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 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要闻·广告
第05版:文学周刊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灯谜擂台
昔日莲塘
单位门前的碧波湖
赏荷
赏荷花守清廉
陇州城的夏夜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昔日莲塘
◎惠军明
我如何能忘记那一片片青青的莲塘呢?那里有我的歌声,我的身影,我童年的记忆。
家乡不是江南水乡,而是关中平原。村旁流过一条小河,浇灌滋润着莲塘。这儿的莲是旱莲,泥地种植,河水浇灌。每当春光明媚的三月,那广阔的田野到处是忙忙碌碌的人,挑担子的,拉架子车的,站着的,蹲着的,吆喝的……这时节适于种莲,人们把莲菜种子小心翼翼地放入刨好的小泥坑内。莲种子主芽、侧芽都不能损伤,主芽要露在土外。皮肤黝黑、面带土色的农人们虔诚地栽种,他们种下的是生活的全部希望。
我家也曾有过二亩莲地。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弟弟,从种莲之日起就开始忙碌,接下来还要浇水、拔草、上肥……爸爸是一名中学教师,每周忙完学校的工作,星期天还要忙家里农活。那些年,村里人都缺钱。爸爸和一些有见识的大伯们首先试种莲,希望尽快脱贫。刚开始栽种那会儿,村中人家像看西洋景似的奚落他们。然而一年后,莲菜获得丰收,种莲的几家把一袋袋肥白结实的莲藕用架子车拉向城市,换回一捆捆新鲜蔬菜、一条条肥肉和一沓沓钱。那年我家贫困的生活也有所改善,年底有了余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全村种莲迅速形成热潮,家家户户都整旱地为水田。无论走到田野哪个角落,都会发现明亮的水光。离河近的,就地取水,“近水楼台先得月”;远离小河的,大泵小泵抽井水灌溉。好似要在一夜间,让我们这里变成江南水乡。
莲吐枝、长叶、开花、结实,慷慨地给人们以丰厚回报。
第二年、第三年,人们的热情更高,也分外勤奋。莲塘不断扩大,村里人也不断摆脱着贫困。
我们孩子们格外喜欢莲塘。喜欢那一望无尽的绿色,喜欢点缀其间雪白的荷花,喜欢摘一两片碧绿的莲叶,撑一把遮阳小伞;喜欢把脚泡进水里,享受丝丝冒起的清凉;喜欢玩击水游戏,溅出万点水花,但最吸引我们的还是吃。
盛夏口渴舌燥,我们这些不安分的孩童们四下看望,趁大人们不注意,飞快溜进莲地。只要用两手使劲陷入淤泥,便能抓出一节硬硬的雪白的幼莲。未成熟的嫩莲吃起来既脆又甜,极其爽口。
初秋莲花尽落,结出莲蓬。成熟的莲子光滑饱满,一粒粒好像颗颗绿珠子。小孩子们关系好的,你约我、我约你,三五成群,从不同方位溜入莲塘。莲地里叶子挨挨挤挤,莲茎儿纵横交错粗壮有力,上面布满尖尖的青刺。在莲塘里须慢慢走,走得太快,腿上便被拉出一道道血痕。在莲塘里仔细观察,很快会发现莲蓬。只要进去了,绝不会空手而归,卷起的小背心或小塑料袋儿都被装得鼓鼓囊囊。
采莲蓬会踩坏嫩莲,大人们是不准的,我们总是偷偷摸摸的进行。有风吹过,莲塘沙沙作响,这时塘里的孩童吓得缩成一团,以为自己被发现了。有时塘里哗哗地响着果真是有人走来,拨开莲叶,互相吓了一大跳,原来也是“偷莲者”。
莲塘有鱼有龟。来自河里的鱼在塘里悄悄长大,无人发觉。直至秋后,水变浅了,乱蹦乱跳的鱼儿再无藏身之地了,我们欢笑着围堵它们。鱼不大,但极多。水快变干时,水凹里蠕蠕而动的全是鱼儿,顺手一捞,都能抓住几条鱼苗。幸运者,还会碰见河龟,不过捉龟时需要胆大机灵,因为让它咬一口可就惨了。
那一年,我和弟弟在一个塘里抓了整整两盆鲜鱼,鱼肉的鲜香至今让我回味无穷。
隆冬到来,莲塘水干叶枯,收获的时节无声而至。人们拿着铁锨,破泥挖莲。莲藕深埋地下,纵横交错不一而足,挖时既要有力气,也要有技术,不能用蛮力,否则就无法保证莲藕的完整。这是一项艰苦的劳作,一位熟手一天工夫,也不过挖出二三百斤。
如今我们这儿已不再种莲了,莲塘被改成蔬菜地、葡萄园、苹果园、鱼池等。但我永远忘不了那一片青青的莲塘。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