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本期发布:
“两弹一星” 民族自强
本报记者刁江岭
  上世纪60年代,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十年,虽然历经曲折,但仍然取得了不可否认的巨大成就。“两弹一星”就是那个年代创造的举世瞩目的奇迹。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随着一声惊天巨响,一朵巨大的灰白色蘑菇云,在新疆罗布泊的戈壁荒漠腾空而起,至此,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间,正是华盛顿特区时间凌晨3时,时任美国总统约翰逊从睡梦中被叫醒后,立即派出美军侦察机飞越太平洋取样,捕捉蘑菇云的尘粒,在得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后,震惊不已。
  翻开57年前新华社就原子弹成功爆炸发布的新闻公报,上面写着醒目的大字: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下面写着:我国政府发表声明,郑重建议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问题。全文寥寥二百多字,却反映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只有自己具备了研制核武器的能力,才能在禁止核武器的议题上有发言权。
  1966年10月,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这是在我国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通过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增强了我国的科技实力,特别是国防实力,加强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罗布泊沙漠腹地,一朵巨大无比的蘑菇状紫色烟云产生的强烈冲击波卷起沙尘,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戈壁滩。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迸发出比一千个太阳还要亮的光芒。当天深夜,这条消息从北京传出。一时间,举国沸腾,举世震惊。
  从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到氢弹爆炸成功,我国仅用时两年多,创下了全世界最短的研究周期纪录。这对超级大国的核讹诈、核威胁是一记漂亮的反击。
  1968年10月,著名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去青海实验基地,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及试验前的工作做准备。12月5日,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急着赶回北京,但飞机在降落过程中突发故障,坠落着火,当人们找到郭永怀的遗体时,发现他和警卫员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衣服已经烧焦,但那只装有重要实验数据的公文包安然无损地夹在他们两人胸前。1968年12月25日,中央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当天,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
  1970年4月24日,历经艰难攻关,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虽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功能十分简单,其成功发射的意义却远远超出了一颗卫星本身。可以说,它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丰碑。
  “东方红一号”使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打破了西方大国对航天技术的垄断,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威望,为国人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它的研制为后续航天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探索了工艺流程,培养了人才队伍,为中国航天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那个年代,能把第一颗卫星送上天,每一个螺丝钉都是中国自己搞的,真感觉到扬眉吐气。”“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院士说。如今,孙家栋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级顾问,他带领北斗队伍,集智攻关、攻坚克难,相继建成北斗一号、北斗二号系统,完成北斗三号系统立项论证和启动前期工程实施,让中国人拥有了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
  没有任何资料,没有其他国家的帮助,对西方国家来说,中国以惊人的速度,研制出包括原子弹在内的“两弹一星”,是一个科学奇迹。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作为共和国长空利剑的铸造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始终不忘初心,赤胆忠诚,求真务实,把自己全部的热血和青春,奉献给了祖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为祖国和人民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卓著功勋,他们的名字与功勋将被历史永远铭记。
  伟大事业铸就伟大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勇攀高峰。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