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扫盲改变命运
刁江岭
  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高低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扫盲运动,让人民群众享有文化和教育的权利,普遍提高了文化素质,实现了物质和精神上的解放,是一场文化壮举。
  宝鸡是周秦文化发祥地,可在新中国成立前,80%以上的宝鸡人是文盲。尤其在农村地区,有的地方甚至十里八乡也找不出一位识文断字的人。过去,受教育的权利一直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普通人想要“逆袭”,必须付出极高的代价,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因为不识字,劳动人民没有话语权,他们被地主、资本家残酷剥削、愚弄,被洗脑后,有的人甚至以为贫穷落后是与生俱来的。新中国成立了,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翻了身,但是“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简单口号,人民要当家作主,首先要有文化。否则把“家”给你,你没能力当,权力最终还是会落到一小部分人手里。因此,扫盲运动的最大作用就是让人民知道什么是“人”,明白抗争的意义和奋斗的目的。
  扫盲运动是数千年来,第一次大规模地让普通百姓学习文化、接受教育,一开始就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在宝鸡地区,开设了大量的冬学、夜校、识字组,孩子教妈妈认字、夫妻互教互学的感人场面随处可见,人民群众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知识,很多群众第一次亲手写出了自己的名字,感受到个人尊严和文化的魅力。普通劳动者获得了文化知识,将其运用到生产生活中,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进步,西秦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声势浩大的扫盲运动不仅有效降低了西秦群众的文盲率,也改变了一代人的生活和命运,为新中国建设以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周秦文化在宝鸡得以传承与弘扬。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