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一箱牛奶原价45元,现价只要29.9元;一盒饼干原价5元,现在2.5元就能买到……面对超市的低价临期食品,有的市民觉得捡了漏;有的市民觉得这样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那么——
临期食品到底能不能买?
本报记者罗锐
    临期食品销售区

    超市的临期食品折扣区

  价格便宜临期食品成了“香饽饽” 
  临期食品,是指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食物)。
  7月5日,在市区经二路的一家大型超市出口处,临期食品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膨化食品买一送一、乳品饮料5至8折、饼干糕点6折起……这些促销标牌格外醒目。“还有一两个月才过期,你看我买了薯片、纯牛奶、巧克力等这么多东西,才花了不到50元。”市民李女士高兴地向记者展示着淘到的“宝贝”。
  在这家超市的母婴用品特价专区前,一位妈妈拿起一罐奶粉仔细查看生产日期,在确定孩子能在保质期内喝完后,便放进了购物车。这位女士告诉记者,这罐奶粉距离过期还有两个多月,孩子通常不到一个月就能喝完,原价400多元现在不到300元,比在网上买还划算。
  随后,记者又来到市区金台大道某超市的特价食品区,一位大爷正在挑选燕麦片。他说,燕麦片的保质期18个月,经常离保质期还有三个月的时候就会打折销售,原来40多元现在20元出头就能买到。
  记者走访市区多个超市看到,这些临期食品吸引了多数消费者的目光,购买者通常查看生产日期后,觉得自己或是家里人需要,都会选择购买。
  “购买临期食品,花小钱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如今已受到很多消费者的青睐。”市区经二路某超市一位从业十多年的工作人员说道,过去对于临期食品,商家往往感到头疼,消费者更是“瞧不上”,如今临期食品的热销在国内市场成为常态。
  理性看待临期食品不是过期商品
  “尤其是食品,快过期了总感觉不新鲜,对身体不好,心里有些担心。”“临期食品不就是快过期的商品吗?我宁可多花些钱买保质期长的正价商品,也不会买临期的。”走访中,记者还发现,一些市民对临期食品依然抱有顾虑。
  那么,临期食品到底安不安全?购买时需注意什么?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普通食品在临近保质期3/4这个临界点时,会进行打折出售,有的临期食品可以退回厂家;没法退回厂家、且打折未销售完的商品,卖家则可自行进行销毁处理。
  “临期食品不是过期食品,只要是在保质期内,存储得当,商品品质有保障,是可以购买的。”位于市区宝光路一家超市的负责人介绍,首先,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高企业信誉,超市在商品准入的时候,相关人员会严格把好进货关、验收关等,对假冒商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商品、“三无”商品、超过商品有效期的坚决予以拒绝;其次,超市相关部门会对商品建立台账,对每一次进货情况、存放时间、保质期等进行登记,并对商品进行定期抽查,确保商品质量。
  这名负责人表示,临期食品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长保质期食物和短保质期食物。长保质期食物一般可以存放几个月到几年不等,临近保质期也不会产生多大影响,比如真空包装食物、罐头、方便面、饼干之类;短保质期食物保质期一般在3至30天之间,比如鲜奶、面包、肉类等,购买时应注意食物的外观、颜色、气味、包装、霉变情况等,要擦亮眼睛谨慎购买。她建议,食品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建议到正规的地方理性购买,切勿贪图便宜因小失大。
  厉行节约购买临期食品避免浪费
  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而临期食品的“贡献”也是不容小觑。临期食品打折处理,对于购买者来说,用少量的钱就能买到自己需要且质量有保证的商品,对于生产厂家和超市来说,既避免了商品过期造成的浪费,还能获得一定收益,这本身就是一种共赢。
  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开始施行,其中第十二条规定: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第十四条规定:家庭及成员在家庭生活中,应当培养形成科学健康、物尽其用、防止浪费的良好习惯,按照日常生活实际需要采购、储存和制作食品。
  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监管科工作人员高健姿表示,临期食品市场的出现,有利于节约资源,盘活企业库存,减少浪费现象。消费者根据需要购买临期食品,并在保质期内食用完,就是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具体体现。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因为优惠就大量囤货,以免无法吃完而超过保质期造成浪费。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