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1
第02版:西秦视点·本市新闻
第03版:市场监督管理
第04版:文化周刊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本市新闻·广告
标题导航
|
《三秦建设地标》(宝鸡卷)出版
《扶眉战役》(第一卷)出版发行
法门寺唐代宫廷文物亮相长沙
市民向博物馆捐赠汉代玉璧
《童年传说》描绘童年故事
难忘延安大课堂
忆童年感党恩
父亲的入党申请书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忆童年感党恩
刘秋红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笔下的田园风光多么美好,其实我的童年是听着蛙歌、踩着牛蹄窝一路走过来的。
在我八岁的时候,农村实行土地包产到户,大家劳动的热情高涨,每个人都有使不完的力气,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劳动的场景。只有我家,十几亩田地,两头牛,父亲在外面工作,母亲做点小生意,家里劳动力很少,爷年事已高,家里的农活根本扯不过来。爷每天早晨去放牛时,都要站在牛圈门口,气哄哄地喊一阵:“你俩把三个娃娃都放学校,叫我这么大年龄的人天天放牛哩。叫我说,让秋红不要上学了,一个女娃娃,上学有啥用哩,长大了迟早都是人家的,认几个字就对了,趁早叫回来放牛去。”说了几次,见没人搭理,有一天早上,爷干脆赌气睡下不起来,还把我的书包藏起来。母亲拗不过,只好把牛牵出来,把牛缰绳递到我手中,又给我一节青竹条,指了指远处的山,让我去南山放牛。
我望了望老黄牛和半大的牛犊,又望了望远处的山,虽然时常跟母亲去那里打猪草,但我从未一个人去放过牛呀。我有些害怕,拖着哭腔说:“我一个人吗?我不敢去呀。”
母亲说:“跟着牛走,没事,它经常到山里去吃草,认得路。再说,这阵是放牛时间,村里去放牛的人多,你走快些,撵上搭个伴。”
我眼里噙着泪,紧紧握着牛缰绳,一步步向南山走去。
现在想起来仍心有余悸,让一个八岁多的女孩,独自去荒山野岭放牛,他们怎能那样放心?其实再想想:也许是贫困艰难把父母的心磨得过于粗糙,生活给他们的爱太少,他们也顾不上心疼自己的孩子。当时的我不懂这简单的道理,只能无奈地跟着牛,向远处的山走去。
从那以后,我就正式成了一个放牛娃。早晨,背着背篓,和同村的几个小伙伴一起,把牛赶到南山上,牛去吃草,我赶快打一背篓的猪草背回来,回到家再端个小板凳放在灶台前,站在上面做一家人的早饭。瘦小的我,差点栽到那口乌黑的大铁锅里。吃完饭,还得跟着大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地里刨着。那时,我最喜欢闲暇时看着小牛犊那双纯净而明亮、一眨一眨的大眼睛,看它粉红色的嘴唇吻过青草、吻过绿叶、吻过溪水,看老牛悠闲地甩着尾巴低着头,把青草一舌头一舌头地卷进嘴里,看着它们卧在草丛里,闭着眼蠕动着嘴唇。我们满山疯跑着,争着抢着摘野果子吃,无邪的童心让我以为日子就是这样过的。
直到几年后的一天晚上,凉峪小学的两位老师走进了我家,对我母亲说:“嫂子,国家现在开展扫除文盲活动,像秋红这么大没有念完小学的娃,都必须接受教育。你不让娃多学点知识,你看,农活把娃做得像掏灰耙耙一样,你真忍心让娃在地里刨一辈子吗。”
“我也不愿意让我女子像我一样大字不识几个,就这么辛苦一辈子,实在是家里人手少,忙不过来么。”两位老师的话,说到母亲心里,都化成了一声沉重的叹息。
“你看国家现在政策这么好,免费让娃上学哩,你就克服一下困难,让娃来学校吧。”老师耐心地说着。
最终,在两位老师再三劝说下,我又重新背上书包走进校园,直到中专毕业参加工作。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转瞬已临近退休,当静下来回味自己的生活历程时,我时常会想,如果国家当时没有扫除文盲活动,共产党不去关心我们这一代由于贫困连小学都没有上完的人,我就只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技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妇,在农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的一生又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的歌曲萦绕在耳畔时,感恩之情如潮水般汹涌而来,我为自己身处这个伟大时代而骄傲。我想大声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