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城市一角 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 张爱萍故居 达州日报“515艺术创窟”开园盛况 达州市首届文创和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在“515艺术创窟”举行 土家人的新生活 达州城市全景 李建铭刘亚媚
夏日的达州,山逶迤,林茂盛,水幽碧,秀美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6月23日至25日,由中国报业协会、达州市委主办,四川省报业协会协办,达州市委宣传部、达州日报社承办的“践行‘媒体+文创’多元发展之路党报当先锋”峰会暨全国百名党报社长(总编辑)红色达州行活动举行。来自中央媒体和各省、市党报的100余位社长(总编辑)、报业精英齐聚达州,追寻红色足迹,品味巴渠风物,见证老区新貌,交流报业发展。
“媒体+文创”多元发展成绩斐然
达州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和有力支撑。近年来,达州日报社依托优势资源,坚持市场导向,务实创新,倾力打造“515艺术创窟”文旅品牌,走出了一条“媒体+文创”的多元发展、深度融合之路。
“515艺术创窟”位于达州市通川区罗江镇仙女洞景区。这里峡谷深幽,风景如画,亭阁、步道掩映成趣,美术馆、工作室穿插其间。走进洞窟美术馆,一股浓烈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这里展陈的画作和雕塑或黑白墨道,或彩色缤纷,或气势磅礴,或意境幽然,令人大开眼界。
“515艺术创窟”是四川省和达州市的重点文化项目,也是具有“地方·国际”风向标的艺术高地,集艺术展陈、会务接待、艺术创作、艺术培训,以及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特别是洞窟美术馆不间断推出的各类艺术展极具吸引力,使之成为文化观光的“打卡地”。
当前,传统媒体遭遇严峻挑战,生存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但,越是艰难,越要奋勇向前。“达州日报社的有效探索,带给我们许多启发和借鉴。”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将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积极探索多元发展之路,增强自我造血机能,闯出一条新时代党媒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探寻红色足迹弘扬革命精神
达州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里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主战场、华蓥山大起义的重要发动地;悲壮惨烈的万源保卫战在这里打响;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浴血奋战;张爱萍、陈伯钧、魏传统等22位共和国将军从这里走出;川陕苏区时期,8万巴渠儿女壮志从军,近3万人流血牺牲……
通川区罗江镇神剑园,在绿荫掩映下,一座古朴的四合院格外醒目,穿过一条绿荫小道,张爱萍故居便映入眼帘。与会嘉宾走进这里,参观故居展陈的实物、图片、将军摄影、书法作品等,了解张爱萍将军的革命历程和光辉业绩。
走出故居,沿着梯道继续上行,便抵达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一件件陈列品,无声地述说着先辈的丰功伟绩。通过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解说,大家仿佛亲身经历了那段烽火岁月。
丰碑矗立,松柏苍翠。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战斗最艰苦、战绩最辉煌”的反“六路围攻”中的决定性战役——万源保卫战而建的专题性纪念馆。大家凝视一件件珍贵文物,聆听一段段红色故事,一起重温革命历史,砥砺前行力量。
“更好传承、弘扬红色革命精神,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每到访一处红色地标,都会进一步激发大家奋进的力量。
走进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战争的硝烟虽早已散去,但革命精神历久弥坚,引领、推动和见证着达州新时代发展。
近年来,达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三大总体战略工程”,加快建成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十三五”期间,全市经济总量由1367亿元增至2118亿元;工业方面,重点写好天然气、锂钾两大万亿级资源文章;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90.43亿元,成达万、西达渝两条高铁“十字交会”,全面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
脱贫攻坚工作更是卓有成效。活动期间,与会嘉宾深入万源、宣汉采风。这两个地方都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在党中央、四川省委、达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两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让山区变景区、景区变富区。
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位于宣汉县东北部山区,地处巴山大峡谷核心区域,属喀斯特地貌,海拔落差大,不利于传统种植业发展,曾是全县最偏远、最落后、最贫穷的地区。2016年以来,依托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开发,渡口土家族乡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成功探索出资源入股、劳动就业、经合组织、经营帮扶、农旅联动、文旅融合、广厦行动等“七大脱贫模式”,直接带动全乡4个贫困村退出、1500余名贫困群众脱贫,间接带动全乡近8000名群众吃上了“旅游饭”,过上了“好日子”,走出一条“以开发促脱贫助增收”的山区脱贫奔小康路子。
一路走来,大家认真地听、用心地看,并进行热切交流与探讨,纷纷表示参与这次活动不虚此行,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