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晔冯雪利
盛夏,走进位于秦岭腹地的凤县,山外的暑热似乎与这里绝缘,青山绿水间点缀的白墙黛瓦,宛若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让人如同身处世外桃源,流连忘返。
今年5月,在摘得全省唯一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桂冠”后,近8万凤县人民再次出发,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路上继续阔步前进。
强产业“幸福路”上加速度
乡村振兴,产业是重点。依靠中华民族的祖脉秦岭,凤县大力发展大红袍花椒、高山无公害蔬菜、中药材、中蜂养殖和林麝养殖五大特色产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模式已经初具雏形。
凤县双石铺镇草店村是大红袍花椒基地,近日,村民丁卫东的花椒园里,十余名采椒工一边说笑,一边手指翻飞采摘花椒。丁卫东家种了200余亩花椒,年均收入在40万元以上,而在草店村,花椒留存4000余亩,实现了家家有花椒、户户有产业。
凤县唐藏镇的庞家河村是山地苹果的重要产地之一。村集体经济联合社争取资金100余万元,建成500吨规模的苹果冷库2个。目前,全村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500余亩,带动全村10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
在凤县林麝养殖第一村——平木镇刘家庄村,全村260户中,141户养殖林麝2800头。“近几年,村民养林麝收入可观,在城里买房、开上私家车的不在少数!”村党支部书记柴文学说。
如今,黄牛铺镇的食用菌大棚基地、凤州镇的苹果示范园基地、平木镇的高山冷凉蔬菜基地、留凤关镇的烤烟基地……星罗棋布的特色产业,成为凤县农民致富的“法宝”。
优化环境“幸福路”边景如画
长桥水街、幸福里、福文化观光园、长寿街……一个个独具匠心的景点吸引游客纷纷拍照打卡,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凤县红花铺镇永生村,依托乡村旅游,建成11座观光大棚、180余亩樱桃采摘园和有机蔬菜采摘园等,让游客在大自然中获得丰富的采摘体验。
太凤高速公路通车以来,凤县河口镇岩湾村一改往日“破乱差”的旧貌,围绕穿村而过的中曲河建设的“一河两岸”美化亮化工程初具规模,5000平方米的景观湖面和4公里滨河观光大道,让岩湾村面貌焕然一新。“‘一河两岸’的成功改造,让村民闲暇时爱上休闲散步!”河口镇副镇长高亮说,正在建设的李家山观光采摘园、民宿、网红打卡街区、美食一条街都将为岩湾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相信群众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以前走进凤县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厕所臭气熏天”是常态,开展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以来,凤县建成30个农村厕所革命示范村和184座农村公共厕所、26座垃圾中转收集屋、19个垃圾填埋场,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40处。如今,行走在凤县乡村,宽敞的水泥路、成片的文化墙,独具乡村风格的景观小品,随处可见的垃圾箱、干净整洁的院落……构成凤县农村环境“标配”,“花园式”家园在凤县随处可见。
移风易俗“幸福路”上倡文明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凤县地处秦岭腹地,村民居住分散,近三分之一的村庄距离县城四五十公里以上。农村群众的精神生活该如何提升?新思想、新风尚如何传到这些偏远的村子?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凤县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文艺轻骑兵下基层”是凤县的品牌志愿服务项目,为了更加贴近群众,“轻骑兵”一改往日大舞台、大场面的演出形式,组成10个小分队,带着简易设备,跋山涉水开展巡演,把土色土味的表演送到群众家门口。
原来的村委会礼堂改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老乡贤、老干部组成红白理事会,为村民红白喜事量身定制菜品价格和宴席标准——这是留凤关镇留凤关村的新“民俗”。不久前,该村一对新人在这里举办婚礼,由于菜品价格实惠,30余桌婚宴足足比酒店节省了1.7万元。
“堂屋炕头宣政策,院坝里面讲故事,田间地头传技艺,乡村舞台唱梦想,板凳会上议家风”等“泥土味”“接地气”的巡回宣讲,依托凤县70个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把新的风尚、新的思想持续送进千家万户,文明之花开遍凤县的各个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