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水文测验铅鱼的运行情况 气象蒸发场里观测蒸发量 测量河水泥沙含量 继1954年、1981年以来最大一次超保证洪水纪录 参照实地测量的数据,会商后上报水情。 班余时间来一场羽毛球赛 实地涉水观测 宝鸡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魏家堡水文站是渭河宝鸡段的最后一站,其测量断面在全省最宽,也是眉县至咸阳120余公里内唯一的水文站。在分布于宝鸡地区的渭河、千河、汤峪河、石头河等29条河流上,有400余个基本水文站、基本雨量站、水位站、遥测雨量站、墒情监测站和水质监测断面。水文站的职工们承担着宝鸡1.8万平方公里的水文数据采集、雨水情信息传输、水环境监测等任务,担负着向国家防总、省防总、有关市县(区)、水库等11家防汛部门报送雨水情报的任务,也为宝鸡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汛屏障。
7月5日,记者乘车赶往60公里外位于眉县的魏家堡水文站,下高速拐上眉县渭河大桥,远远就看见河道内几名身穿橘红色救生衣的人在湍急的河水中忙碌着。这时车辆仪表盘显示车外温度已达36℃,他们在河里干啥呢?随行的同志告诉记者,那是水文职工在涉水测流量……
测量点距离河岸有七八百米,为了拍摄他们涉水测流量的镜头,更想亲身感受一下,记者换上了防水皮裤下到了水里,踩在青泥包裹的石头上,一步一个趔趄,水也从小腿肚逐渐没到大腿,人有点漂浮,心也悬了起来,要不是提前准备的竹竿帮忙,恐怕得喊“救援”了。一个多小时,记者皮裤里边的裤子已经湿透,感觉像中暑一样头昏眼花。但水文职工还在一丝不苟地测量水流量、采砂样,仿佛烈日与他们无关,然而他们棕红色的皮肤却表明了一切。
“现在有了远程监测系统,为啥还要吃苦头下水测流量?”“为了水文数据更加准确,我们采取的是手工测量与远程监测数据相结合。”这展现出水文人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不怕吃苦的奉献精神。
俗话说,“气象管天,水文管地。”意思是气象管天上的降水,水文管地上的河流。那他们是怎么管的呢?采访中,他们给记者讲述的近几年的几件事,可以让我们对水文工作有一个初步了解。
2018年7月9日起,宝鸡地区河流普遍涨水,11日20时,渭河魏家堡水文站水位已达498.48m,流量超过保证流量4000
m³/s。在宝鸡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应急监测队的支援下,21时30分成功抢测到4290
m³/s的洪峰流量,这也是继1954年、198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超保证洪水,他们测的数据为各级防汛指挥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2019年9月11日,魏家堡水文站收到雨水情况预报,未来3天将有较大范围的强降雨天气。而此时,职工解红选的爱人却住进了医院,一边是需要照顾的妻子,一边是即将到来的暴雨洪水,解红选犹豫了一下,拿起电话打给了孩子的姨妈,请她帮忙照看家人,解红选则留下来与同事们一起战斗。14日18时,降雨如期而至,测得1840
m³/s的最大流量。后来,解红选与站长董强国聊天时说:“上班30多年了,工作上从没耽误过,但最愧对的是自己的亲人。”
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措手不及,在短时间慌乱之后,魏家堡水文站的工作步入正轨。当站里职工大多在家接受隔离时,董强国备了两箱方便面,一个人坚守岗位,这样既做到了日常隔离,也可以完成水文测报工作。6月至10月的汛期,雨水天气、极端天气偏多,水文测验任务繁重,他们一边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一边时刻紧绷“防大汛、测大洪”这根弦,顺利完成了汛期河流监测工作。
了解水文工作的人会说,那是个默默无闻的职业,远离家人、常年守候,只有在出现大雨洪水时才被社会所关注。但对水文人来说,他们的每组数据都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每组数据都会成为历史资料,存在百年、千年甚至更久。而为了这组数据,他们远离喧嚣的都市,与河流为伴、与寂寞为伴,春夏秋冬只做一件事儿,那就是第一时间记录河流的“喜怒哀乐”,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