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梅王蕊
前段时间,本报曾刊发了一篇题为《劈波斩浪七十载健康送达百万人——“骨科航母”是如何铸就的?》的报道,向广大市民详细介绍了宝鸡市中医医院(宝鸡市骨科医院、宝鸡市中医药研究所)骨科,这一集创伤、关节、骨病、脊柱、手外、足踝、康复、运动、儿骨、支具室9大专业11个病区,医教研康复一体化骨科服务体系的“风姿”。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艘“骨科航母”内部,去探究其“超强续航”能力。
脊柱内镜守护生命的大梁
7月初,71岁的杨女士前往该院脊柱二科复查,见到科室主任卫建民、医生冯万立等人便说:“你们看,我现在走路、跑步、做家务都没问题,你们真了不起……”
原来,2018年杨女士突然出现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等问题,在其他医院以骨质疏松性骨折接受了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手术治疗,但其腰背部疼痛并无明显缓解。于是,她便找到了卫建民。看了杨女士的各项检查报告,卫建民怀疑她并非简单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便为其安排了肿瘤标记物、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等检查,结合其40年前曾患过“肺结核”的病史,卫建民确认其为胸11-12结核并出现脓肿。
脊柱结核作为肺外结核的常见形式,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腰背部疼痛,手术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但传统的开胸手术伤口深、风险高、恢复慢、手术禁忌证多,最终卫建民为杨女士实施了其在全国率先开展的经皮脊柱内镜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既达到了开放手术的效果,又很好地避免了开放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这项新技术自开展以来,已成功治愈40余位脊柱结核患者。
脊柱内镜微创治疗是宝鸡市中医医院脊柱专科的“拿手好戏”。大量的临床经验也证实了,脊柱内镜微创治疗带给患者的收益是显而易见的。
脊柱一科副主任王少飞说,他曾同时治疗过两个病情相似的腰椎滑脱病人,后因种种原因,一个患者接受了微创治疗,另一个患者则做了开放手术。做开放手术的患者,输血600cc左右,术后在病床上躺了整整两周时间。而接受微创手术的患者不但没有输血,术后一周就成功下床活动了。
正因如此,患者对微创技术的需求与日俱增。脊柱二科自2011年开展脊柱内镜微创治疗以来,其病例数已超过5000例,不仅是全省各类医院中的“老大”,甚至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都是响当当的。
在这里,脊柱内镜的发展,从胸椎到腰椎,再到颈椎;从单纯的减压手术到融合手术,从退变性疾病到脊柱结核感染肿瘤、脊柱先天性发育不良,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实现了脊柱内镜技术对全脊柱疾病“一网打尽”。而脊柱一科、脊柱三科通过强化患者围术期各项管理,依靠自身雄厚的中医药特色技术,融贯中西。如中医“颈操”“定点复位、杠杆微调”复位法,中药内服外用治疗颈椎病、颈肩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疗效显著。脊柱三科学科带头人王小明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科室在脊柱微创技术上持续深耕,秉承“用最小的创伤为患者解决痛苦”的原则,微创手术病例已超过手术总量的一半。而其独有的中医药结合术后治疗,也成为科室一大“法宝”。针对很多病人反馈的术后当天疼痛感强烈的情况,科室在与麻醉科反复沟通后,通过镇痛泵镇痛、“鸡尾酒疗法”及活血舒筋中药汤剂的方式,大大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与出血,得到患者一致称赞。
“阶梯”治疗让患者告别关节疾病
骨关节一科是宝鸡地区成立最早、最具规模的关节疾病专业诊疗科室,先后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和陕西省重点中医专科,年门急诊量1.7万余人次,相继开展了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髋关节置换术和膝、髋关节翻修术及人工肩关节置换术等大量高难度关节外科及创伤骨科手术,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科室学科带头人李军,还创新性地将3D打印技术引入微创关节镜技术,实现了关节置换技术又一次飞跃。
“精治关节病,健康伴你行”,在这里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近年来,骨关节一科将“快速康复理念”融入科室日常工作中。这不,今年5月,甘肃两当的王女士,因大骨病、关节炎住进了骨关节一科,入院时她双腿“O”形程度严重,拄着双拐、无法下蹲,生活不能自理。考虑到患者已经68岁,同时进行双膝关节置换手术,对患者创伤过大、感染风险高,且不利于患者后期康复,最终科室医生在3个月时间内分两次为其做了手术。术后,王女士明显感觉腿不疼了,而且活动越来越灵活,两条腿都变直了,整个人“长高”了约6厘米。
骨关节一科副主任许兴辉说,术前3天科室就对王女士进行了提前镇痛和心理干预;术中,还采用了“鸡尾酒疗法”,使其不因剧烈疼痛而错失最佳康复锻炼时机。
从服药到关节腔内药物和PRP治疗,再到关节镜下治疗,最后到关节置换,作为宝鸡地区诊疗骨关节疾病手段最全面的关节疾病专科,骨关节二科已开展髋、膝关节置换术十余年,经验丰富,其全关节镜下关节疾病微创手术治疗、膝关节关节炎阶梯治疗技术,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但采访中,该学科带头人张建林几次说:“人工关节是不得已的选择,保膝、保髋、保关节原有的自然功能属性才是王道。”这是他的个人观点,亦是科室全体人员努力的方向。因此,在保关节治疗技术领域,科室一直在不断探索。
骨关节专科医护人员将“精益求精、开拓进取,建立一个学习型、创新型的合作团队,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作为服务宗旨和理念,贯穿到日常的诊疗护理工作中,在开展各类膝、髋、肩、肘关节疾患诊断和阶梯化治疗的同时,进行专科康复指导。患者出院前,责任护士还会给其送上一份科室自制的康复指导宣传资料,以便其在家进行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并通过微信给患者推送相关科普知识,督促、提醒其按时、适量锻炼,以便早日康复。
精治骨伤病助病人重新强健筋骨
作为市中医医院的传统优势科室,骨伤科在宝鸡及周边地区享有盛名。其中骨伤一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宝鸡地区最早成立的环骨盆专科,在我市率先开展了复杂骨盆髋臼骨折微创治疗,深受广大患者信任。科室常年与西交大一、二附院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唐都医院及西安红会医院等有紧密的技术合作关系。
学科带头人林强,作为骨科医院最年轻的主任,他带领的团队,目前承担着4项院级新技术科研课题、1项市卫健委科研课题,累计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从“望闻问切”到“现代医疗技术”,从“治病”到“治未病”,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林强都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他说:“传统的中医药技术,如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等有一定的优势。但现在的人对身体功能的要求、对自身疾病的关注度相比以前更高了,所以我们在开展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还会视情况结合微创类手术技术,帮助患者解决一些因疾病带来的困扰或后遗症、并发症等。我们的宗旨是,能保守治疗的绝不开刀,这样既能节约医疗资源,对病人来说风险更小,对医生来说工作量也小一些。”
说到微创手术,就不得不说骨伤一科的环骨盆手术技术。今年6月,31岁的贺先生因车祸受伤被送进了该科,骨盆骨折、右侧髂骨翼骨折、右侧耻骨上下支骨折、左侧耻骨下支骨折和腰4、5左侧横突骨折……面对这么“棘手”的患者,难度大、风险高的复杂骨盆骨折手术在所难免,但考虑到患者很年轻,最终科室医生为患者实施了目前在全省也鲜有医院开展的经皮骨盆前环内支架固定INFIX手术,不仅创伤小、出血少、保护了骨块血供,而且为患者术后身体功能恢复创造了先决条件。
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的骨伤二科,长期致力于开展四肢创伤和疑难骨病的手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别针对创伤所致的中老年人四肢损伤,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手术技巧。学科带头人黄永红及科室多位高年资医生,均担任“中国老年学会骨科西北区专家委员会”委员,通过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为老年创伤专科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2019年,科室率先在宝鸡地区建立“老年创伤骨科”专科病房,并逐步推广与开展ERAS模式下老年髋部骨折示范病房建设。科室医疗团队通过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术期优化措施,减轻广大老年患者机体的应激反应,促进其术后加速康复,达到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降低再入院风险和死亡风险的目的,为广大老年骨折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福音。
谈“骨”论“筋”为健康保驾护航
市中医医院不仅脊柱、骨伤及关节专科领跑全市,其运动医学、小儿骨科、足踝外科这类其他医院不愿多涉猎的学科在这也成了“大热门”,这得益于科室学科带头人精湛的专业技术。
作为全市唯一一家专业的运动医学专科,科室医护人员始终将“早日康复、重返运动”作为学科发展的方向。学科带头人杨红梅自2002年接触运动医学以来,凭着一腔热血入门,到深耕关节镜微创外科技术,再到重视运动康复,逐步将康复治疗介入手术全过程,打造“医生+康复师+患者”三者相结合的特色康复模式。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健身队伍中,运动医学科服务对象也从职业人群扩展到普通市民。据杨红梅介绍,科室主要有两大治疗人群:以青壮年为主的运动损伤人群和存在慢性劳损、关节退行性病变的中老年人。其中,运动损伤人群作为科室诊疗服务的核心人群,以尽快恢复其运动功能为原则,以关节镜微创治疗为基础,解决其全身各大关节及附属组织的疾病和创伤引起的疼痛、僵硬、无力等全身症状。但运动医学科不过分强调“治愈”,而是在恢复患者最大运动功能和健康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上下功夫。
对于关节开始发生退变的群体,科室会通过保守治疗、修复翻修手术及关节镜微创治疗帮其解除病痛。如科室肩关节痛专病门诊经常会碰到的肩袖损伤,大部分病人是退变所致,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式,但因其表现为肩部疼痛,经常会被误诊为肩周炎。而科室通过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的关节镜手术,全面观察患者关节内结构和受损情况,查找“真凶”对症治疗,为很多患者解除了病痛。成立不到一年时间,科室完成了近400例膝、肩、肘、髋、踝五大关节相关疾病的关节镜微创手术。
医者仁心一位医生的自我修养
“10年前,我认为看病就是一份单纯的工作。现在,我觉得是给人带来健康的事业,我希望自己每一次诊疗、每一台手术都是‘精品’。”手足显微骨科、足踝外科、创面修复科主任孙军锁说,20余年的从医经历,他见过太多因医生认知短缺给患者造成的悲剧。如一个病人的手指骨折了,医生为他打了钢针制动,告诉他两个月后来拍片检查、取出钢针就行。两个月后患者骨折的手指是愈合了,但却丧失了屈伸打弯等功能。
20余年的自我沉淀、大量的临床经验积累,使孙军锁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医生在治疗疾病时一定要树立全局观,要以病人回归正常生活、回归社会为出发点,这样的治疗才有意义。因此,他在接诊每一位病人时,都会多问一句,多想一点,多留心一些细节。作为全院门诊量最高的医生(周一门诊量保持在百人左右),孙军锁的想法很简单:把每一位患者的病都诊断清楚,帮助其恢复健康。
孙军锁对工作一腔热血,个人生活却很简单,阅读各类医学书籍,观看好的手术视频,不断摸索腱鞘炎、拇外翻等常见病的新治疗方法。他还自费购买了很多护踝、拇外翻矫正器等物品,遇到有需要的患者就免费送给他们。他说,这些小东西花不了几个钱,却能给患者带来方便和好的就医体验。
人常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市中医医院骨科,除了优秀的医生外,还有一批优秀的护理人员,同样在为患者的康复而努力。
骨伤一科13号病床前,责任护士在为王奶奶翻身、叩背、按摩,康复师在询问她的感受,并为其讲解日常锻炼等注意事项;脊柱二科治护小组管理模式已开展一年多,医护人员每天一同查房,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变化。病人出院后,主管护师会打电话询问其身体恢复情况,督促他们进行康复锻炼,并要求他们每天按时“交作业”——拍视频发到微信群,以便纠正指导;手足显微骨科、足踝外科、创面修复科,医护人员会一直追踪患者身体情况,陪伴他们直到康复……
曾有人问,一般医生和优秀医生区别在哪?有这样一个回答让人动容:“一般医生看的是病,优秀医生看的是病人。”一个是病,一个是病人,一字之差却差之千里。
在市中医医院“骨科航母”发展历程中,面对每一位患者,他们始终践行“精准医疗、精细管理、精心服务”的理念,以仁心行医道,以妙术济苍生,一次次打破手术治疗“禁区”,成功完成了多次技术突破与创新,从而真正实现用技术和实力赢得信任,以服务和真情回馈患者的良好社会效应。
70余载岁月轮转,他们在无影灯下精细操作,用一把手术刀改变患者人生;他们在患者床前精细诊疗与护理,用爱与陪伴温暖患者的心。在这艘劈波斩浪的“骨科航母”上,一代代悬壶济世的优秀医务工作者,真抓实干,踏浪前行,这才让无数人发出这样的感慨:看骨科,到西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