场景让自己兴奋不已。每个村子答谢舞狮队的一捆捆油炸麻花、一包包点心等好吃的东西,让他和小伙伴们大饱口福。于是,他小小年纪便热爱上了耍狮子,而且不仅认认真真跟父亲学习各种基本功,还说服同村的好朋友一起练习耍狮子的功夫。几十年过去了,他从小谢成了老谢,但对耍狮子的热情,还像当年一样炽热。
唐家院舞狮是眉县当地人逢年过节时的主要文化娱乐活动之一,最早可追溯到明末清初,由当地民间传说“人狮搏斗”的故事逐步演化而来。因其地方风味浓厚,表现形式传统,热闹有趣,深受群众喜爱。现在唐家院舞狮已成为当地群众节日庆典、促销助兴等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演出内容。唐家院舞狮作为眉县地方民间艺术的特殊表现形式,具有不可低估的艺术价值,1989年在宝鸡市文化艺术节展演中,唐家院舞狮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2009年参加“文化国门·魅力宝鸡”北京国际机场大型民间艺术展演活动,不少国际友人纷纷竖起大拇指。
今年6月,记者第一次见到老谢时,他正在眉县职中给四十多个学生精心传授唐家院舞狮的绝技,这是眉县文化馆“非遗进校园”的一项工作,邀请他和另外几个传承人分别为学生们上课。在教学楼前的空地上,学生们抬了四张课桌拼在一起,老谢把五彩的狮子道具披在身上做示范,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他开拳踢脚,左走右移,意思是在引诱对面的狮子起舞。他给学生讲解说他扮演的是勇猛威武的大狮子,对面会有一个或两个活泼可爱的小狮子,他们是对手戏。只见老谢时而腾空跃起,时而在地上翻滚,引得学生们不断拍手叫好。
老谢现场一遍一遍做着示范,非常耐心。在学习基础动作的间歇,他还不时鼓励学生们不要害怕,只要把动作做规范,就不会有危险。
10月中旬,记者再次见到老谢,他正在联系客商来他家里收购猕猴桃,但是他心里最牵挂的,还是最终确定能跟着他练下去的15个职中学生。老谢上半年花了3个月时间,一共去职中上了15次课,有几个学生已经能够单独表演了,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些怕吃苦,因为他们生活中其他娱乐项目太多了,所以并不像老谢年轻时对舞狮那么痴迷,而且身体素质也没有老谢当年壮实。
老谢拿出他新买不久的狮子戏装,很爱惜地摸着。他告诉记者,唐家院舞狮有很多排练的戏本,内容非常丰富,也很有特色。在表演形式上,主要是由两个成年狮子上场表演,周围搭配一群幼狮助场。一个成年狮子由前后两个人装扮而成,长度一般在三米左右,红色为雄狮,绿色为雌狮,色彩艳丽,极具夸张性,由一个“喜神”在前面引领逗玩,配合十分默契,加上让人感到时而欢快时而紧张的鼓乐,一场表演很是吸引人。狮子不断上蹿下跳,做出跳跃、捕食、腾挪、挠痒痒等各种诙谐逗趣的动作。在激烈的锣鼓声中,扮演“喜神”的演员手脚麻利地爬上方桌,将银刷高高举起,逗引狮子一跃而上,抬起前脚向上立起,摇头摆尾,把祝福送给四面八方的观众。
他们以前串村游演时,遇到宽敞的地方,就地围一个圆场就开始表演。老谢说,大家的表演惊险刺激、技巧精湛,既威武雄壮,又憨态可掬,最具特色的是每场表演都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如丑娘梳妆、火焰山、过云梯、犀牛望月、金龟下蛋、麒麟送子、天宫捞月等,每个故事都富有一定的哲理和浓厚的趣味,让观众目不暇接、赞不绝口。
过去农村的文化生活比较单调,过年时附近村子的人都邀请老谢他们过去舞狮子、赶旱船,他说一起出门演出的经常有七八十人,最多时有一百多人,整个队伍浩浩荡荡,各村的人对他们都热情招呼,好像自家人一样。
现在,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没有几个人愿意跟他下功夫学舞狮,而当年和老谢一起耍的那些人也都已六十多岁,耍不动了。到职中来给这些学生教舞狮,老谢原本想把一身的功夫都传授给他们,但是学生们好像并不是太感兴趣,学的时候也没有老谢当年的那股子钻劲,所以只是教了一些基本动作,最后经过筛选留下来的15个学生,有的马上就毕业了,要去外地打工,有的还是下不了苦功,这让老谢感到很烦恼。
今年7月,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在安徽黄山体育馆举行,来自全国45所高校的近千名运动员齐聚黄山,一展风采。竞赛项目包括舞龙、舞狮、荷花龙、舞龙教学项目、传统项目等等。老谢看到这条消息感叹地说:“就是要让年轻人把传统非遗项目的接力棒接过去,才能让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文化宝贝,不至于失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