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在我市,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他们带头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引领农民富——
“高素质农民”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本报记者李依涵
    葡萄匠人服务队进行葡萄疏果

    肖倩直播销售猕猴桃

    张春给果农传授樱桃管理知识

  
  
  
  年轻一代回归土地广袤田野大显身手
  “大家一定要记住,夏季疏枝拉枝做得好,来年丰收少不了!”7月初,在眉县齐镇党家寨村的樱桃园里,36岁的张春正在给种植户手把手指导拉枝角度。“小张老师有文化、懂技术,他讲的我们都爱听!”讲解告一段落,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张春是一名大学生,也曾经是一名公务员。2018年,张春在亲友的一片反对声中,从公务员岗位辞职,决心带领村民发展大樱桃产业。张春深知,现代农业只凭热情肯定干不好,回乡后,他一方面虚心学习大樱桃种植技术,一方面挤出时间,参加中级、高级职业农民培训,整理总结种植经验,边学边干,很快就成为陕西省现代樱桃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时间长了,张春的皮肤晒黑了,人也累瘦了,往果园里一站,也像个地道的农民了。但和老一辈果农不同的是,张春进果园总是带着云台和手机,在樱桃树下录视频、开直播,大樱桃成熟后,他通过网络谈客商、说价钱,帮助全村人推销,忙得不亦乐乎。村民对这个年轻、有热情的新农民,从最初的好奇变成了现在的佩服,闲暇时,都愿意找张春聊天,学习新的理念。
  今年37岁的贺小龙是麟游县两亭镇陈家沟村贺家店组人。2005年高中毕业后,他当过小工、水电工,干过装卸工,其间,他通过网络学习,顺利拿到了西北工业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证。那年,他再次回到家乡,看到家乡的青山绿水,他萌生了回乡创业、带领群众共同发展的念头。在乡亲们的建议和鼓动下,他自筹资金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创办了麟游县天关良种牛繁育基地,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养殖优质肉牛140余头,常年雇用本组4名贫困群众就地务工。“再也不用出门打工了,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每年收种、贮草时节,全村人都来找活干、领工资,个个心里乐开了花。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战中,我市惠农政策大量实施,农村产业空前壮大,吸引了更多有想法、有热情的年轻人投身农业,在他们身上,不仅有浓浓的乡土情怀,更有愿意为改变家乡面貌作出贡献的决心。而他们的到来,让沉寂许久的黄土地重新焕发出活力。
  挣万元不如进校园新型农民爱上学习
  “不学习,连农民都当不好!”如今,这句话成了更多农民的共识。在紧张的农业生产之余,大家放下农具、拿起纸笔,走进久违的课堂提升自己。
  卢海军是凤翔久盛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同时,他也是一名高素质农民。在合作社,他带领农民种蔬菜、种苗木、种中药材,年产值超过300万元。而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他挤时间,完整地参加了从初级到高级农民的全部培训。初级培训一年600个课时,业务繁忙的卢海军一节课都没缺过;就连学校组织去宁夏、甘肃参观,他都没落下。周围人不理解,总有人问他:“你现在出去学习一天、耽误一天生意,至少要少挣一万元,干吗还去受这罪?”卢海军总是认真地回答:“我读书少,走上社会后吃过没文化的亏,现在带着大家干,责任这么大,必须经常‘充电’!”通过学习,他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2019年,他在杨凌农高会上了解到芽苗种植前景喜人,就派人到北京专门学习,掌握了新技术,在宝鸡率先种植花生、豌豆芽苗,为当地村民找到一条新的致富之路。
  肚子里有了“墨水”,脑子里有了想法,广袤的田野就成为实践的“课堂”,学到的知识很快就有了用武之地。2014年,岐山县蔡家坡镇唐家岭村的肖倩辞职做电子商务,帮助家乡果农打通销售渠道。她拿出全部积蓄组建了运营团队,由于没经验,第一次试水就赔掉了近50万元。面对打击,肖倩没有气馁,鼓足勇气再次出发。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再教育,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的研修班,省市组织的培训班上都能看到她的身影。2017年以来,肖倩先后参加了初、中、高级职业农民培训,随后又考取了农业技术员、电子商务讲师等证书。肖倩一边充实自己一边工作,在她的努力下,到2020年,公司的线上营业额达到1700余万元。肖倩还举办种植技术、电子商务等免费培训40余场次,培训果农5000余人,让更多的果农学会了通过朋友圈、微店销售产品。
  正是因为更多的高素质农民回归土地,变身田间地头的“土专家”、敢于尝试的“排头兵”,才激发出更多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乡村带来好技术、新理念,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持续优化培育路径乡村振兴未来可期
  高素质农民本身难以自然形成,需要政府的扶持和专门的教育培养。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市县农广校主力军作用,探索出“理论授课、网络辅导、基地实训、认定管理、帮扶指导、扶持发展”的培育方式,让更多的农民在新型经营主体中培育,在产业链中成长,在服务体系中成熟,产业在扶持政策中壮大。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培训高素质农民16030人,持证职业农民13159人,其中高级546名、中级1294名、初级11319名,这些高素质农民,如同火炬,必将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采访中,市农业宣传信息培训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高素质农民的培育是一个复杂、长期的工程,培训时也存在着农时矛盾、工学矛盾,以及吸引力不足、培训进度参差不齐、培育质量有待提高等实际困难和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市也进行了各种努力。自2016年以来,我市通过举办职业农民技能大赛,检验培育效果;带领高素质农民外出学习、参加展会,开眼界、交朋友,增强高素质农民的荣誉感、获得感;对学员产业发展提供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帮助学员对接金融信贷和项目申报,针对当地发展情况制定出符合农民和乡村特点的培育方案,实施有效培育;市职业农民协会还向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宝鸡市分行融资2亿元,发挥协会“抱团取暖”作用,为高素质农民在农业产业发展中提供资金保障。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推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培养更多高素质农民。
  高素质农民的不断涌现,加速了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助力乡村振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