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彬瑞摄 1949年7月14日,第一野战军进入宝鸡市区。(资料图) 扫码阅读“宝鸡日报大型全媒体采访行动——行走西秦大地重温百年党史”系列报道 七月骄阳红渭岸,拦腰一剑胡军乱。
溺水残兵无法算。
齐赞叹,两天歼敌几多万。
西域新颜谁不盼,扶眉役后乾坤转。
为国开基千里战。
花好看,莫忘鲜血曾浇灌。
这首豪气冲天的《渔家傲·忆扶眉战役》,曾让无数人动容。而词的作者正是参加扶眉战役的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战士李书昌。
1948年4月,解放军发动西府战役,首次解放宝鸡,之后主动撤离宝鸡。
1949年7月14日,解放军第二次解放宝鸡,扶眉战役胜利结束。
扶眉战役距今72年了,但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金戈铁马战关中
时光流转,新时代的今天,这片关中大地早已“换了人间”。而这,不正是包括李书昌在内,在那枪林弹雨中浴血冲杀的33万多名解放军战士的心愿吗?
江山如此多娇。俯瞰关中,太白山以一柱擎天之势雄踞青藏高原以东;鸟瞰大河,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用略带弧形的走势将眉县裹入怀中;凝望田野,全国第一大猕猴桃种植区,30.2万亩猕猴桃园中绿叶摇曳,全国每4颗猕猴桃就有1颗产自这片肥沃的黄土地……
看今朝,更不能忘了来路。时针拨回到72年前那个“为国开基千里战”的7月,距离新中国成立不到3个月时间了,但就在西北战场上,以陕西关中扶风、眉县为中心,打响了解放战争中西北战场上国共双方投入兵力最多、规模最大、我军歼敌最多的一场战役——扶眉战役。
1949年,西安解放后,胡宗南与盘踞西北的马步芳、马鸿逵结成联盟,妄图趁解放军立足关中未稳之际联合反扑,夺回西安。当时,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关中地区的兵力有10余万人,国民党军有21万人,敌众我寡态势十分明显。
面对这种情况,5月26日起,划归一野建制的18、19兵团千里急行军,先后从山西风陵渡、禹门口渡过黄河入陕。
6月24日,18兵团抵达西安。
7月3日,19兵团到达富平、三原、高陵、泾阳一线。
至此,一野在关中地区的总兵力达到33万余人,士气高昂。西北敌我兵力对比发生了根本改变,为扶眉决战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5月至6月中,毛泽东先后多次致电彭德怀,与其商讨关中决战事宜,最终确定了“钳马打胡、先胡后马”的战术。
战前,18兵团沿陇海铁路、咸阳-凤翔公路从东向西推进,第一兵团在渭河南岸布防,第二兵团从北路急行军进入岐山,并派出第4军守住西大门,防止敌军向西逃窜,从而形成对敌三面夹击之势。
7月10日,扶眉战役正式打响。渭河两岸,一时硝烟弥漫。7月13日,岐山、凤翔相继解放。7月14日凌晨,宝鸡解放。至此,扶眉战役胜利结束。
“扶眉战役歼敌4.4万人,武功、眉县、扶风、宝鸡等9座县城先后收复和解放,这真是一场意义重大的大胜仗”,扶眉战役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任晓峰说。向东看,陕西与解放区连成一片。向西看,这场大捷粉碎了胡马联盟,一举打开了我军解放大西北、进军大西南的大门。
关中大地这片“旧山河”,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曙光。
烈士鲜血筑丰碑
一场大胜,靠的就是舍生忘死的勇气。在扶眉战役中,第一野战军指战员伤亡4600余人,其中3000余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其中很多人的故事,真是听者动容,闻者落泪。
栗政通,六师十八团独一营营长,参加扶眉战役那一年,他26岁,但却有12年军龄和11年党龄了。
扶眉战役中,他随着王震司令员率领的第一兵团,向敌第九十、三十六军发起进攻。7月11日,敌三十六军一六五师进至金渠镇地区,师部及主力驻金渠镇,并控制了镇东南马家山制高点。在战斗中,他带领三连冒着敌人的炮火,不顾一切向敌人冲去。
马上就接近敌人占领的高地了,敌人的子弹爆豆般打来,战士们成排地倒下了。快接近敌人占领的高地时,子弹击中了栗政通的腹部、头部,他英勇牺牲了。战士们高喊着“为栗营长报仇”的口号,冲上高地,消灭了敌人,攻占了马家山,为主力速进金渠镇、切断敌人南逃之路扫清了障碍。
在栗政通的遗物中,人们发现一张照片,背后写着几行字:“生长在战争的熔炉里,光荣地牺牲在胜利的巨浪里。”
赵存仁,1949年扶眉战役打响时,他28岁,是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第2军第4师第11团政委,在扶眉战役金渠围歼战中,他两处中弹受了重伤,却依然挣扎着冲向敌人,最终牺牲,他也是我军在扶眉战役中牺牲的职位最高的指挥员。
赵存仁含笑九泉不久,师部捎来赵存仁的妻子林霞蘸着血泪写成的家书:
“存仁夫君,贵体近安。你我夫妻一别12载,书信全无,我日夜在想念你。……我和乡亲们安葬了咱们的父母,父亲被害,母亲气死……我为了给赵家保全腹中唯一根苗,东躲西藏,埋名隐姓,为了生存,我又装聋作哑,带着孩子东讨西要,四处漂泊……我能遇到这样的好政府,不再过提心吊胆的日子了,孩子亲亲爸爸。”
和栗政通、赵存仁一样,成百上千勇士倒在了冲锋的路上,2160座墓碑上,镌刻着多少英雄的故事。“为有牺牲多壮志”,距新中国成立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了,他们却长眠在了这片黄土地上。
时至今日,战场的硝烟早已散尽,但在扶眉战役烈士陵园中,那股浩然之气依旧凝聚不散。青松翠柏中,2160座墓碑一层层排开,向远方的台塬延展,肃穆、庄严。初次来到这里的人们,无一不被眼前的场景深深震撼。
长留浩气励后人
滔滔渭水东流去,关中大地在岁月的长河中早已旧貌换新颜,一座崭新的西部明珠城市,正在强势崛起。
如今,宝鸡制造的高铁道岔,让中国高铁创造了“硬币不倒”的奇迹;这里制造的旋翼机,飞出了4200米高原起降的世界纪录;这里焊接的4500米深潜器载人球壳,打破了欧美对深海探索的技术垄断……宝鸡,一座有梦想的城市,而这些梦想,正在一一成为现实。
“重温扶眉战役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我们觉得它就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就是解放大西北的序曲。”眉县县委书记刘志生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如今的眉坞大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33万父老乡亲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历史,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迈开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以慰牺牲在这片战场上那些伟大的革命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