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本市新闻·广告
第04版:文化周刊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今日高新
第08版:百姓关注·广告
标题导航
|
又是一年中秋节
“千里共婵娟”
“小饼如嚼月”
桂花香满城
犀牛望月镜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小饼如嚼月”
本报记者张琼
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应节食物。近日,我市超市、糕点房里“广式”“苏式”“京式”等各式各样的月饼,提醒着人们中秋节即将来临。
中秋节始于唐代、盛行于宋,至明清时已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月饼”一词最早出自宋人吴自牧的《梦梁录》,明代书籍《西湖游览志馀》记述了中秋节互赠月饼的风俗:“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可见,一块小月饼亦有久远的历史。
9月14日一大早,渭滨区白师傅从烤箱里取出刚做好的月饼,40个手工五仁月饼被整齐地摆在盘中。白师傅过去做月饼会用到木模具,月饼模子一般是用梨木或枣木制成,各家不一样,图案丰富多彩。如今,木质月饼模子已很难寻到,白师傅选用了网上买来的塑料模具。
各地月饼不尽相同,白师傅谈到延安月饼和宝鸡月饼的差别。白师傅在陕北长大,跟家人学会了延安月饼的制作方法,延安月饼有的很大,比两个手掌还大,有的很小,仅掌心般大小。白师傅回忆,过去延安月饼多是五仁、枣泥和豆沙馅儿,印花也并不繁复,关键步骤是在土炉子里烘烤,烤出来的月饼酥香可口。来宝鸡后,白师傅跟当地人学做起宝鸡月饼,宝鸡月饼更精巧一些,口味较延安月饼偏甜。
60后市民卢建民谈到,过去家里会做“月饼馍”,中秋节与家人分食或送亲友,比如中秋节女儿看娘,会带上“月饼馍”作为礼物。“月饼馍”用油搓面做皮,里面装上糖、芝麻、核桃仁、大枣等,再压上模具,模具上刻月亮、云彩、桂树、兔子等图案,好看也好吃。
不论哪种样式、何种口味,月饼的寓意是一样的。苏轼写过一首叫《月饼》的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吃着小而圆的月饼,就像嚼月一样,安静地品味着月饼酥而甜的味道,想起故乡家人,不知不觉间泪水打湿了手巾……一块小小的月饼穿越古今,纵使变了口味和花样,却依然传递着团圆、相思的节日情感。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