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勇傅文
近日上映的主旋律题材电影《长津湖》,通过再现71年前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那场壮烈战斗,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场大规模、立体化、强冲击的战争视觉盛宴,引发了媒体的广泛讨论。这部时长176分钟的电影,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镜头语言,精彩诠释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这四大主题,展现了具有民族气派的中国化电影叙事风格。
诠释了中国人基于家国情怀的
爱国主义精神
影片以伍百里、伍千里、伍万里三兄弟前赴后继奔赴疆场为叙事主线拉开战争大幕。百、千、万,隐喻全体中华儿女;百里、千里、万里,则隐喻祖国的大好河山。伍氏三兄弟的从军故事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斗口号得到精彩演绎。
透过银幕,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志愿军对阵美联军,几乎是一场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间的直接比拼。当敌人轰炸机将大地变成火海时,志愿军战士只能长久匍匐;当敌人坦克四处横行时,志愿军战士只能用轻武器应对;当敌人吃着火鸡唱着圣诞歌时,志愿军战士每天只能啃一个冻土豆。然而,就是在这种极其悬殊的兵器和补给对比中,志愿军还是取得了全歼美军王牌部队“北极熊团”的胜利,创造了战争奇迹。奇迹的创造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贯穿影片始终的中国人基于家国情怀的爱国主义精神,而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又是通过影片浓郁的浪漫主义叙事表达出来。
影片中,伍家栖身于江南水乡的渔舟之上。大哥伍百里在解放战争中战死沙场,二哥伍千里捧着一抔骨灰还乡。探亲路上,影片用诗意的镜头展现了战争过后江南水乡烟雨迷蒙、鱼鹰恬静、炊烟袅袅、顽童嬉戏的柔美。然而,当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部队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为了全国人民,为了大好河山,数以万计的好儿郎再上战场。等伍千里重新出发的时候,电影由柔美转为壮美,影片把小家庭置放在一个宏大场景之中,奔赴战场的伍千里,身后的家越来越远,眼前的河越来越宽。镜头从家门边的河切换到国门边的江,隐喻着伍氏兄弟为了祖国“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爱国情怀。
诠释了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的
集体主义精神
敌我装备天差地别,是不是意味着志愿军战士必将无所作为?影片中,伍千里告诉伍万里,“上了战场难道要跟敌人说,你强我弱,你欺负人吗?”面对强敌,志愿军战士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展现出超凡的战斗意志和战斗能力。这种超强的战斗力毫无疑问源自集体主义。
美军在感恩节享受大鱼大肉,但是却处处展示出“丰盛中的无情”。有士兵想插队加菜,很快被其他人挤出去,被挤对的士兵委屈地说,“我不过是想要一块腌肉”。试想,连一块腌肉都不能共享的军队,能有什么高尚情怀?与美联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隐藏在冰雪山谷里的志愿军却充满了“匮乏中的温暖”。一个崩掉牙的土豆都能被志愿军战士倒几次手,战士们把硬得咬不动的土豆留给自己,把稍微软一点的留着分给别人。有了这样的集体主义精神,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雷公会不顾个人安危毅然“送走”标识弹吸引美机轰炸,为什么雷公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竟是“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
影片对集体主义的演绎还通过伍万里在集体中的成长表现出来。刚刚入伍的伍万里心地善良却野性未收,言谈举止和七连格格不入,总是去挑衅集体的帮助,可战争的残酷迅速教育了他。目睹了战友的牺牲,他开始简单地认为,“杀20个敌人就是英雄”。这时伍千里教给他的却是“有的枪必须开,有的枪可以不开”。这句看似教育伍万里,却对比出仁义之师与豺狼之师的明显区别。最终,在七连这个光荣的集体里,在哥哥和战友的感召下,伍万里不仅在集体里成长为合格的战士,更在集体里成长为高尚的人。
诠释了信念坚定矢志奋斗的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单纯的悲壮还不足以诠释影片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支撑着志愿军战士以弱抗强并取得胜利的,是信念坚定、矢志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影片一开始就用镜头刻画了战争双方极不对称的军事实力和志愿军战士面临的极为艰难的战争条件。美联军不仅地面部队全部机械化,还掌握着战场上的制空权。志愿军战士基本上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作战。长津湖战役进行时,朝鲜半岛正遭遇50年一遇的严寒,志愿军战士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中纵横驰骋、前仆后继。正是在这种艰难困苦的大背景中,影片用饱满的镜头成功雕凿出胸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志愿军战士群像。
影片中,第九兵团各部之间的“互呛”和“北极熊团”官兵的嘚瑟构成的反差极为明显。北极熊团官兵的嘚瑟不过是依仗先进装备的碾压,而第九兵团各部之间的“互呛”背后则是“想要枪炮就自己去战场上缴”的豪迈,通过细节刻画,把志愿军战士的乐观豁达展示得淋漓尽致。雷公在睡梦中都能听到吃包子的声音,激动得秒醒撞头。七连完成运送电台任务后,一位战士包扎伤口时想要喊疼,却让另一名战士用馒头堵住嘴,然后就是哈哈大笑。志愿军在卧冰爬雪之后终于等来冲锋号令,冲锋口令居然是“开饭喽!”影片还给了壮烈牺牲的“特级英雄”杨根思一组字幕特写,“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三个“不相信”正是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生动写照。
在巨大的困难面前,志愿军战士以迅猛的乐观面对一切。实际上,革命乐观主义是中国战争影片中非常宝贵的一种叙事态度。在这种革命乐观主义氛围中,我们看到了志愿军战士们闪耀着一种人性的光辉。
诠释了不畏艰险敢打必胜的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影片最大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坚持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英雄主义叙事,为志愿军战士唱响了一首英雄主义的昂扬赞歌。
长津湖战役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陆战第一师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与此同时,面对强敌,志愿军也遭受了重大伤亡。此役第九兵团战斗伤亡19202人,冻死冻伤32954人,损失兵力超过全军的三分之一。经此一役,第九兵团被迫退出战斗序列,回国休整。
影片中这群英雄是通过两条线索展现出来的。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伍氏三兄弟前赴后继奔赴战场。从列车被炸的惨烈,到乱石阵上的隐忍;从通信塔之战的紧张激烈,到新兴里战斗的气壮山河,伍氏三兄弟与雷公、余从戎、平河等战友用热血与生命践行保家卫国的誓言。与之并行的是另一个英雄线索:毛岸英向彭德怀主动请缨,毛泽东将儿子送上战场,而岸英最终血洒异国土地。影片通过艺术再现战争的残酷悲壮,反衬出艰苦环境里全体中华儿女的英勇无畏。
影片的英雄叙事最终在冰雪群雕中被推上高潮。长津湖战役最惨烈的战斗爆发于水门桥,这座卡在美军突围必经之路上的大桥,被志愿军前赴后继炸毁了三次,但是每次美军都能凭借强大的后勤力量重新修复。最后一次,美联军干脆从驻日美军基地空运钢梁铁索,搭建了一座载重超过五十吨的全新大桥。而此时此刻,历经艰险穿插到位,埋伏在道路两侧的志愿军战士却再也无法打出一发子弹,因为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已经夺走了他们的生命,一座座不屈的战士冰雕依旧保持着冲击的阵形。通过细节刻画和人物特写,影片展现了志愿军不惧强敌、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壮歌。
总而言之,影片《长津湖》通过诠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展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