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让粉丝文化清朗明澈
本报记者张晓燕张琼
  “粉丝”是英语“fans”的谐音,本意指迷恋、崇拜某个名人的人,网络语言“饭圈”为粉丝圈子的简称。
  《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统计,我国未成年网民参加粉丝应援的比例达到8%,粉丝群体呈现低龄化趋势。应援集资、拉票打榜、谩骂拉踩、侵犯隐私、攀比炫耀等非理性的追星行为,正在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今夏,中央网信办启动为期两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整治不良粉丝文化乱象,让粉丝文化向阳生长的声音,愈来愈响。
  粉丝文化里的正负效应
  偶像崇拜是古往今来人们的精神爱好,崇高美好的精神崇拜,催发向上力量。
  古有孔夫子追崇周公,周游列国提倡周礼,孔子许久未梦到周公,会发出哀伤的叹息;诗圣杜甫喜爱李白,给李白写下十余首诗,仅诗名称就有怀李白、忆李白、梦李白等;今有千千万万青少年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根植在祖国花朵心中……美好的精神偶像就像是一轮明月,投射在人们的心湖,散发着明媚暖色。
  近年来,随着文化娱乐产业的发达、媒介渠道的拓宽、海量信息的汹涌,明星、网红在互联网“扩声器”的助推下,流量陡增,光环增强,粉丝群体日益增长,粉丝文化中的正负效应也日渐呈现。
  我市18岁青年李小冬说:“喜欢一个人没有错,我喜欢实力派演技明星。比起长相和人设,我更欣赏演技派的敬业精神和对角色的认真演绎。”李小冬把自己划入理性追星人群,不为明星打榜、不参加粉丝后援会、不加入粉丝群。李小冬说:“当前的‘饭圈文化’我很不喜欢,像后援会和所谓的‘大粉’没有正规明确的管理制度和运营方法。他们通过各种打榜、投票控评,提升所喜欢明星的‘商业价值’。可明星价值的提升,难道不应该靠自己的作品吗?”
  正在外地读大二的宝鸡籍学生刘可喜欢京剧六年有余,因为一出《失子惊疯》,刘可喜欢上了牟元笛这个乾旦。此后,牟元笛主演的戏,她在手机上反复观看,时不时还跟着唱。她为牟元笛写小诗,也曾去现场欣赏他的戏。刘可说,过去戏迷捧角儿有“文捧”和“武捧”,文捧是为戏曲演员写文表达赞美;武捧就很不理智,他们通常买下一个场子前排中间的座位,当自己喜欢的演员上台时卖力喝彩,当别的演员上台时就离场或拉踩,让演员和观众不舒服。刘可说:“如今的‘饭圈’就像过去的‘武捧’一样,很不好!”
  对畸形“饭圈”乱象说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孟威曾在媒体上说:“理性追星可以收获乐趣、新的社交关系以及以偶像为榜样的鞭策,具有正向作用。”
  相反,非理性追星则让“喜欢”变了味儿,粉丝中有很多未成年人,心智还未成熟,受到鼓动后很容易冲动,从而无节制投入金钱、时间、情感,甚至漠视公序良俗,产生偏执、谩骂、侵犯隐私等行为,这种不良现象应坚决制止。
  今年5月,粉丝为给某选秀节目中的明星助力,大量购买节目赞助商的乳饮品,然后雇人将瓶盖揭下,用于扫码投票,乳饮品则被倒入水沟。最终,这档选秀节目被责令停止录制。
  一些明星要登上微博明星势力榜,需要粉丝真金白银地在网上送“花”,一朵花2元钱,一直赠送到“爱豆”升至理想名次。今年8月,微博明星势力榜下线。
  某两个明星粉丝群彼此看不上,开启网上“互撕”模式,相互拉踩、谩骂,胁迫明星放弃一影视剧的参演。日前,某明星工作室、粉丝群被禁言……
  “饭圈”乱象不仅扰乱文化市场秩序,还给青少年的三观造成冲击,沉醉于娱乐节目、影视剧中的青少年,很容易被明星表面的光鲜所吸引。
  我市00后青年小唐(化名)曾因喜欢某明星饰演的一个角色,加入某粉丝后援会。她发现,“粉头”熟练掌握“虐粉”话术,会让人形成一种“这个明星会因我而更好”的错觉,并用“别家有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有”“他值得更好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等话语,引导粉丝为某明星应援、花钱。如果在打榜应援、购买代言商品等活动中花钱不积极,在与别家粉丝“互撕”中不够用力,就会受到鄙视、孤立,甚至被言语指责“不配爱”,被质疑是否真的喜欢这个明星。在这种畸形的追星小群体里,小唐心情起伏不定,果断退出粉丝后援会。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在《北京日报》发文谈道:“某些粉丝文化‘势力化’和‘利益化’的现象,实际上已经有了相当的负面效应。”
  引导青少年理性追星
  面对粉丝文化的杂草丛生,需要社会各界力量一起来除一除草、驱一驱虫。“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亮剑”以来,取得阶段性成效: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解散不良话题814个,拦截下架涉嫌集资引流的小程序39款……这一行动,大快人心。
  除过加强对明星、粉丝团队、文化娱乐市场等的监督,持久净化粉丝文化,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关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引导青少年理性追星。我市一学生家长刘清波说,如果对孩子多一些平视,少一些俯视,可能会更亲近孩子的精神世界,孩子有时可能只是被明星某一方面的美好所吸引。如果给予足够陪伴和引导,让孩子学习某个角色身上的优秀品格、某位明星身上的拼搏自律,让喜欢某个人变成一件阳光的事儿。
  青少年该追什么样的星?如何引导孩子选择更崇高、更有价值的“星”去追?这些老话题仍值得我们深思,涵养追逐革命之星、抗疫之星、科技之星等清风正气,迫在眉睫。
  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教师刘秦渭谈道:“如果优秀的文化不去吸引孩子,那低俗的文化就会乘虚而入。青少年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能力强,青少年精神思想领域的教育引导尤为重要,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在这方面大有可为。”刘秦渭举例,经二路小学有一个红色文化书吧,门口张贴着火箭军精神等宣传画,书吧里有《小英雄雨来》《烽火三少年》《两个小八路》等红色故事书籍。有时,学校会邀请部队的战士来给孩子们讲军事课和革命故事,许多孩子用日记、纸条等表达了对军人的崇拜之情。刘秦渭说:“红色文化有利于培养时代新人,在孩子心里种下爱党爱国的种子。”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